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世谱》编辑指瑕

2022-03-18 09:07张洪四高磊
语文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卷首长子康熙

○ 张洪四 高磊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姚氏祖籍河南,宋室南渡,由开封护跸而南,世居浙西而通籍于松。其六世怡善公“赘居南陆张氏,遂入籍华亭,生五子,两登贤书,俱系南籍,犹从母姓。嗣后科第连绵,至今不绝,江浙两地推为望族,实由此始”[1]卷首《里居考》。关于姚氏科名之盛,其第十三世孙姚弘绪撰《科名考》时,有过具体的统计:“自明弘治辛酉科至今雍正癸卯科,历二百二十二年,科第二十人。”[1]卷首姚氏第十四世孙培谦所撰《周甲录》中对此亦有数计:“前明及国朝,捷乡会登仕版者六十余人。”[2]卷首自序弘绪、培谦二人仅统计明清两朝而已,尚未溯及宋元,已发达若此。姚氏人文代兴、科名鼎盛,究其原因,与“株守一经,登高而赋、拥户而吟者代有其人”[3]卷首《凡例》的尚学家风有关系,与怡善公“人生须立志”[1]卷首《吴默序》的励志庭训有关系。

夫族之有谱,由来尚矣。凡祖宗之递传、子姓之繁衍,虽年久世远,按之于谱则朗若列眉,皆可数计。对于姚氏这样一个牵动了数百年的名门望族而言,族谱早应为“标配”。但姚氏族谱的修撰好事多磨,成书姗姗来迟。其修谱之历程,清人姚弘图于所撰《姚氏世谱序》中有追述:“我族自宋南渡后,距今数百余年,代有传人,科第蝉联,子孙椒衍,江浙推为望族,而家谱迄无成书,则甚矣谱之难也!前明司寇岱芝公①尝创始族谱,将梓而未逮。厥后,步仙、宁生、迥闻诸公相继从事,亦皆中止。即封翁匏园伯独力捐赀,刻而未竟。诚以一族之公事,而一人作倡此事固难,必众擎易举耳。今太史公听岩兄②克承先志,敦本睦族,重建祖祠,而后即以刻谱为竞竞,补亡收逸,次序厘然。余也不材,左右而赞成之,往返江浙间,核实校勘,付之剞劂。合族同心佽助,阅一载而谱得竣。噫!以我族之谱,历司寇诸公而未有成书者,今何幸而有此完本乎!爰述刻谱之由并有望于后人继起而修之者云。雍正乙巳仲冬,十三世孙弘图字致远③谨识。”[1]卷首

现存上海图书馆的九卷本《姚氏世谱》,即上文姚弘图所言之族谱,刻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岁在乙巳,亦为由宋迄清平湖姚氏唯一一部族谱成书,故弥足珍贵。全书分卷上(含第一卷至第三卷)、卷下(含第四卷至第九卷)两部分。首一卷,黑口,单鱼尾,左右双栏,版心刻书名、卷第、支系名,叶十行,行二十三字,小字双行,首先,明末吴默所撰《姚氏世谱序》④,有“吴默之印”“因之”两方印;其次,姚弘绪所撰《里居考》《宗支考》《科名考》,有“南史之章”“起陶”两方印;再次,姚弘图所撰《姚氏世谱序》,有“致远”“耕隐云溪”两方印;最后是《姚氏世谱》正文。

对于这样一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族谱而言,修撰工作本应审慎为是,以力求完善,存史永垂,其实不然。由于编者态度马虎,工作草率,笔者在研读此书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疏误,虽说瑕不掩瑜,功大于过,但仍有指正之必要,兹条辨如下。

一、字、号错乱,前后不一

如卷首第六世载“奇长子,琳,字怡然”“奇次子,珪,字怡清”“奇三子,璋,字公瓒,号怡善”。奇之三子,琳、珪,皆有字无号,璋有字有号,据琳、珪之取“字”顺推,“怡善”当为璋之“字”,而非“号”。又据卷一“怡然公支”第六世载“琳,号怡然”,无字;卷二“怡清公支”第六世载“珪,号怡清”,亦无字。可见,卷首、卷一、卷二中,琳、珪之字、号,是错乱颠倒的。而依据古人取名及字的规则、常识推测,怡然、怡清、怡善,宜为琳、珪、璋之“号”,而非“字”。公瓒,为璋之字,即比为其号合理。故此处字、号错乱,莫衷一是。

又如第四卷“北田公支”第十世载“体恕长子,士谦,字邦益,又字完白”“体恕次子,士谨,字邦友,号完朴”。据此语境,完白与完朴,当皆为“字”,或皆为“号”,不应一字一号,前后不一。另据古人取字、号的常情规则,完白与完朴,为号为妥。

