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022-03-19 22:18孙延武
家长·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活动

孙延武

一、拓展活动的基础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作为现代社会中新人培训的一种模式,拓展活动得以在企业和其他团队中广泛应用,能在快速拉近团队成员距离的前提下,深化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学生而言,拓展活动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强化学生团体的协作能力。由此不难看出,拓展活动是一种以体能活动作为引导,要求个人积极参与的活动,需要在严格秉承体能最小化等原则的前提下,强化对参与者的心理培训。对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而言,拓展活动要求班级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由于拓展活动本身就带有较为显著的挑战性,参与者通过自行解决活动困难后能感受到较为良好的学习成就感。

二、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活动的价值

(一)体育教学活动趣味性的强化

传统的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模式通常都是以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热身运动、演示体育运动技巧、自主练习、自由活动等几个环节为主要部分。这种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及兴趣。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活动,能激活学生对体育运动技巧方面的学习兴趣。比如,田径训练项目作为常见项目之一,通常包含了投掷实心球、跳高、跳绳等。在学生尚未全面了解和掌握比赛规则的前提下,如果教师单纯进行动作的分解重复演示或贸然举行比赛,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运动技巧方面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空旷的户外场所中进行跑步、仰卧起坐等训练,以一种趣味游戏化的方法进行田径项目的训练,逐步强化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

(二)班级内部学生团队、协同性的有效培养、强化

拓展活动通常是以一种户外活动的形式来呈现。对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工作而言,拓展活动的引入,能进一步强化班级内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协同性。以最为常见的接力跑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传递的过程中设置各种阻碍,学生需在交接的时候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让各个队伍以竞赛的形式决定最终的胜负。因为任务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将俯卧撑、引体向上等动作引入其中。如此一来,团队便需要从不同学生在体能方面的具体特征出发,为其分配不同的动作任务,最终赢得团队所需的竞赛胜利。这种教学模式对强化学生团体之间的协同性以及提高其体育运动技能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全面激活

与传统性质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模式相比,拓展活动在其中的引入并非教师进行单一化的体育动作分解和重复演示,而是需要对体育教学的边界进行合理的拓展。简单而言,要和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学生实现体育和象棋比赛的结合,由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各类棋子,在每前进一步的情况下要完成方格内所指定的动作,剩下的学生则要进行棋子之间的对弈。因为扮演象棋棋子的学生要完成各个方框内所规定的不同动作,再加之这些动作本身难度有着层次方面的差异,更加需要个人发挥肢体方面的协调性,利用体育技巧才能真正达到动作技术要领标准方面的具体要求。除此之外,那些负责彼此之间棋子对弈的学生必须具备较为稳定的心理素质,这便对学生的脑力逻辑思维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更为全面地激发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四)拓展体育教学的边界

拓展活动的形式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最为传统的户外游戏活动形式,还有一部分类似于极限挑战的运动方式。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环境和身体学生素质允许的情况下,与社会上独立的拓展训练中心以及机构等进行合作,邀请这些机构内的專业教练员参与初中阶段的体育拓展教学活动中。参与这些活动的学生而言,这种方式不但能将课本上所涉及的各种体育知识进行学习,也能在参与拓展活动的过程中,对各项运动技巧进行锻炼。比如,在爬楼梯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下肢力量进行锻炼,匍匐前进则可以对学生的上肢力量进行锻炼。因为绝大部分初中学生上肢力量较为薄弱,但上肢力量是每个体育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锻炼部分。在拓展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将有关上肢方面的训练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并且推动其他体育技能方面的训练。这种拓展活动的落实,能在无形中对体育教学的边界进行拓展,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

(五)推动学生身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了有效地达成体育教学工作目标,通常将自我作为中心,以教师的视角设置教学方案,并未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个性化体育学习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甚至部分学生会因为无法承担体育锻炼中的运动负荷,出现肌肉拉伤等运动伤害,直接影响中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育。学生在长时间无法完成体育运动目标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影响今后的体育学习以及其心理健康,对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将会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拓展活动的引入,因为活动的范围和类型较为宽泛,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素质以及兴趣自主选择,确保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能有效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三、如何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应用拓展活动

(一)学生主体化的拓展活动落实

对初中阶段的体育素质教学工作而言,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简单而言,教师要通过全面的分析和调查,在明确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方面差异的同时,为其制定带有针对性的拓展活动策略。随后教师要以这一拓展活动策略作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在拓展活动方面具体的实践要求,为其选择科学合理的运动场地,以便在全面调动各类教育资源的前提下,以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作为基础落实拓展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达拓展活动基地,落实相应的体育锻炼工作,使学生通过户外的实践活动,在了解体育运动与生活关联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自身的体育运动技巧水平。

