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经济结构下的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构建

2022-03-18 01:42张妍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商国际化国有企业

张妍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是时代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现状下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与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步伐相一致,积极进行生产经营模式优化升级,构建新型工商管理模式,向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工商管理与国有企业发展呈正向相关关系,完善的工商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国有企业作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还能够优化企业经营成本、人力资源等管理。基于此,开展新经济结构下的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构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经济结构下的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明确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国有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在此要求下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有利于明确国有企业发展目标。构建工商管理模式一是能够明晰国有企业发展目标,并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制定出建现代化、系统化的工商管理规范,以此提高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整体水平,二是能够基于明确的工商管理目标制定国有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从而将国有企业由注重短期效益向侧重长期发展规划转变,以此节省不同经济活动项目开展中的成本投入[1]。

(二)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创新工商管理模式能够推动国有企业在新经济结构背景下加快企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此外,在高度匹配的工商管理模式与国有企业发展需求下,二者有机结合还能够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与管理,确保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合理运用,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创新工商管理模式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有一定程度的优化作用,可以增加人力资源管理投入,从而通过人力资源培养与人才引进,优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队伍配置,为国有企业发展储备高质量人才,从而基于人才动力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二、新经济结构下的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构建面临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工商管理目标模糊

国有企业在新经济结构下有序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经营战略,而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工商管理目标的设定息息相关,且具有直接联系。工商管理目标设定后才能在目标基础上延伸出相应的长期发展规划,从而明晰各个阶段的不同发展战略方针以及发展方向,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2]。但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在工商管理目标设定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目标制定时不仅没有参考企业当前实际发展情况,也没有考虑未来发展需求,导致目标模糊不明确,促使工商管理目标无法与当前国有企业发展需求相符,从而致使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具体且明确的目标指引,对未来发展十分渺茫,甚至在此问题下还容易爆发更严重的问题。

例如,在国有企业工商管理目标模糊促使下,国有企业在目标市场选择上存在摇摆不定。目标市场选择主要依据国有企业工商管理目标设定,目前根据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在新经济结构下逐渐分化出两种主要目标市场选择形式,一是宏观目标,二是微观目标。宏观目标是指国有企业将某些或某一个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而微观目标则是指国有企业将某个目标市场内部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宏观目标市场与微观目标市场选择各有优势,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基于工商管理目标科学合理做出选择。但由于国有企业工商管理目标模糊导致国有企业无法选择出与当前发展时期相匹配的目标市场,进而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下降[3]。

(二)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在新经济结构背景下原有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时代发展要求,导致国有企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桎梏,企业效益逐渐下滑。国有企业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开展新经济结构下工商管理模式构建,但由于相关经验缺失,在工商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多会参考与借鉴相关企业实践经验。而在此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在相关经验汲取中直接复制相关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没有评判该模式是否符合本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也没有在工商管理模式复制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导致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整体水平不高,根本无法发挥出工商管理的真正价值,促使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不良态势也无法依靠工商管理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越来越高,国有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若在此期间一直未认识到上述问题,工商管理模式将不会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因为二者之间的不匹配性阻碍国有企业发展。

(三)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工商管理问题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对资源和成果的要求越来越强,需要多方面多渠道获得优质资源,在此背景下需要提高对“走出去”战略的重视程度。基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主力军,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促使下,担负着中国企业国际化责任,不仅要作为榜样成功“走出去”,还要在国际市场中做大、做强、最优,不断提升贸易出口总额,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4]。但在新经济结构下的国有企业工商管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失。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国际大国地位日益牢固,国有企业国际化已经步入关键时期,但随着国有企业国际化快速发展,一系列发展问题也随之显现,其中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尤为突出。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为欠缺,在对外销售专利产品时没有第一时间对专利进行注册,进而使国外企业抢先注册,并指控我国企业侵权。(2)国外法律及制度掌握不足。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过于侧重企业经济效益、国际化市场占比,因此,在进军国际市场时缺乏对相应国家法律以及相关产品进口制度的了解,只想尽快打通国际市场销售渠道,从而导致这类企业在实际货品或服务出口过程中受到相关法律与制度约束,不仅没有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完成产品销售,还可能导致产品大量积压,资金链回收不及时,影响企业正常运转。(3)缺少面对国际贸易纠纷的勇气。产品纠纷问题是在市场上进行商品销售的常见问题,在根源上无法避免,因此,国有企业国际化过程中要正视国际贸易纠纷问题。但一部分国有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依旧存在不敢、不想、不重视国际贸易纠纷问题现象。不敢面对国际贸易纠纷是因为惧怕与该国本土企业发生纠纷时会由于主权国家偏袒从而影响企业自身在该国的未来发展。不想面对国际贸易纠纷则是认为纠纷问题一旦被扩大则会影响自身企业形象,不利于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与后续布局。