二、脱字

如卷首《科名考》其二载:“迭贵更荣,联绵不绝其盛二,若夫桥梓并茂者三人,棣萼联芳者四见,此又科名之盛事而世家所仅有者。”据行文句式推断,“联绵不绝其盛”之后当脱一“者”字。

又第二卷“怡清公支”第十四世载“弘彪子,培庚”,按上下文的编排体例,“子”字前乃脱一“长”字。

又第四卷“北田公支”第十一世载:“士翘长子,世雅,字伯言,生于万历甲申,康熙,娶曹氏、金氏,生一子廷璠。”据文意,年号“康熙”前,当脱“卒于”二字。

又第四卷“北田公支”第十二世载:“世科子,廷珣,字琬生,生于顺丁亥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康熙己卯三月初七日。”顺,当为“顺治”之讹,其后脱一“治”字。

三、衍字

如第二卷“怡清公支”第十三世载:“廷揆长子,骏曾,字公迈,生于康熙丙午九月初六日,娶俞氏、何氏,生一子全。”第十四世载:“骏曾子子:全。”据第十三世可知,第十四世多出一“子”字。

又第三卷“西坡公支”第十世载“世沾,字庞宇,宇娶张氏”,植入第二个“宇”字,尽管句意也通,但依兄弟行“世治,字方宇,娶许氏”“世瀛,字泓宇,娶陆氏”“世淳,字震宇,娶李氏”等著述体例,此“宇”字,当为衍字。

又第四卷“北田公支”第十三世载“廷谟长子,弘毅,字伯卿,生于顺治丙申九月二十八日,娶汪氏,生无子。”据全书著述体例,“无子”二字前之“生”字衍。又第八卷“东洲公支”第十一世所载“士鏊长子,世恩,字伯荣,生于崇祯丙子四月十四日,娶钱氏,生无子”,亦坐此病。全书仅此两处有此病误。

又第七卷“中山公支”第十四世载“弘桂子,广陛,字虞登,生于康熙甲子十二月三十三日”“三十三日”显误,疑即“三十日”。第二个“三”字衍。

又第八卷“东洲公支”第十一世载:“士明四子,世藻,字瑞岩,生于顺治己卯日十一月二十四日,卒于康熙丙子十二月初二日。”“己卯”是纪年,其后“日”字衍。顺治有己丑、己亥纪年,而无己卯年,此处显误。

四、有悖常识

如卷一“怡然公支”第十四世载“弘蒙次子,广皙,字又点,生于康熙戊寅三月十二日”“弘蒙三子,广昱,字子园,生于康熙戊寅十一月十七”。而前文“第十三世”则载:“廷绂子,弘蒙,字继方,生于顺治辛卯十月初二日。娶徐氏,生三子:广昇、广皙、广昱。”据此可知:广皙、广昱,同为徐氏所出,而两人同年,生日之“十一月十七日”与“三月十二日”,却间隔仅八个月有余,不符合生育规律,必有误记之处。

又第四卷“北田公支”第十二世载:“世章次子,廷侑,字集生,又字子殷,生于崇祯庚午九月十四日,娶顾子,生一子弘美。”顾子当作“顾氏”。

又第五卷“南汀公支”第十一世载:“士慎子,世曙,字彦深,生于万历庚申七月初一日,卒于顺治己丑九月二十三日,平湖县官荫生。”“县官”当为“县学”。

五、行辈错乱,前后不一

如第一卷“怡然公支”第十五世载:“广誉四子,光曾,字学乾,生于康熙乙亥七月初十日,娶魏氏、金氏。”而据前文第十四世“广誉”条载:“弘鼎长子,广誉,字令闻,生于顺治辛卯三月十六日,卒于康熙辛丑九月十七日。娶朱氏、戚氏,生三子:卣、卓、曾。”光曾,实为广誉第三子。第十五世作“四子”,错误。“光”,为第十五世的行字,事见姚弘图撰《姚氏世谱序》之附载:“忆昔康熙癸酉中秋前一日,余侍先大人与封翁匏园伯于后乐台商酌汇辑族谱遗稿,并虑后世字辈错乱、序次难查,从十五世以后,共拟一十六字云‘光大前业,垂裕后昆,积善余庆,百叶长新’以名其首,下字则各自酌取。庶族繁派远,不至前后溷淆,是以附诸序末,祈世世相传,勿谖云尔。”[1]卷首

又第四卷“北田公支”第十世载体忠次子士翘娶高氏,生五子:世雅、世维、世权、世俊、世曜。第十一世却登载世权为士翘四子,次载世俊亦为士翘四子(按:此条正确),世权为士翘四子显误,乃为其三子。

