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网格化管理研究

2022-03-19 19:31郑伟民杨海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依法治校思想政治教育

郑伟民 杨海

摘    要:依法治校的落地在于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网格化管理是传统管理优势基于法治实践深度交融而形成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依法治校背景下,探索将网格化管理应用于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之中,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网格化的宿舍环境,构建以学生宿舍为中心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法治化保障”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利于践行依法治校理念,对于不断优化以高校学生宿舍为中心的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校;网格化管理;高校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3-0029-03

网格化管理理论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化治理理论和网络化治理理论在全球兴起而逐渐形成的。近年来,地方政府基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将网格化管理理论广泛应用于基层各项管理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服务效果。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以学生宿舍为阵地,将法治精神和法治教育融入宿舍管理服务全过程,对坚持和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治校背景下,尊重学生诉求,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保障学生法治权利,通过学生宿舍网格化管理服务来促进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的提升,有其自身独特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向度。

一、网格化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其现实应用

(一)网格化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网格”一词最早被应用于电力行业,之后网络和计算机行业将之进行优化并开发利用为网格技术,即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整合在一起,使其更加方便用户提交需求和快速地对用户需求做出精准的回应[1]。近年来,随着法治社会的强力推进,地方政府遵循法治化路径,将社会基层组织划分为一个个网格,并辅之以网络信息技术,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的管理服务,通过民主广泛参与和表达,推进民主协商和平等治理,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当前基层政府对网格化管理,主要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城市部件、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2]。基层政府推行的网格化管理主要针对基层管理中的缺陷和弊端,提出重新整合优化基层管理体制,构建基于服务和需求为导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调治理主体间的多元化、多元主体间的平等化,实现基层政府对社区组织成员的法治化和透明化管理。

(二)网格化管理的应用与实践

從现有的媒体报道和相关文献来看,北京东城区、上海浦东区、湖北宜昌等地探索城市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改革,并取得了较大成效。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网格化管理在基层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形成了许多典型经验模式。其中比较成熟的模式主要有:浙江省舟山市探索“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河南漯河“一格四员”(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网格警务员、网格监督员)运作模式;海口市探索实行“12345+网格化”,主要是通过依法管理和群众监督,形成“格中有人、人能做事、事后考核”的法治管理模式,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新媒体、新技术实现全时段监督和参与,进而让城市管理和治理工作逐步实现法治化、精细化和长效化管理,真正实现社会治理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局面。从以上相对成熟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来看,依据行政区划分设置合理网格点,配备专业的网格员,实现了管理服务“全员”;将上级党委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禁毒和法治教育、党建等覆盖到每个社区和居民,实现了管理和服务的“全方位”;利用“互联网+”思维,将网格化管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网格为抓手的多层级的上下联动运行体系,促进了数字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实现了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这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网格化管理服务,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将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基层社会治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了“政府全员参与、网格员全方位服务、网络全过程监管”,形成了社会治理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局面。

二、网格化管理理论与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需求与融合

(一)压力叠加的师生关系促使高校思考和审视学生宿舍管理体系

新信息技术时代的网格信息化革命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治理体系,进而向“陌生人社会”转变。这种社会变革顺势带来了人际关系“并发症”,即人际关系频生嫌隙、日益冷漠、心理问题多发,表现在高校领域就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上呈现出“见面不认识、认识不见面”的表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稳定性。“长期以来,传统的宿舍管理工作重点放在检查卫生、查处违纪与防火防盗等相关安全稳定工作上,更多地是管理与约束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引领、服务与育人的功能,较多高校在宿舍管理中停留在不出安全事故层面上,往往忽视了宿舍管理中的思想育人工作,忽视了学生宿舍这块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3]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宿舍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未有效建立协助机制,在工作中易出现推诿与扯皮现象,育人合力难形成,造成学生宿舍管理成为高校管理的“重头戏”和“头疼戏”。为此,重新思考和审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把“相对而不是对立、交流而不是交锋、教育而不是教训”作为当前师生关系良性互动的总抓手,进而构建起有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二)日益提升的学生诉求要求高校尽力提升学生宿舍管理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精准扶贫,人民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在高校领域,我国已经逐渐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高校发展已经由外延式扩张转变为内涵式发展。学生不仅对诸如住宿条件、交通便利、生活娱乐等高校物质文化诉求明显,对诸如美丽校园、人文环境、自由公正等核心价值也有着更美好和迫切的诉求。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已然进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攻坚克难、提质增效的阶段,“双一流”不仅是学术、学科的一流,也是物质条件保障和环境文化的一流。因此,高校要在加快完善包括学生宿舍在内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文化引领育人功能。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矛盾和问题呈现出多发态势,学生提出的各类诉求日益增多,这一系列问题既考验着高校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也要求高校教育管理给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答案。因此,面对学生的理性诉求,高校必须以学生宿舍为平台,在着力解决学生各类诉求矛盾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提升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方式去解决学生宿舍矛盾和问题,而不是以非法治的方式去制造更多的“麻烦”。

(三)依法治校的时代要求促使高校着力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水平

推进依法治校是高校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任务,是高校应对学生管理领域主要矛盾变化、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学生宿舍对学生的品德、思想、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影响很大,是高校育人工作、校園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和阵地。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宿舍管理更多着眼于学生的基本生活要求,学生几乎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被动接受和适应,学生在宿舍管理上缺乏参与权、表达权、平等权。00后学生普遍追求个性解放和行动自由,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以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动力。然而,现实问题是,当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正走入困境,尤其是法治文化建设缺失。近几年,部分高校发生的“为留学生腾宿舍”“大学新生无宿舍,教学楼里打地铺”等热点事件,表现出在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中,学生的参与角色严重缺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法治观念培育有待提高。

