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2022-03-18 03:02张文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中华民族制度

韩 刚,张文生

(延安大学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突出地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我们要想在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一定的优势,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既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客观物质文化需要,也是全面建立建成以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如果我们的国家没有形成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及繁荣兴盛的文化发展产业的根基,也就没有我们如今看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基于以上论述,当今社会我们通过提高对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再认识,分析解决我国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将要面临的困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自从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迈入了全新的篇章。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实力高速增长的优势尽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综合国力逐步得到增强,这些新变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从文化视角思考就非常重要。坚定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自信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可以抵御西方资本主义霸权和西方强势软文化对我国的渗透,从而保护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可以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奠定根基;可以推动我国大力发展的文化创新产业的不断完善,全面发展[3]。

1.1 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4]17今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完成,伟大梦想的实现,必须得到独特文化精神的支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产生高度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支撑。文化自信是国家进行社会意识多元化和社会矛盾多样化的调节器,在改革开放攻坚期的当今中国,愈发需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来汇聚共识、坚定信心,让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创造合适的思想环境。

1.2 坚定文化自信可以抵御西方霸权主义和强势文化的渗透,从而保障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是现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安全,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手段和渠道优势,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间接地向中国渗透,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是抵御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冲击的重要措施。西方凭借二战后自身在国际社会取得的经济、政治、文化优势,将西方文化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制度模式渗透到全球特别是中国,试图消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西方文化成为主导世界的“一元文化”。可见,所谓的文化同质化不过是一些如今综合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鼓吹“文化霸权主义”的借口,这种做法的本质是抹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1.3 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奠定深厚的根基

习近平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1]339。因为,构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发端是文化自信,但是不管是四个自信中的哪一个自信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独有魅力,也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其一,文化自信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从历史的长河中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真的应该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因为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混乱的历史环境中一步一步地摸索并建立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社会实践将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出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源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包容性,在中华文化保持民族风格的同时,对其他外来文化也能够兼容并蓄。其二,文化自信推动了中国理论的形成。中国理论的形成应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基础,因为只有具备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中国实际、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其三,文化自信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础,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设想与建立不仅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还需要文化的支持。

1.4 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

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石,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积淀的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文化自信是人们血液中不可磨灭的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点燃国家民族坚守自我、传承民族精神、保持自身文化活力和创造力的高度自信,同时也是激发创新创造激情,激发文化主体创新活力的底气源泉,从而使民族心理更加强大,更具有创造性,进而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灌输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个缺乏文化自信的民族或国家会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决心。只有对本民族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我们才用坚强的意志、无畏的勇气,激发出创新创造的无限活力。因此,文化自信首先是以文化创新和文化全面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它滋润和保存着文化创造的基因,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浑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今世界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更是文化全球化的世界,因此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影响文化自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2.1 从历史上看,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发展存在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文化压制和侵占的影响

随着近代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主义通过武力打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国门,由于西方列强长期对我国的殖民统治,导致我们产生了文化自闭心理。传统文化影响力不足,崇洋媚外现象严重。例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大门的打开,西方文化中的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式快餐如雨后春笋般疯狂涌入中国市场,并以其西式食品新奇独特的口味很快吸引了我国人民的注意,全国各地形成了一股吃西方快餐的风潮。此外,随着大众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软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年轻一代开始热衷于外国节日,而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热情则相形见绌。这些现象主要发生在年轻人中,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从中汲取真正的营养,导致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信念产生动摇。如果我们国家不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意识,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国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感的错位。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从娃娃抓起,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宣传,改变国人长久以来文化不自信的心态,将我们历史传统中的文化自信融入每一个国人的思想、血脉以及灵魂中。

2.2 从现实上看,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短板”,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导致文化自信的缺失

伴随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在旧的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受到强烈冲击。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了当前对于物质文化增长的需求之外,对于物质增长之外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显然更为关键。在精神文化消费市场上,人们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只片面追求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更加重视商品的文化价值,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宣言,所以,文化消费市场在我国今后的发展依旧有着广阔的空间。但是,我国在决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念之初就注定将要穿越荆棘,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很多的波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传统产业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以及居民消费生活水平中的综合占比低,与欧美发达国家在文化消费市场如今的平均标准也相差甚远。三是由于我国文化体制机制存在缺陷与不完善,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尚不健全。核心文化产品的保有量少、对欧美的依赖性高,这样的结果导致我国刚起步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处于劣势。而且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经过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较发达国家相比集约化程度低,贸易市场发展不足,外贸出口能力差等问题突出。加之文化产业相关制度和扶植政策尚未完全建立,文化产业长期缺乏舆论宣传和社会认知,这就成为我国想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制约因素,也将成为制约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障碍。

2.3 从国际上看,中国的文化国际话语权较薄弱,影响力弱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级化与文化多元化,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来激烈,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长期以来,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也就决定了各民族和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出现了不平等的状况。西方国家凭借其自身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优势,逐步形成文化霸权,并以西方文化的普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外进行文化侵略和扩张。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文化话语权薄弱、阐述力与表达力不足等的问题。

3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在新时期,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此来向全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进而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3.1 在增强文化认知中坚定文化自信

一是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在文化上的指导地位,引领文化自信的正确方向。在新时代,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凸显,在当今处于外界环境不断变化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年轻一代更要主动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就是要以马列主义为信仰,在行动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领域中的领导作用。如果我们在国家经济实力增长了以后选择抛弃了最初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地位的初衷,我们的文化建设就像一艘没有桅杆的船,就会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迷失方向,多年来辛苦打造的文化的繁荣发展的现实也将失去动力支撑。因此,唯有在文化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样文化自信才能向前更进一步。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18。核心价值观的强弱直接影响文化实力的强弱,进而会影响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本质以及未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树立的文化自信需要经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引导。如今整个社会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本质特征,在细节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党和政府、公民个人等各方面主体的作用,真正把思想教育与社会培育、内化与外化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到国民基础教育的培养以及全民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认同并使其自觉行动起来。只有这样,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发展才不会迷失方向。

3.2 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建设已进入崭新的时代,社会文化产业已逐步成为满足人民物质需求之外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目前,要补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需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汲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基础,与此同时不断地根据时代的需求完善我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体系建设,进一步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进度,使我国人民群众可以充分享受社会主义制度下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使中华文化自信萦绕于每一个龙的传人心中。

在新时代我们要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因为文化自信有赖于文化产业的驱动力。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在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发展,逐渐繁荣发展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助力,因此,我们应该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有力抓手,推动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创新产业升级,使我国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对外交流,建构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

首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来建设我国的对外话语体系[5]。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语权建设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国际社会话语权以及社会影响力,与此同时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从而让世界各地能够认可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随着历史的沉淀,文化将变得越来越丰富,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所包含的优秀理念,是如今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构建中华民族对外话语权的有力支撑。我们应该用和平相处的思想理念来表达中华民族的发展理念,向世界各地展示一个和而不同、包容有度的大国气派和风度。

其次,用革命文化来证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以此来提高对外话语权[6]。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从饱受欺辱的时代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在这期间,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对我党社会制度的选择来说是制胜的法宝,是我们赶走殖民者、侵略者的思想武器,我们要用革命文化来叙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努力地向全世界证明人民群众选择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为未来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制度文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本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态度,以及中国人民不断提高的辨别能力,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继承传统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是一种可以提高中国国际话语地位的文化。可以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文化理论体系也因此成为社会主义制度最为明显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打破了外界长久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猜忌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文化来证明,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依托进行有效表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两种属性即丰富性和多样性,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对外话语必须抓住其精髓[6]。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中华民族制度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