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河南地区为例

2022-03-18 08:19张晓宁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商人河南一带一路

张晓宁

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来,内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向愈发清晰,新一轮对外开放成果显著,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大大提高。中原地区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区域,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衔接点,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发现中原、探索中原,扩大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增加中原地区商文化在国际的认知度,对促进中原地区的对外联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中原商文化是中国商业文化的核心主干,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商业的传承发展起步较早,殷商时期就有“肇牵车牛远服贾”[1]的传统,进而中原大地上相继诞生了无数扬名后世的商业楷模,如最早创立商业理论“经商十八法”的“商圣”范蠡,独创“货天下”大业的吕不韦,“富十二代,历经四百年而不败”的康百万家族[2],无一不彰显着豫商智慧。探寻豫商文化的发展历程,阐释古代豫商文化精髓,吸收豫商深厚久远的文化积淀,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河南省民营企业有了生存土壤,这个开放的时代赋予河南人勇闯天下的激情和创造财富的源泉。因此,在中部崛起战略布局下,研究中原豫商文化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绚丽的篇章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古豫商文化概述

(一)古豫商的发展脉络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被认为是我国商人、商业和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先秦时期的《尚书·禹贡》记载称,“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将当时的天下划为“九州”,而河南地处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又因为整个豫州处于九州之中,故又称为“中州”。除地处“九州之中”,河南省东半部为广阔平坦的大平原,故整个河南有“中原”之称。从狭义上讲,中原即指今天的河南地区[3]。

在中原大地这片沃土上,孕育了丰富的中华商业文化。早在夏朝中期,商人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成为有记载的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的人,被奉为商业鼻祖。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河南诞生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古豫商,如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范蠡(河南南阳人);以经商起家,后来走上政坛,纵横于秦国,为中国统一立下不朽功绩的吕不韦(据《史记》记载为河南禹州人,《战国策》记载为河南濮阳人);曾在经商途中遇到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的爱国商人弦高(河南新郑人)[4]。秦汉时期,河南由于地处“天下之中”,交通便利,为当时的商业发达地区。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俗好杂事,业多贾”,由此可见,河南洛阳、南阳两地都为当时的大都会。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大都市,吸引无数中外商人至此发展。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中原地区商人数量众多,豫商力量开始不断壮大。宋元时期,坊、市分离制度瓦解,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界限,为中原地区商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明代中期以后,在全国许多地方相继出现了商帮。在河南地区颇具代表性,出现了在民间享有“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帮一个殿”的怀帮商人以及“富四百年不败”的康百万家族[5]。由此可见,在各个历史时期,豫商均独树一帜。

(二)古豫商的文化内涵

自2006年,首届豫商大会在郑州举行之后,有关豫商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机构纷纷成立,学者也开始从不同角度对豫商进行研究。学者们对古豫商的文化特征及精神内涵进行了梳理,具体概括如下:

1.诚信经营,崇高中庸。一直以来,豫商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把“诚、信、义、恕、让”等儒家伦理道德贯彻到从商经营之中。如康百万庄园主客厅悬挂着一块《留余》匾,内容为:“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以此告诫子孙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占尽用尽所有的福、禄、寿、财。因此,康百万家族在经商赚钱的同时注重多行善举,如修筑河堤、捐资助学、赈济灾民等,以此造福四方。这也是为什么康百万庄园和乔家大院(晋商)同为成功商人的典型代表,乔家只兴盛了三代,而康家的鼎盛却长达十二代之久[6]。

2.践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爱国主义色彩强。唐代诗人范仲淹在《琵琶行》中语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去浮梁买茶去”,说明商人通常把金钱利益看得很重,对离别看得很轻。此外,在文人笔下的小说、杂记里,商人也被贴上“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的标签。而古代的豫商则不然,他们崇尚“利以义制、以义取财”,践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7]。如中国第一位爱国商人弦高,因“献牛救国”而名留青史。公元前627年,商人弦高在贩牛途中,半路遇到袭击郑国的秦军,于是他冒充郑国的使者,把十二头牛和四张皮革送给秦军,暗示秦军郑国已预知秦军来袭。秦国见状,便放弃了偷袭郑国的打算,因此郑国幸免战祸。郑穆公想要奖赏弦高的救国行为,而弦高辞而不受,彰显了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人(今河南浚县),在经商过程中,始终坚守“为富当仁”的信条,并把经商所得财产,不计回报地为师父孔子周游列国提供经济保障,彰显了重义轻利的义利观[7]。

3.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古以来,豫商都注重践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和“勤俭节约”的从商精神。战国时期洛阳商人白圭,是当时的天下首富,拥有数不尽的财富,却始终坚持“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8]。此外,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的怀商们,在初期只能采用最原始的独轮车、小木舟将怀药一点点运出河南,克服了前有山峰挡道,后有黄河阻路的恶劣交通。由此可见,没有勤俭节约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豫商的成果将无从谈起。