三、新经济结构下的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构建措施

(一)从边缘到中心——目标市场的选择

国有企业工商管理目标设定中“需求”是始终不变的核心,因此为避免出现管理目标设定模糊问题,应时刻确保目标与需求相适应[5]。

例如,在国有企业目标市场选择时应以“需求”为切入点,为此国有企业在目标市场选择中应参考以下条件:

首先,该目标市场是否已经饱和,是否具备没有满足的需求。

其次,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是否适合该目标市场,是否具备满足该目标市场需求的能力。

最后,明确进入目标市场后可以实现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有企业需要侧重技术创新,在满足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将目标转向国际发达国家,而利益先进技术与专利从边缘到中心则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成功迈向国际目标市场关键。海尔集团就是这一策略的第一实践者,海尔集团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基于“需求”构建“需求”所需的专利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并在技术带领下首先将目标市场定位到“需求”加到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在“边缘”国家发展实力成熟后才将目标市场转向位于国际“中心”的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并成功在美国南卡州建立海尔工业园,在美国家电市场站稳脚步,实现企业国际化。

基于此,从边缘到中心的国际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具有可操作性性,所以国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力,基于“需求”判定选择目标市场,现阶段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国家市场具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国有企业可以侧重将其定位“边缘”目标市场,从而在新经济结构下迈出企业国际化发展第一步。

(二)结合国有企业现状积极进行工商管理模式探索

在新经济结构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特征构建有针对性的工商管理模式,不应对已有模式进行照搬照旧。为确保工商管理模式与国有企业的适配性,需要不断进行探索。

首先,在探索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有正确的认知,并全方位掌握工商管理理论、技能等内容。同时还应加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对工商管理的了解,切实提高国有企业对工商管理模式构建的重视程度。

其次,为确保工商管理模式与国有企业的相适应,在工商管理是探索中一是需要明晰工商管理模式所适用的经济结构,从而确保工商管理模式与新经济结构相适应,二是需要明晰国有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战略方针、目标、重大决策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基于国有企业实际需求构建工商管理模式,进而确保二者间的相适应性。

最后,在实施技术改造时,则应该积极改善过程现状,开展动态化的管理模式。

通过对工商管理模式不断进行探索可以保证构建出来的工商管理模式能够非常切实的符合国有企业发展,更好地解决工商管理水平不高问题。

此外国有企业为在成功构建工商管理模式后,提升工商管理应用成效,基于工商管理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并确保国有企业在新经济结构背景下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还应提高对相关人才资源培养的重视程度。现阶段国有企业发展需要及时抓住新经济背景下的机遇,但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依旧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因此无法以国有企业当前状态抓住发展机遇,所以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借鉴其他企业经营经验,构建新型工商管理模式,而工商管理人才则是目前可以快速打破传统经营模式桎梏,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6]。同时,人才资源也是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工商管理高端人才培养以及利用福利政策引进高质量人才是新经济结构下加快国有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目标组建一支高学历、高经验、高能力、高专业的高质量复合型工商管理团队,从而依托团队立足市场,制定符合目前国有企业发展的最新工商管理模式,进而推动国有企业发展进程。

(三)加强国际化工商管理理念认知

首先,完善产权保护、国外法律制度以及国际贸易纠纷方案制定。一是在相关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前第一时间进行相应国家的专利注册,并制定专利产权维护策略。二是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法务部门职能,要求法务部门根据企业每个阶段即将开拓的国际市场国家所针对进口贸易制定的法律与制度进行详细了解,并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报告。三是转变国有企业面对国际贸易纠纷时的“三不”态度,以大国底气正视贸易纠纷,树立不躲避、不逃避、敢面对、敢承担、勿偏袒、勿欺辱的纠纷解决态度。

其次,明确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市场具有一定的饱和性,这就意味着国有企业在发展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并不会一帆风顺,而会具有各种困难阻碍,因此,国有企业国际化过程,一是要坚定发展信念,面对问题不退缩、面对困难不放弃,要坚信国家会在背后给予充分的支持,始终相信国家力量,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完善的、系统的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从而明确企业国际化核心优势、制定不同阶段发展目标、部署不同环节经营策略;最后,系统分析国外市场发展动态,明晰企业在国外市场中的所处的竞争领域,从而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国际化市场切入点;四是国有企业应将重点放在客户实际需求层面,而不是致力于发展国际化产品[7]。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新经济结构下的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构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明晰新经济下国有企业发展方向,了解国有企业与工商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国有企业在新经济结构下的发展要求构建工商管理模式能够明确国有企业发展目标,节省经营试错成本以及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工商国际化国有企业
聚焦港口国际化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工商详解网络传销四大新模式
在转变执法理念中彰显工商担当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