三、法治视域下高校学生宿舍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向度

学生宿舍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基于基层政府依法治理的成功经验,面对教育规律、学生诉求、现实基础,以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现代化,不断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空、地、网等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探究生成的。高校抓好学生宿舍的教育和管理,抢占这一相对封闭的教育管理主阵地,对于培养明理、自信、守法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网格管理机制,探索构建“一心三化”的全方位法治育人体系

高校学生宿舍网格化管理是加强和创新高校治理能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以学生宿舍为中心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法治化保障”的“一心三化”学生工作理念,着力推动学生宿舍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技术和法治建设高度融合,不断提升学生宿舍管理育人工作质量。具体来说,在高校成立法治育人工作委员会,统筹负责全校性的法治工作,构建“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寝室”五级法治化网格管理体系,每个层级配备一名网格员,同时加强对所有网格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力度,引导网格员依法管理服务,做到管理有依据、服务不越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服务要以信息化为手段推进构建公开透明的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具体包括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学工助手APP、网上一站式服务、学生处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通过公开化的平台建设保障管理服务的法治和公平。

(二)夯实网格管理基础,营造全过程育人的学生宿舍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法治”,高校学生宿舍实行网格化管理,难点在创新,关键在依法,特色在育人。一是要做到学生日常管理“全网格”。要建立健全高校五级网格员职责体系,实现各司其职、高效协同,实时收集并及时反馈信息,保障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下学生日常管理的有序进行。二是要做到学生安全管理掌控“全过程”。结合宿舍门禁管理系统,每天对学生实行手机终端“大点名”和“网格员一键报平安”。各级网格员在法定职责权限范围内及时上报网格内学生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校院两级网格员实行层级化管理、流程化办结,对学生突发事件和心理危机做到防范到位、处置及时。三是要做到学生法治教育“全天候”。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通过喜闻乐见的图文信息推送,全天候开展法治教育工作。

(三)探索网格管理路径,构建“一体五微”法治育人模式进宿舍

学生宿舍是育人的主阵地。高校抓好学生宿舍的阵地建设,对落实法治文化进宿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公寓是没有讲台的课堂,学生公寓管理者是没有讲台的教师。”[4]要探索“互联网+”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一体五微”法治文化进宿舍,让学生宿舍成为法治课堂的主阵地。一是要讲好“微故事”,发挥好榜样作用。要注重依托宿舍楼内空余空间,合理布局设计法治文化墙和法治文化室,注重发挥师生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以“微法治故事”“微法治人物”等为主线开展师生先进典型宣传展示。可以结合国家奖学金评选,宣传诚信教育和励志教育;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加强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传播和学习;可以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讲述“微法治故事”,打造师生身边的榜样“网红”,用身边的先进事迹感染、教育师生。二是征集“微心声”,强化自我教育。要注重发挥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主体作用。通过校园融媒体中心的各类平台,征集、转发、制作各类法制类原创心声、原创图文、原创表达,让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发声,全方位展示学生在重大热点事件、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全方位传播学生的向上心声。通过开展网络法治征文活动,加强网络沟通交流,让法治教育工作“暖”起来。三是建设“微阵地”,筑牢线上堡垒。高校要注重加强法治舆论引导,建设宿舍法治教育“微阵地”,筑牢线上法治工作堡垒。针对学生宿舍服务管理,依托校院两级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特色、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宿舍法治文化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受众范围和影响力。四是打造“微团队”,构建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要注重依托宿舍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的优势,引导宿舍骨干参与宿舍事务管理,使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建起来、强起来。在宿舍辅导员的引导下,根据宿舍楼内的学生学院分布情况和楼层均衡性,构建一支“政治强、热情高、责任重”的学生宿舍自我管理队伍,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宿舍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生活服务等工作,将其培养成宿舍学生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的桥梁、联系的纽带、矛盾化解的前沿,进而着力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民主参与意识。五是打造“微课程”,做好线上教育。依托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开设“道德与法治文明”“大学公共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线上课程,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学习各类课程,实现线上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高校学生宿舍中实行法治化的网格管理体系,是一个新的尝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网格化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不断创新优化高校学生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模式,实现学校各级各类人员的有效协同,将法治育人落到实处,进而构建起基于学生需求、以学生宿舍为中心的法治化网格管理服务模式,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培育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宏达,闫丽莉.网格化管理理论及其在高校学生服务管理中的应用——以湖北省8所学生网格化管理试点高校为参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3):14.

[2]  井西晓.挑战与变革: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基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变革[J].理论探索,2013(1):102.

[3]  王强.以宿舍为阵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基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4G”先锋宿舍育人的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2017(12):66.

[4]  把学生公寓打造成“第二课堂”——高校学生公寓 服务管理育人工作纪实[DB/OL].(2018-06-03) [2021-02-25].https://difang.gmw.cn/2018-06/03/content_29109898.htm.

■ 编辑∕陈晶

3544500589290

猜你喜欢
网格化管理依法治校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网格化管理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中职学校学生维权的意义探析
依法治校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