二、当代豫商文化发展现状

(一)新豫商内涵

随着中原崛起战略的提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豫商的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而要了解新豫商,首先要明确豫商的定义。经梳理高树印及王伟琴对豫商的定义可知,豫商分为两类:一类是生长于河南大地的商人或企业家;另一类是在河南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及事业在河南的商人或企业家[9]。

(二)新豫商精神特征

新豫商,受古豫商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秀的商业精神、强大的精神内核熏陶,在经商过程中,也展现出了独特的精神特质。

1.诚信经营,合作共赢。豫商在经营过程中同样继承了儒家“恪守诚信,合作共赢”的商业观。如河南华都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周国允,先后承建了亚运村运动员公寓、远洋大厦、北京市人大办公楼、首都机场新航站楼、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京承高速十二标段四匝道立交桥、森林武警指挥学院等100多项国家及地方重点工程,且合格率达100%,深刻践行了诚信施工的原则。

2.厚德载物,为国为民。与古豫商“利以义制、以义取财”的商业精神相呼应,新豫商不贪图眼前利益,注重回馈社会。如河南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始终坚持与残联合作,促进残疾人士再就业,残疾员工达到集团员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从向宋庆龄基金会捐款1 000万元设立“白象大学生救助基金”,到慷慨捐建5所希望小学帮助贫困学子,再到设“龙门石窟”专项基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都彰显了民族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再如河南的另一家本土企业——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在郑州“7·20”特大暴雨期间,在自身经营严重受损的情况下,捐款共计2 200万元,用于家乡的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新豫商的厚德善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突破了以利润为唯一目标的传统,无愧为家乡的骄傲、民族的自豪。

3.草根成长,开拓进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对当代豫商的真实写照。新豫商有很多人都是平民百姓出身,即所谓“草根成长”。如三全食品的创始人陈泽民,在创业初期开着一辆旧车,拉着炊具,走遍半个中国推销自己的产品,最终成就了现在的三全集团。此外,新豫商在经营过程中具备善于变通、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特质。如,河南郑州客车厂(今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前身),1991年国家指令性计划逐步减少后,企业产品滞销,资金紧张,工人思想混乱。然而,宇通之所以未被时代淘汰,究其原因在于:积极创新和锐意改革。1993年,该企业研发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卧铺客车,使其迅速占领了发展的制高点,并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完成了企业上市、海外拓展等关键步骤。此后,技术创新成为宇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也成就了宇通客车领域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十余年蝉联中国客车产销量第一,并斩获业内多项大奖[10]。

(三)豫商文化研究现状

目前,从广度和深度上来说,国内外学者对豫商文化的研究成果与浙商、晋商、徽商文化的研究成果相差甚远,影响力十分薄弱。豫商研究是以挖掘和广泛传播豫商文化的郑州大学豫商研究中心、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豫商文化研究所、郑州商学院的豫商文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高校研究中心为主阵地,业内出版物则以“豫商研究第一人”孙学敏教授及其团队出版的十二卷本《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11]最具代表性。虽然近几年在河南省豫商联合会以及河南省社科联等相关社会团体及高校等学术机构的推动下,豫商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了一定提升,但整体来说,尚未汇聚成一股合力。高校的文化研究机构对豫商历史文化资料的发掘和整理较多,但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较少;而社会团体偏向于豫商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二者的协同效应并未发挥出来。而且继孙学敏教授之后也并未有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代表作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成果问世。因此,与浙商文化、晋商文化、徽商文化和闽商文化相比,豫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新时代背景下的机遇与困境

(一)时代赋予的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豫商及豫商文化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中原地区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而且在“中原崛起”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进一步加持下,中原城市群的内在凝聚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变强,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了不可忽视的河南力量。

首先,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业贸易往来的增加,豫商拥有更多与国际市场沟通合作的机会,可以接触并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人谈判,掌握跨文化的企业管理改革理念方法,结合中国传统儒家哲学思想智慧,逐步形成更加有效、更加国际化、更加长久的经营管理策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河南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更好地服务于河南经济振兴。

