普职协调发展的价值意蕴、问题探赜与纾解之道

2022-03-18 00:14旭1冯友满2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发展

蒋 旭1,冯友满2

(1.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2.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安庆 246000)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后,普职分流政策开始实行,自此关于职普关系的争论从未间断。随着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出台,普职协调发展取代了普职分流,职业教育也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都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供给与技术支撑。基于此,探寻普职协调发展的价值意蕴,挖掘普职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找到可行性办法,已十分必要。

一、普职协调发展的价值意蕴

1.符合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转型期、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期。新时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深入,都对专业技能人才的供给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作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建设,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强力推手,是破解城乡二元制结构差异的有力方案。随着知识型经济的进一步崛起,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教育发展的前沿趋势。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推广也可以降低结构性就业失衡,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2.优化我国现代教育结构的时代需求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总体系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组成形式。当前,我国教育结构问题十分严重,“学校为追求综合发展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就业问题一直是发展难题,人才供给也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1]为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普职协调发展”,[2]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也强调了这一内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技能型人才得不到重视,加上职业院校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也不及时”,[3]造成了长期以来普职发展差异性明显。现如今,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为今后我国普职协调发展以及教育结构改革指明了方向。普职教育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为国家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也有利于教育结构的改良,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公平;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满足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4]

3.满足我国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实践需求

首先,“普职协调发展,为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5]长期以来,由于既有思维的影响,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是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表现。推动普职协调发展有利于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综合潜力,推动学习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其次,推动普职协调发展,也可以为不同学生按照其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成才的通道。这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6]也是我国教育结构改革的发展方向。最后,普职协调发展不仅是对应试教育的一次革命,也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革新,其不仅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技能型培养的发展道路,也能推动学生更好的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

二、普职协调发展的问题探赜

随着社会结构转型速度的加快以及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但相对于普通教育发展而言,职业教育发展在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1.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有待提升

作为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庄严使命,同时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向职业院校延伸的应有之义,新时代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但当前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工作不扎实等实际问题。首先,部分校党委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还不够扎实,未能推动“双高”计划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机结合。其次,职业院校专职党务人员数量较少,无法实时宣传党的执政方针和治国理念,更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相统一。最后,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党员总数少,无法形成党建辐射效应,学生参加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彰显。

2.人们思想存在误区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技术人才,而全民教育事业尚未全面普及,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由于拥有一技之长,且大部分学生毕业能安排工作岗位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包分配工作制度的取消,普通教育逐渐取代职业教育成为主流,职业教育逐渐萎缩,甚至在部分家长和学生心目中认为职业教育是“学习失败者”的表现,是“能力欠缺者”的无奈选择。“一些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把职业院校作为备选的保险锁”,[7]这既体现了学生教育选择的不甘心,也体现了学生无可奈何的惆怅。而某些家长也“缺乏对教育发展趋势的精准认识,在引导学生填报志愿以及就业选择等方面,也过于保守”。[8]

3.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当前职业教育硬件水平超标准,但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现象比较明显。[9]首先,大量教师由于思想偏见不愿意来职业院校任教,造成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也影响了新老教师队伍的交替。其次,新进老师由于长期都在学校学习,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讲解难以收到理想效果。最后,职业教育监督机制与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职业教育督导人员较少、督导人员专业技能不强以及工作实施不到位”[10]等现实原因,制约了职业教育监督工作的展开。同时又由于“职业教育评价系统缺乏特色、学校评价弱、第三方评价不足”[11]等客观原因,也影响了职业教育评价工作的进行。

4.多元合作机制不完善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导向的调节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公办职业教育过于单一化,“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制度未能构建起来”。[12]虽然近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财政补贴和地方投入,但总体来看职业教育“专业动态机制不完善,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实际需求不能实现对接”[13]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就业,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而体制建设与多元办学的不适应,企业、行会无法表达自己对人才需求的利益诉求,也直接影响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学校、企业、个人都无法实现利益诉求的表达,合作途径过于狭隘。

5.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首先,国家对于职业院校的资金虽然较从前有所增加,但与普通教育相比明显不足。职业教育地区差异也十分明显,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差距巨大。其次,虽然职业院校逐渐重视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现有的经费无法满足实践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需求,大部分院校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最后,资金投入不足成为限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之一,教学资源的匮乏也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展开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普职协调发展的纾解之道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技术人才的制度化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时代需求,同时也是为了缩小与普通教育发展的结构性差异,针对普职协调发展中出现的诸多实际困境,从多方面出发提出可行性对策已十分必要。

1.顶层保障:加强党的集中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14]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集中领导,才能保障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坚持改革创新,以培育人才贡献社会为目标导向;才能始终抓住我国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通过党的集中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有效融入职业教育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党的集中领导,我国普职教育得以协调发展;通过党的集中领导,知识型与技能型劳动大军得以共同壮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因此,应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推进校长负责制的工作落实,保障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实现一线战斗堡垒的先锋作用。

2.发展保障:多元共建的统筹发展模式

作为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之一——多元共建是破解一元制办学和提升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有力策略,同时也是“改善我国职业院校治理的重要突破口之一”。[15]新《职业教育法》明确了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理念,为新时代职业院校改革提出了宝贵意见。一方面,应尽快健全多元办学机制,推动多元共建发展模式的建立。由于传统纵向管理机制的束缚,职业院校曾经都是独立办学的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导向的转变,职业院校从独立办学转向协同办学已成为发展趋势。在办学事务上,应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决策,从而发挥出不同主体的自身优势。通过党建引导,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效链接,达成产教融合的共建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应完善职业院校内部的治理结构,通过征集多元主体的利益导向,最大程度满足校园内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可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党建联席会议、学生会等组织形式,充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多元共建的治理格局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思想保障: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发展职业教育,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提升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首先应通过校风学风的建设,提升校内人员的精神面貌,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养。其次应通过“三教”改革,推动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发展模式。最后,应改进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推进“青马工程”的继续实施,突出对职业院校学生骨干的思想引导以及政治培养,引导学生树立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4.制度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支撑

首先,要健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牢固中等职业院校的基础性地位,创新专科层面的职业院校,开拓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次,要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应大力保障职教高考的公平性与透明性。职教生依托这一制度,升学空间可以得以拓展,同时也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业教育以及专业本科教育在内容上的互通互补。最后,应创新普职融通制度,这不仅有利于通过职业教育满足社会融合的现实需要,也有利于推动普职教育的资源共享与理念互鉴,为普职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5.人才保障:协调发展的有力推手

首先,健全教师培养体系。要建立大学培养与在职教育“双轨制”的培养体系,从而使职业院校获得更多高质量的新进教师,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应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培训。由于新进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可能有所欠缺,因此学校在加强教学理念培养的同时,应合理利用产业优势,将新进教师送去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和学习,以提升其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最后,应完善教学监督体系,建立由学校、企业、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机制,从而实现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同时应加强教师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数据平台的动态监控提升教师队伍工作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职业发展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