又第四卷“北田公支”第十世载:“体益长子,士芮,字复南,生于嘉靖丙寅正月十三日,卒于天启丁卯正月初一日,娶干氏,享年八十有一,生二子:世豫、世章。”载明士芮仅有二子,即:世豫、世章。而第十一世则载作:“士芮五子,世豫,字敬南,生于万历癸卯七月二十三日,卒于康熙壬寅十月十四日,娶夏氏,无子,以世章长子廷休嗣。士芮六子,世章,字华南,生于万历乙巳十一月十八日,卒于顺治庚子五月初八日,娶徐氏,生四子:廷休,嗣世豫;廷侑;廷侁;廷俨。”故第十一世言士芮之“五子”“六子”皆误,应为长子、次子。

又第四卷“北田公支”第十三世载:“弘璠三子,弘海,字汉公。”弘璠当作廷璠,“廷”字辈,为“弘”字辈的父辈。

又第五卷“南汀公支”第十一世载:“世馨,字宁生,生于万历丁未七月十五日,卒于康熙乙丑十一月二十四日,平湖县庠生,娶赵氏,生五子:廼、廷赛、廷宾、廷赏、廷贵。”可知廷宾为第三子,廷贵为第五子。第十二世却载作“世馨四子,廷宾”“世馨六子,廷贵”,行辈前后不一。

六、人名前后不一

如第一卷“怡然公支”第十三世载:“廷猷次子,文允,字孝求,生于顺治辛卯十二月十五日,卒于康熙壬寅九月二十三日。平湖县庠生,娶杨氏,生二子:绥武、紏武。”第十四世则载:“文允长子,绥武,字亢宗,生于康熙戊午十一月初一日,娶李氏,生二子:光眉、光疆”“文允次子,缉武,字孔昭,一字思序,生于康熙己巳十一月二十二日,卒于雍正癸卯八月初四日,娶张氏,生一子光寿。”第十五世载“紏武子,光寿,生于康熙庚子十月二十一日。”文允次子,或紏武,或缉武,不能并存。

又第一卷“怡然公支”第十四世载“广皙,字又点,生于康熙戊寅三月十二日,娶金氏,生一子光垣。”第十五世则载:“广皙子,光斗”,广皙仅生一子,却有光垣、光斗两说,其中必有一误。

又第一卷“怡然公支”第十四世载“弘蒙三子,广昱,字子园,生于康熙戊寅十一月十七日,娶胡氏,生一子光。”第十五世则载:“广昱子,光泮。”广昱仅一子,却光光泮前后两说,亦必有一误。

又第二卷“怡清公支”第十一世载:“士淇五子,世育,字生万,生于顺治戊戌三月二十二日,卒于康熙辛卯二月十九日,娶何氏、曹氏,生六子:廷藩、廷屏、廷芳、廷芝、廷扬、廷辉。”据此可知,世育第五子、六子为廷扬、廷辉。而第十二世却载曰:“世育五子,廷艺,字倍千,生于康熙甲戌七月初十日,娶阮氏,生子。世育六子,廷英,字石舟,生于康熙丁丑三月二十三日,娶马氏。”世育前四子第十一世、十二世记载一致,而第五子、六子,却有廷扬、廷辉和廷艺、廷英两说,前后不一,必有一误。

又第二卷“怡清公支”第十二世载:“世隆长子,廷揆,字熙伯,生于顺治乙酉七月二十六日,卒于雍正癸卯十二月初四日,娶潘氏,生三子:骏曾、庆曾、弘绶。”第十三世则载:“廷揆次子,弘绎,字绍齐,生于康熙丙辰十二月初九日,娶陆氏。”廷揆次子,遂有弘绎、庆曾两说(按:长子、季子前后一致),前后不一。

又第五卷“南汀公支”第十二世载:“世春嗣子,腾英,字云士,生于崇祯辛未十一月初五日,……平湖县学增广生,娶沈氏,生四子:弘斌、弘奇、绳武、弘基。”第十三世载:“腾英三子,纯武,字经文,生于康熙壬寅九月二十八日,平湖县庠生,娶全氏,生一子广仁。”第十四世载:“绳武子,广仁,字宝林,生于康熙丙子十一月十四日,娶曹氏。”腾英三子有“绳武”、“纯武”二说,亦必有一误。

又第五卷“南汀公支”第十三世记载:“楫子,尹,字起莘,生于康熙丙寅二月十五日,金山卫庠生,娶黄氏、王氏,生二子:培芝、培兰。”第十四世则载曰:“尹长子,培功,字景元,生于康熙庚寅二月十一日,金山县庠生,娶氏;尹次子,培藻,字芳新,生于康熙壬寅九月十五日,金山县庠生,聘马氏,未娶而亡,不嗣。”尹有二子,前文作培芝、培兰;后文作培功、培藻,前后不一,莫衷一是。

