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构建减负增效课堂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2022-03-18 01:59西大君武小学
成才 2022年17期
关键词:蒲公英草地事物

■ 西大君武小学 覃 定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以“苦修内功,精展技艺,减负提质”为主题的语文教师模拟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我执教的《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获得一等奖。通过这一轮的备课、上课、改课、赛课,我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收获颇丰。

怎么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落实“双减”政策,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以西大君武小学为例》是我校申报的市级研究课题,我试从“教学评一体化,打造减负增效课堂”入手,对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上课、赛课进行反思。

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即首先从定向“要到哪儿去”的成果指标入手,关注“怎么去”“去的过程怎么样”,接着通过逆向设计的达标评价来回答“怎么证明我到了”,从而实现学生知识关联化,思考结构化,思维可视化,能力提高升华。据此,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亮点。

1 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以学定教,确立教学目标,明确“要到哪儿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阶段性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做到“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紧扣本单元的学科核心素养,围绕课后思考题,确定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准确捕捉信息,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二是学习细致观察发现事物变化的方法,把自己留心观察过的某个事物用几句话表达清楚。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细致观察发现事物变化的方法,虽然学生之前有过一些观察练习的教学内容,也学习了本单元第一篇《搭船的鸟》,体会到细致观察的好处,但没有进行过观察方法的系统训练,而本单元的习作重点目标是“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所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本单元的写作素养指向,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将教学的难点定在“学习细致观察发现事物变化的方法,把自己留心观察过的某个事物用几句话表达清楚”。这次教学目标的设定与修改过程充分证明了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以学定教的重要性,如果只管“教什么”“怎么教”,不问结果,就会出现“为教学而教学”“为活动而活动”,重形式、图热闹、走过场,课堂教学过程就会偏离教学设计的目标和理念。

2 尊重学生主体,立足教学目标,以学促教,关注“怎么去”“去的过程怎么样”。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更多强调的是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注意力容易分散,遇到疑问有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感知世界还不是很全面,生活经验不足,缺乏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方法。《金色的草地》中作者的观察对象是蒲公英,我的学生是否熟悉、观察过蒲公英,是否能对作者观察到的现象达到共情?为此,我使用问卷星通过QQ家长群让学生针对此课的学情进行统计调查。全班共有30位学生参加了调查。

对学生学情进行具体分析,发现:90%以上学生在生活中见过蒲公英,但只有10%的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长习性,90%以上的学生对蒲公英的相关知识比较陌生。学生虽然在生活中见过蒲公英,但对蒲公英的生长习性不了解,对蒲公英花开放、合拢这一现象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我把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放在了课堂导入上。如果用实物导入法,想集齐蒲公英生长过程的指标性实物,不够现实;如果利用课本图片导入的形式,缺乏实物变化的动态过程,效果也不够理想。所以我在网站上下载了一个蒲公英从花骨朵到盛开再变成绒球,小伞飞离枝头的小视频并这样设计课堂导入: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片草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1:蒲公英盛开的草地非常有趣、可爱。预设2:“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情景非常有趣、可爱。其次,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盛开的草地为什么会是金色的。预设1:我观察到蒲公英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预设2:我观察到蒲公英的花骨朵是绿色的,而开花时是金黄色的。最后,评价学生并引入课堂: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草地也要仔细观察才能有发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金色的草地》,看看作者有什么更多的观察发现。

在课堂导入中,我先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观察的方法,为后面的观察训练做铺垫。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有了对蒲公英生长习性的感知和理解,对作者描写开放、合拢这一有趣的现象极易产生共情,在情趣朗读环节,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蒲公英就像手掌张开、合拢的样子,他们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情趣盎然。

3 依托课后题突破教学重难点,立足多元性评价,以评促学,回答“怎么证明我到了”。

美国评价专家斯蒂金斯说过:“任何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都取决于那里所运用的评价的质量,如果评价不能在课堂层面有效地运行,那么其他层面的评价都是在浪费时间。”同此可见课堂性学习评价何等重要。要实现课堂性学习评价,首先要找到用于评价的素材。《金色的草地》课后题共有三道题,这三道题分别从朗诵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维度,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启迪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这既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在课堂上用好课后题,既能以此为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又能减少学生课后做题的负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质。

确定了评价素材,再根据素材的主次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如针对第2题课后题,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自主学习: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草地发生变化的句子,说说草地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2)请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大家交流吧。怎样把草地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说清楚呢?先填空,再连起来说一说。这两个问题既能引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也能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一举两得。

通过优质问题的设计推进教学环节的进程中,我还设计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如在“发现细致观察的秘密”环节设计了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用完成作业单的方式,通过找关键词,对观察方法进行归纳。教学的第三环节“小试牛刀:细致观察,发现更多”部分是能否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一环,我设计了两次观察说话训练:一是学生看图,观察发现,全班交流。二是看视频,细致观察发现变化。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连贯细致地表达,表扬学生观察细致。全班交流,选小组代表发言,学生互相评价。从看图片后交流到看视频后交流,由自主练说到小组合作交流再到班级分享,从静态的观察到动态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最后通过开展“观察视频,说观察发现”这一教学活动训练并检查学生是否学会运用细致观察发现事物变化的方法,能否用几句话把自己留心观察的事物变化表达清楚。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抓住课堂生成资源,适时开展多元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如在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归纳整理出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后,我及时评价:通过用心读书,我们发现了细致观察的秘密:不仅可以在不同时间去观察,可以从颜色、形状去观察,也可以变换距离的远近观察,还可以分不同的次数观察。你们真了不起!当学生通过细心观察蒲公英图片并进行交流后,我马上评价:你们的观察都很细致,发现了蒲公英花开后形状、颜色、绒毛的变化。你看,细致观察能帮我们得到更多的发现。这些评价既有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也有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既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新知的热情。

在“观看视频,小组内说观察发现”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请选择一种在小组交流。要求:(1)组员分别发言。(2)发言的同学按顺序连贯地说清楚细致观察到的变化。(3)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进行评价:观察是否细致,发言是否连贯清楚,推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后,学生围绕观察情况和语言表达进行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时目标明确,有据可依,更能体现评价的目的性和客观性。使学生学评有章法,学有所得。让课堂评价真正成为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教师语言不够简练,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更多思考、表达、交流的空间;二是对课本资源的整合还有上升空间,如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初试身手”内容可以融入“小试牛刀:细致观察,发现更多”的看视频练习说话环节,更能体现减负提质这一目的;三是老师应多抓课堂生成资源进行多元性评价,更好地彰显本次教、学、评一体化的特点。

总之,教改永远在路上,如何让“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如何将“双减”政策落实到课堂,如何打造减负增效常态课,我还须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蒲公英草地事物
蒲公英
蒲公英
美好的事物
草地上的事
Laughing song
草地
奇妙事物用心看
可以吃的蒲公英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