其次,世界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浪潮正在倒逼产业尽快转型升级。当代的河南企业要想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掌握外来先进商业文化,就需正视自身的优劣势,敢于尝试新的创新技术,勇于吸纳新的改革经验,广纳空间资源,利用时代技术红利对自身企业进行智慧型改造,从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二)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当然,豫商在文化传承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第一,外界对河南商人形象的固有印象被扭曲,未能形成尊重商人的良好氛围。大家提到河南商人时,往往沉浸在对河南商人过去的固有印象中,停留在个别丑陋现象中,而忽略了河南商人长久以来的努力拼搏和与时俱进。第二,成功经验抑或是失败教训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与创新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目前对豫商案例的研究开发不够深入、透彻且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较少。这就导致了许多河南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和企业管理的优秀案例未能走出企业被大众熟知。对豫商文化和案例的研究在学术圈中也缺乏广度和深度,使得企业传播和对外形象构建存在一定难度。虽然我们知道良性的产学研模式对学校、企业和社会都会促进很大,但这样浓郁的豫商研究学术氛围仍未形成。第三,缺乏企业形象宣传。河南企业家不张扬、埋头苦干的品德导致企业家大多在宣传方面持保守态度,低调做事,以至于许多企业在国际上享有美誉却在国内鲜有人知。再加上河南企业家对市场经济下的品牌宣传缺乏专业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豫商文化的传播。

四、传承和创新过程中可采取的对策

豫商文化的形成、传承和创新,虽然主体是企业家,但与政府导向、群众认识也是直接相连的。因此,想要扭转人们对豫商的固有负面印象,则需要全省上下珍惜并发扬豫商优秀文化,尊重豫商、了解豫商、爱护豫商、关心豫商、宣传豫商、发展豫商,打响豫商品牌,强调豫商精神是河南的财富,不断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一)弘扬豫商文化,坚持文化自信

多渠道展开对豫商文化的研究,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的理论研究。企业家和管理者有更多机会听到学术界的专业见解甚至是技术引领,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大众通过阅读和学习,必会潜移默化地对豫商文化的独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拓宽民间传播途径,增强文化自信。例如:山东省理论界对海尔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对山东乃至全国的其他企业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江浙地区围绕浙商、浙江企业集群的大量调研及其成果,促进了浙江企业在企业战略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理性思考,也间接促使浙商在全国声名鹊起。对企业而言,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核,文化建设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推动企业差异化经营的动力,是提高豫商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正如余秋雨所讲,晋商的衰落是由于他们未曾找到真正的精神家园。那么新豫商的崛起则必须重视自身文化的建设,继承和发扬河南商人的优良传统。豫商文化自信,就是河南企业自信。

另一方面,整合行业、企业、学术界三方力量,进行产学研合作,研究传承豫商文化内涵,传播弘扬优秀豫商精神品质,挖掘新时代豫商案例,实现多方受益。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思潮的碰撞日趋激烈。一些商人和企业盲从于唯经济论、唯利益论,学到了西方经济的致富谋略却未学其契约精神,抛却了传统商人的小富即安思维,也丢掉了其童叟无欺的诚信理念。在河南,我们需要促进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学术氛围。豫商精神是历代中原商人在数千年商海沉浮中积累下的宝贵财富和文化果实,可以通过豫商学者群和高校教科研群体将豫商精神、豫商文化嵌入商科人才的课程建设中,助推人才素质提升。如将豫商文化作为专门课程,进行普及化传播,使广大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认同感和自信心,拥有家国情怀。继而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经济素养、能传承豫商文化、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打造豫商文化品牌,发挥文化桥梁作用

首先,通过大力宣传河南企业家群体形象,展现亮丽的现代河南企业家标识,进行品牌宣传的专业化运作来打造豫商文化品牌。虽然,在历史上河南没能形成如晋商、徽商那样显赫的商帮和如今享誉全国的浙商文化那样的商文化,但古豫商深厚的文化积淀却为其后的商业文明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如今,在国家促进“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倡议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新豫商又迎来了大好机遇和历史性的崛起时刻。所以,要创新媒介传播模式,打造以豫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专题、创业专题节目等,以通俗易懂的“大众化”方式进行传播。比如通过有影响力的河南卫视等媒体,采用类似于“舞千年”等创新式的、贴合当今观众习惯的节目讲述古今豫商的文化故事;还可以制作类似于“实习生”节目,宣扬现代豫商创业事迹,在实践探索中鼓励扶持青年人创新创业;再比如可以依托康百万庄园、山陕会馆等蕴含豫商智慧和故事的商人故里、商业建筑等,推出豫商故事剧本杀,以商业故事为背景,将剧本杀的重要环节串联起来,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游客都能沉浸式深度体验和学习豫商文化和豫商智慧,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豫商文化旅游品牌。

五、结语

正如豫商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陈义初先生所讲,豫商文化在深厚的中原文化沃土的孕育、滋养下得以深化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提升,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闪现出许多薪火相传的光辉。[1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拓宽传播路径,使优秀豫商文化深入人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我辈夙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深入、系统地研究豫商发展史,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客观辩证的思维来总结豫商经验,弘扬豫商精神,扩大豫商影响任重道远,豫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商人河南一带一路
言而无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