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及其面临的挑战

2022-03-19 22:10班宇郑苗苗殷为
中国市场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班宇 郑苗苗 殷为

摘 要: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贡献者并经受住疫情的考验。但科技革命、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以及疫情等给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地位带来严峻挑战。为此,中国企业应做好推进产业链管理数字化、加快产业链本地化、建立供应链风险防范机制体系等方面工作,以巩固企业供应链。

关键词:产业链本地化;全球供应链;新冠肺炎疫情

中图分类号:F5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9-0178-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9.178

1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分析

1.1 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贡献者

中国供应链具有集群优势。中国产业链条成熟,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的全部工业分类的国家,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1]同时,中国产业规模巨大。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在2016年为245400亿元,而到2019年,工业增加值就达到了317100亿元,年均增长了5.9%,而同期世界工业的年均增速仅达到2.9%,[2]即中国工业年均增速远高于世界工业年均水平,到2020年为止,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制造业比重对世界制造业的贡献近30%。[4]中国各大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形成了链条完整、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通过分工协作,形成了强大的供应能力。除此之外,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创新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已由2012年的1.91%提升至2017年的2.13%。[4]

1.2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经受住疫情考验

中国因抗击疫情成效显著,社会经济稳步恢复,成为国际投资的避风港。据美国商会2020年3月的调查结果显示,84%的受访者暂无因疫情而将生产或运营转移到中国境外的计划。[5]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提出,只将供应链集中在北美不具有可行性,因为美国企业目标市场多且复杂,全球近95%的消费者都位于美国以外。特别是很多会员企业已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它们会选择继续把供应链留在中国,以更快满足其在中国市场的需求。[8]从短期来看,中国已逐步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经济逐渐复苏,医疗物资及必需品的出口获利也有利于弥补疫情期间的部分经济损失。长期而言,中国凭借着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设施以及综合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中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制造”优势突出。最终决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地位的力量是全球贸易长期演化的趋势,即使受疫情和贸易战的影响,中国制造业本身所拥有的优势也将不会让产业链完全离开中国。[6]

2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2.1 科技革命对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冲击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一场大范围、多维度、深层次的产业和技术革命正在扩张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在信息科技发展的促进下进入新常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发展进程也被迅速推动。科技革命将对全球供应链分工发展方向提供新思路,从而影响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云计算、互联网等与制造业的有机结合与运用将促使产品供应链缩短,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得以链接至云端进行管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加速推动着生产布局的全球化进程。与此同时,智能化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即从传统的批量大规模生产逐步转向分散化制造,这使得跨国公司业务分散战略更加容易实现,推动了在华公司的外迁和转移。

2.2 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给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带来严峻挑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中国供应链地位构成挑战。西方发达国家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不断提高关税,增加关税壁垒,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不断增加,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被削弱。据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2007—2017年,全球服装、汽车和电子产品三个行业的制造成本分别增长43%、21%和 28%。[3]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供应链成本增加将对中国企业产生直接的传导作用: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至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具有更加廉价的劳动力的国家;为规避关税、降低贸易成本等,部分在华跨国企业也逐渐将其相关业务由中国转移至亚洲其他国家,影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高新技术领域的封锁限制中国供应链的发展,冲击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近年来,中国高端技术制造业领域的新突破和新发展,频频受限于部分发达国家采取的所谓 “再工业化”战略及产业回流政策等所带来的阻碍。尤其是美国,在两国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就常常以维护本国“经济安全”为由,频繁对中国产业产品实施技术制裁和封锁,限制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发展。

“一带一路”地区的稳定性对中国供应链稳定有重要影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建设,完善全球供应链基础设施,该地区的供应链是中國总体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而“一带一路”地区的政治环境多变,宗教摩擦、种族争端等争论不断,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盛行,这对中国在该地区的供应链稳定带来极大的风险。若供应链稳定性遭到破坏,将对中国供应链地位造成不小的冲击。

2.3 新冠肺炎疫情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带来新挑战

疫情期间,经济全球性停摆加快了各国制造业回流的步伐,使中国面临产业外移、制造业分流的挑战。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提出通过回流支出费用化以鼓励美国企业回迁;日本也表示将在其经济刺激计划中拨款2435亿日元以帮助本国制造企业从中国市场转移出相关生产线。

疫情可能导致企业外部供应链中断。供应链是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上下游多个主体相互协同形成的系统,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意外的离心状况,就可能威胁到整条供应链的顺畅运行。疫情影响下,供应链前端企业产能供给不足,下游中间品来源渠道受阻,导致后端原材料缺失。

疫情还会使企业供应链物流受阻。在全球运输网络受影响的同时,出于防控需要,国内各地也普遍加强了交通管制,严重地区甚至采取封闭管理。且大型物流企业推迟复工,运力下降,有限资源都优先调配至医疗等物资的运输,使供应链物流受阻。

