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艺术类院校“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2022-03-18 01:59西安美术学院吕佳佩
成才 2022年17期
关键词:艺术类辅导员心理健康

■ 西安美术学院 吕佳佩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培育新时代青年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社会心态至关重要。“00后”艺术类院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血液,承载着新时代文化传播和艺术发展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艺术类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了解和掌握“0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探索适合艺术类院校“0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00”后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特点及原因分析

1.1 彰显自我、重视个性,以自我为中心

“00”后的大学生大多出生在“6+1”的家庭中,较“90”后、“95”后的个性更为凸显,他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性张扬,强调个人存在感和价值感。在艺术类院校中,“00”后的大学生家庭条件都较好,家庭更加注重培养和发展其兴趣爱好,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开展艺术类专业学习,学生大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学生只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探索,对于时尚、流行、艺术、品位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多数“00”后艺术类大学生对于进入大学生活后的集体生活表现出不适应和排斥,多出现人际关系较差、抗压能力较弱、个人的情绪调整能力缺乏、自制力明显下降等多方面的问题。

1.2 孤独感重、缺少陪伴,心理障碍人数增加

“00”后学生本就出生在“双独”家庭,现实中的倾诉对象较少,易产生孤独感。而在艺术类院校中,大多数学生更是为了创作出最完美的作品,反复修改、通宵达旦,他们通常在画室、工作间连续创作数十个小时而不停歇,但创作结果很可能差强人意,未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高强度的付出和结果不佳的强烈对比,对作品的完美追求和现实的事与愿违的强烈冲击,导致“00”后艺术类院校产生心理障碍学生人数增加。

1.3 情感丰富、缺乏理性,行为易过激出格

在艺术类院校中,学生具有情感细腻、观察入微的特点。特别是“00”后的学生对于艺术的创作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看待问题趋于主观和直接,易受自己的感性认知和判断,对事物缺少理性分析和思考,造成“00”后艺术类院校学生易产生冲动、敏感、偏激的思想,导致学生易作出出格的举动。特别在遇到情感危机、考试失利等情况下,更是有极个别的学生有过激的行为,甚至出现自残和轻生的倾向。

2 艺术类院校开展“00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性不强,应对机制不够完备

大多艺术类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取高校常规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根据艺术生特点的施教和授课方式,特别是针对“00”后学生的情感特点,未能及时探索和发掘出更为有效的课程实施方案。同时,艺术类院校学生性格较为自我叛逆,步入大学急于远离家长管束,家长普遍也认为学生已经成年,对于学生的关心和了解也不够。因此,产生在学校、家庭、学生、老师之间的心理教育联动沟通不足,心理健康建设和应对机制都不够完备,无法形成多方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

2.2 辅导员与学生存在心理差异、缺乏专业技巧、存在角色缺位

在艺术类高校工作的辅导员大多都是毕业于偏重思政教育与管理的专业,并非是学习专业艺术类创作的,所以对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状态以及行为特点是缺乏了解的,因此,在开展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辅导员难以完全掌握艺术生心理状态的特点,特别是在专业上缺少共鸣和切入点,仅仅依靠老师的权威性和单纯理论灌输,难以与学生共情,使学生缺少心理建设的代入感,对辅导员缺乏依赖感,甚至会适得其反。

同时,辅导员缺乏系统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技巧与方法。现如今辅导员年龄趋于年轻化,很多初出校门的“90”后辅导员开始担任辅导员工作,青年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尚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缺乏经验,特别是针对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仅依靠单一的说教,缺乏专业的疏导和引导,很难达到心理健康建设的良好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降低对辅导员的信任感,甚至对辅导员老师的关心感到厌恶。

此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被忽视,辅导员可能会出现工作缺位现象,特别是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经常是在发现问题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的。更有甚者,有的辅导员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直接转介至心理治疗部门和相关医院,完全没有发挥到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2.3 专业教师对学生缺少关注、缺乏处理经验、责任意识淡薄

专业教师作为艺术类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引路人和指明灯,不仅在学生专业领域起到巨大作用,还在学生成长、生活中起到重要影响。很多专业教师认为教学是自己的工作,只专注于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对学生缺少关注和关心,对于内心敏感的学生而言,专业老师的一句关心赞美和批评斥责可能就会引发完全不同的结果。

与此同时,专业教师也是缺乏专业的学生心理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专注于专业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微表情、微举动难以察觉,极易忽视了学生心理波动,难以对心理危机做出判断和预警。专业教师更缺乏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经验,对于学生已经出现的危险举动,没有办法开展最快的应急处理,将危险降到最低。

此外,有些专业教师认为备课、教学、创作才是自己的工作,管理学生、关注学生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责任意识淡薄,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发展等方面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都懵然不知。

3 艺术类院校在开展“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措施

3.1 学校应强化课程针对性设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一是学校应加强学生调研,结合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性,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创造力,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享、实践体验、竞技比赛等多种形式,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二是优化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课余生活的配比,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艺术类院校学生大多反映存在课业压力大、课程任务重等特点,学生的时间重心都安排在课业学习上,对于从小接触“电脑网络”“虚拟世界”的“00”后来说,课余社交、情感宣泄等都会以线上的方式呈现,在现实中并没有从本质释放和排解心理压力,因此,组织发展学生线下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是开展学校心理建设工作应该关注的一环。三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针对学生情况,建立“学校—家庭—教师”常态化沟通机制,多方努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确保学生可以平稳度过大学的适应性时期。

3.2 辅导员应提高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参与并产生共鸣

一是加强院系辅导员队伍建设,邀请专家、学者对艺术类院系辅导员进行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培训,指导一线辅导员解决学生心理危机的事件,确保辅导员的心理专业素质过硬,能深入开展好校园心理健康建设工作。二是强化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积极提升专业素养,以专业特点为突破口,从专业角度切入,与学生“打成一片”,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档案记录。三是辅导员应当摆正角色和定位,积极建立心理预警机制与心理安全预防办法,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正确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四是强化学生骨干队伍建设,设立班级心理安全员、宿舍安全员,根据专业特点,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的学生心理建设活动,形成师生联防、分层开展、参与广泛的良好氛围。

3.3 专业教师应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一是增强专业教师责任意识,强化教师“以生为本”和“一切教育活动围绕学生”的教育理念,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注重学生个性与特点,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辅助完成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常态化开展。二是提高专业教学教师的安全意识,对于学生出现的反常、异常行为,及时发现、作出判断、尽早解决,避免发生危机事件。三是加强专业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有能力对可能出现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做出预判,对已经出现的危机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四是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学生适应性心理辅导。“00”后艺术类学生初入校门,只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活的适应性差,专业教师应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学生日常开展学生适应性辅导,与家长、辅导员一起帮助其完成好角色转换,积极面对大学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

4 结语与讨论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开展引导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心理转变。基于艺术类院校“00”后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强、专业性高的艺术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困难,我们需坚持围绕“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多方共同努力探索出更为科学有效、适合艺术类学生参与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艺术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成长氛围,更好地促进艺术类学生的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艺术类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