又第八卷“东洲公支”第十三世载:“廷柳长子,弘琇,字朗山,生于康熙壬寅二月十六日,娶纪氏,生二子:广慧、广德。”第十四世则载曰“弘琇长子,广慧,字达人”“弘琇次子,广徽,字裕刚”,广慧前后一致,广德则易名广徽,二说必有一误。

七、同音字误代⑤

如第一卷“怡然公支”第十六世载:“光瓒子,大斌,字德培,生于康熙辛巳三月初八日,娶张氏,生一子前源。”第十七世载:“大斌子,前原,生于康熙戊戌十一月初八日。”源、原,同音而异字,当有一误。

又第二卷“怡清公支”第十一世载,世育“娶何氏、曹氏,生六子:廷藩、廷屏、廷芳、廷芝、廷扬、廷辉”。第十二世则载“世育三子,廷方,字誉乖,生于康熙庚午九月二十三日,娶何氏”。廷芳乃易作廷方。按:其兄弟行取名多以草字头,故“廷芳”为是。

又第二卷“怡清公支”第十三世载“廷銮三子,宏森”“廷銮四子,宏垚”,按之族谱行字,“宏”当作“弘”。

又第二卷“怡清公支”第十三世载:“廷瑜三子,弘绣,字圣倩,生于康熙壬午四月二十八日,娶李氏,生一子培传。”而前文第十二世“世观次子,廷瑜”条则载作“弘锈”。后文第十四世载作“弘绣”。绣、锈,同音而异说,而据其字“圣倩”推测,以“绣”为妥。

又第三卷“西坡公支”第十一世载,世文“娶宋氏,生二子:廷琇、廷英”。第十二世载:“世文长子,廷琇,字良甫,生于崇祯癸未五月二十日,卒于康熙壬寅十一月十一日,娶马氏,生二子,弘绅、弘絿。”第十三世载录弘绅、弘絿时,则变成“廷秀子”。琇、秀同音而歧出。

又第四卷“北田公支”第十一世载“世董次子,世裼,字三英”,世董应作士董。“士”字辈,为“世”字辈的父辈。

八、编排体例不统一

如第一卷怡然公支,编排到第十七世;第二卷怡清公支、第三卷西坡公支、第四卷北田公支、第六卷东野公支、第七卷中山公支、第八卷东洲公支,皆编排至第十五世;第五卷南汀公支则编排到第十六世;第九卷仅编排到第十一世。前后体例有别。

又如第二卷“怡清公支”第十三世先载述廷瓆次子,再载述廷瓆长子;第七卷“中山公支”第十三世先登载廷储次子弘凤、次载廷储长子弘蕃;第八卷“东洲公支”第十一世先载述士宿次子世暎,次载述士宿长子世能。皆不符合常规,也与全书编排体例不一致,应先长次幼。全书仅此三处行序颠倒。

【 注 释 】

①即姚士慎。《姚氏世谱》第五卷“南汀公支”载:“士慎,字仲含,号岱芝,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二月初三日,卒于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二十一日,平湖县庠生,万历癸卯科(1603年)浙江举人,万历甲辰科(1604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仕至南京刑部尚书,赐祭葬。”

②即姚弘绪。系东野公支,见载于《姚氏世谱》第六卷:“字起陶,号听岩,生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七月初九日,娄县例监生,康熙二十年(1681年)举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敕授文林郎。雍正元年(1723年)入值明史馆,充纂修官。”

③姚弘图,系怡清公支,见载于《姚氏世谱》第二卷:“廷诗次子,嗣廷礼,原名弘毅,字致远,生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七月二十一日,提督四译馆译字生,娶杨氏。”

④此系司寇岱芝公姚士慎创始族谱序,事见序文:“岁在庚午,大司寇姚先生承先人之意,于其宗秩而谱之,以示予,恳恳乎!其欲予之序之也。……信乎!谱之为功于族,亦以人之足重夫谱。姚之子孙倘思其所为积累缔造者而追踪之,保世滋大,甚未艾也,予故欣焉序之。崇祯庚午仲春,通家侍弟吴默顿首拜撰。”

⑤古人刻书不似今人严谨,同音字替代现象颇为常见,但仍是瑜中之瑕,无法掩饰和忽视。

猜你喜欢
卷首长子康熙
卷首·六月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卷首·四月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卷首·六月
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水环境污染源调查
【活跃领域】:美食百年手艺撑起深夜食堂
基于变步长子空间追踪的DCT域非均匀采样图像重构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