3 后疫情时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预测

3.1 中国率先开启经济“重启”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面临重创风险。在这样紧张氛围的背景下,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于是,各国的供应链战略开始了新的调整。例如有美国官员多次提出,借此疫情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从而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国内部分就业问题。面临疫情的摧垮,中国经济在全球大国中率先“重启”,可以说是也赢得了重构供应链的优先权和主动权。

3.2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呈上移趋势

疫情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但总体而言,影响是在可控范围内的。疫情后产品内分工程度即经济全球化水平倒退,即原来由西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模式或将加速走向萎缩。而这带来最大的影响是可能会打乱中国在过去出口导向战略下建立的长期的GVC生态。[7]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原则,新冠肺炎疫情将加速部分国家产业回流的进程,但这终究是针对部分产业链或环节,而非全产业链的整体迁移。[7]因此,中国有时间也有余地可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等供应链最高级产业,也可以有计划地撤离供应链最低级产业,从而推进产业升级的步伐。

目前,中国供应链安全对全球的供应链稳定是起到重要性作用的,是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环节。故可以预测的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竞争力将依然呈现总水平上移趋势。

4 巩固提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策略选择

4.1 加速推进产业链管理向数字化转型

为有效适应不断变化的态势,企业需要持续完善产业互联网平台,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紧密挂钩,打造更与国际接轨的数字产业集群,从而提升业务运作效率,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智能管理,形成实时感知供应链网络。同时,政府作为看不见的手,需要积极部署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为企业转型提供基础便利;优化服务,提高政策精准度。

4.2 缩短国际产业链,加快生产本地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深化,国际产业链变长,节点变多,考虑到各节点之间的距离和依赖性的增强,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将增加,企业供应链脆弱性增强。通过精益生产、优化信息流程等办法缩短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从“长链”到“短链”的转变,有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在面临如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更加高效快速地协调供给,调整产能,合理布局,从而将损失和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4.3 建立供应链风险防范机制体系

制造业企业应加快建立供应链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对供应链突发事件的预研预判能力及安全风险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在发生如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做到公司之间联合协作,迅速整合各方供应商、分销商资源,协调相应供需信息,增强企业风险应对的独立性,以抵御企业外部供应链“断供”风险;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控力度;另外,适当发展应急产业供应链,融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总结的经验,提高企业应急变革能力。

4.4 做好中美脱钩准备,把握区域化发展趋势

特朗普政府出台的《减税与就业法案》中的减税政策将吸引美国海外资本回流,推动“清洁网络”,鼓励跨国公司回流利润。同时,美国采取了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高税,切断华为、中兴等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供应链等行为,试图以削弱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能力来重振本国制造业的雄风,对中国实施了空前严重的经贸科技打压;之后的拜登政府极力推动美日印澳“四国同盟”,将中国边缘化,另外继续封杀中国高科技公司和一些关键技术的封锁,总体来说,是整体维持了上届政府对华经贸的强硬立场。可预见的是,疫情过后,美国对中国经济脱钩将变本加厉。

因此,中国应做好中美脱钩准备,做好与美国长期抗衡的准备,以多边合作对冲美国打压风险;把握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潮流趋势,利用国际商贸网络,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或区域性国际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1]余莹.大国产业竞争视阙下美欧推动的国际产业补贴新规则——中国的立场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1):21-29.

[2]国务院新闻办就“十三五”工业通信业发展成就举行发布会_新闻发布_中国政府网[EB/OL].[2020-10-23].http://www.gov.cn/xinwen/2020-10/23/content_5553736.htm.

[3]林梦,路红艳,孙继勇.全球供应链格局调整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2020(10):19-25.

[4]路红艳,梁威.中国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实践、问题及建议[J].全球化,2019(4):29-39,134-135.

[5]刘立峰.国际制造业产业链转移的应对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2020(10):59-62.

[6]王国文.疫情中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J].对外经贸实务,2020(12):4-7.

[7]劉志彪:疫情将使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发生战略收缩——关于疫情与经济全球化的四个问题[EB/OL].[2020-04-09].https://www.sohu.com/a/386527477_701468.

[8]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供应链现断点,美企会离开中国吗[EB/OL].[2020-09-04].https://www.sohu.com/a/386603995_260616.

[基金资助]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供应链安全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YB2020050)。

[作者简介]班宇,女,黑龙江鹤岗人,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郑苗苗,女,浙江温州人,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殷为,女,湖南宁乡人,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2178501186328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
日本科技社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国外经验、启示及借鉴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公证服务的思考
超越决策系统失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价值坚守和科学精神
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常规治理与非常规治理相结合的机制
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