(二)拓展活动内容的持续丰富、发展

拓展活动是素质教育工作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要尽最大可能避免活动形式的同质化,以此脱离之前单一化的初中体育传统教学方式框架。教师要在创新体育教学理念的同时,对拓展活动的内容形式作出合理的拓展,以此全面激发学生有关体育运动技巧学习方面的热情,并引导学生在主观意识上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升其体育综合能力水平。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有关800米中长跑这方面运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这一课程本身的内容较为枯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障碍接力跑、野外拉练等拓展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逐步应用教师讲解的各种运动和呼吸技巧。这不仅是学生联系体育运动技巧和实际生活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身体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得以持续强化的有效途径。

(三)拓展活动的趣味性落实

拓展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需要以个性化模式进行,体现加强重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渗透,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体育游戏学习效果的发展目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固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缺乏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不能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背景环境下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可以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合理渗透其中,促使学生结合其基础学习水平角度进行提升和探究,从而保障以学生个性及兴趣方向为核心设计科学化的拓展活动。

例如,初中体育游戏“快快集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其中的主要游戏内容为引导学生通过“捕鱼”游戏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可以结合教师规定的信号散开或集合战队,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能力。在本课游戏方案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方法设计,促进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渗透,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和不足问题进行改善和提升,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初中体育拓展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加强重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合理化渗透是促进丰富拓展活动设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根本。对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激活是学生得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借助趣味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做到在强化教学工作质量的同时,达成既定的教学工作目标,并进一步强化课程教学工作的趣味性。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标枪投掷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遵循前射击项目中的靶环形式,将标枪的落点区域划分为类似于靶环之类的形式,将分数设置在相应的区域内,随后让学生划分成不同的运动学习小组,进行标枪投掷。最终通过竞赛计算各个小组之间的总体得分,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趣味化的拓展活动形式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同时强化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四)拓展活动的合理开展

即便拓展活动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学边界性拓展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却并非意味着拓展活动可以随意使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拓展活动,推动体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全方位提升。因为拓展活动是将户外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属于一种体验性质的教学方式,对初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并未涉及较多的心理素质方面的锻炼,这也是初中生心理素养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组合成为担架,让学生从课桌上跳下,由学生相互配合将学生背起,以此建立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同时,能完成各种下跳的动作,提升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工作目标。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學生积极正向的运动观念,帮助学生在多元化体育锻炼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身体素质,提高心理素养。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学习和参与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发展目的,同时是教学难点问题所在,需要以长期化的教学引导措施作为根本与核心,帮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逐渐实现运动习惯养成目标。结合体育扩展活动教学方案,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是非常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会体育运动学习的趣味性特点,使其在良好的运动氛围中逐渐完成运动习惯发展目的。教师在选择使用拓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理的方式强化体育教学工作的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学生小组共同搭建沙堆的项目,让学生在操场上分布有沙子的位置进行沙堆的合理搭建,用以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或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两人的小组实施两人三足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能力水平。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师想要合理使用拓展活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就要根据拓展活动的实际教学状况,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指导。教师要根据学校内现有的体育馆等多种教学资源,通过合理选用并增加相应的训练器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训练或器械的制作,全面发挥拓展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五)专业教师队伍的建立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想要有效地运用拓展活动方式,体育教师要在拓展活动方面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但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因为在思想层面尚未重视拓展活动,教学工作经验积累不足,导致拓展活动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校方要从外界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人才,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逐渐将拓展活动应用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也要重视原有体育教师队伍工作素质的提高,配合集体培训、骨干教师的外派进修,帮助体育教师逐渐掌握有关拓展活动方面的全新理念以及操作技巧,确保能在结合本校实际体育教学状况的前提下,合理选用拓展活动方式,推动学生在心理和身体素质方面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热身运动在先、教师演示在后、学生自主训练的体育教学工作模式,不但降低了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学生对运动技巧的理解以及应用。拓展活动作为一种重视学生主观学习体验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遵循学生主体以及趣味性原则的前提下,对拓展活动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拓展,以便在全面激发学生体育方面学习兴趣的同时,借助生活运动实践持续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综合技巧水平。

(宋行军)

2896500520216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