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初中数学课本价值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2022-03-19 22:39崔树萍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使用课本价值

崔树萍

摘 要: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综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教材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参考相关文献,就教材使用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课本的价值、课本的内容、课本的使用、课本的更新、解决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汲取“国家优秀素质教育试点基地”的成果,取长补短,引导学生读懂课本。课本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初中数学的学习,也应本着“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的原则。充分发挥课本的优势,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本;价值;内容;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5-0103-03

Fully Tap the Value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CUI Shuping  (The Eleventh Middle School of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teaching material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and refers to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extbook value, textbook content, textbook use, textbook update, and solution strategies, it also draws on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Quality Education Pilot Base", learns from each other's strengths, and guides students to read textbooks. Textbooks are the foundation of all knowledge, and the learn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should also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rom textbooks to textbooks".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extbooks, explore independently, and improve learning effects.

【Keywords】Textbook; Value; Content; Use

如今的中考、高考中,通過对学生做题得分率的统计情况来看,概念性的题目往往会成为考试的难点题型。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出题专家可以考到概念背后的很多知识点,而解题方法往往不再是考察难点。参考2016年全国二卷数学第一道大题,出题人在对“数列”的概念方面的考察显得尤为深刻,而一改之前年份对常规解题方法如“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的考察,给彼时参加高考的考生“当头一棒”,而对于更加看重基本概念的中考数学亦是如此。杜绝将学生培养成“公式篓子”“题型篓子”,只会做单一类型的题目,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探索与应用。

1.课本的价值

(1)课本的形式

我校近些年来所使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课本,该系列课本系统性较强,每一册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更加适合学生从中汲取知识。在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会有引言部分,通过一些简单问题的引导,将学生带入所学课题中去,既梳理了学生的思路,也对老师的讲解有所启发。笔者将重要的定理公式罗列在相应问题的后面,显而易见的同时,又不突兀,让学生顺其自然地记住相应的知识点。在学生掌握公式定理后,还设有相应的例题,而这些例题就是该课本中的画龙点睛之笔,经典而不陈旧。在备课时,笔者发现此类例题不仅优于市面上的各类教辅的题目,且很多考卷上的题目均可由教材上的例题变式而来。课后相应的练习题,都紧扣课本重点知识设置。如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节中,课本安排了4道习题,涵盖了本节课所有的判定方法。既可以用“所有的正三角形都相似”的定理来判定,也可用本节中讲述的三个判定定理来判定,还设置了一道分类讨论题,利用不同的对应关系得出不同的结论。认真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能够很好地消化和掌握。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课本的内容

数学课本不同于练习册,更加注重基础。因而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即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用于巩固,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用于提高。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且计算好,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课本中绝大多数的题目计算量适中,也用作练习。课本中的大部分例题都可“一题多解”,让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复习旧的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如在平面几何题目的证明中,可以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进行“几何型证明”。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第4节《角平分线》一节中的例题3:

如图,在△ABC 中,AC = BC,∠C = 90°,AD是△ABC 的角平分线,

DE⊥AB,垂足为E

①已知CD = 4cm,求AC的值

②求证:AB = AC + CD

这道题除了用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角平分线的性质外,还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等诸多知识,问题(2)除了课本提供的利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之外,也可使用类似问题(1)的解题思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加以证明:

设CD = k,则DE = k,DB = [2]k,AC = CB = ([2]+ 1 )k,AB =(2 +[2])k,由数量关系得:AB = AC + CD。

课本的内容从导学到例题,再到习题都层层递进,值得学生认真研读,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点掌握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考试中拿分。再者,中考试卷的题目命制者主要参考的资料有且仅有课本。因为课本紧扣教学大纲,作为教师,真正要思考的就是课本通过这个例题告诉学生什么内容,就像上题中所讲,计算量不大,题目也并不难,但中考试卷中80%的题目难度也不过如此。如今的初中数学课本(以北师大版为例)中或多或少都有让学生思考讨论的版块。但在课程压缩的进度和考试的压力下,这部分内容往往会被忽略,在课堂上只学考试所考的,只背考试要求的,使课堂教学成为“填鸭式”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像被压抑住的幼苗,不可否认有顽强的幼苗会顶着压力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但更多的是在这种压力下逐渐被消磨,直至枯萎。

2.课本的使用

(1)教师对课本的利用

现如今,许多教师觉得课本的版本过于陈旧或课本的内容过于简单,选择放弃课本,而使用市面上的一些畅销教辅。诚然,教辅的内容比课本更加详细,这也是其存在的價值,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辅的编者往往是根据其本人的思想编写。换言之,过度依赖教辅,会让教师的思维陷入教辅编者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形式生搬硬套,学生仿佛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听老师读教辅。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得到保障,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教辅之所以存在,也是依托于课本。教师在备课时,教辅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就好比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手旁的一本字典。在课前备课和课堂上课期间,教师更多地应将自己的思维和课本知识融会贯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讲课方式,而学问也是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才显得熠熠生辉。而学生口中的“好老师”,无非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有自己独立思想的老师。

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思想较为落后的甘肃省,素质教育对师生们来说也不是一个新名词,但谈及素质教育的实行,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要求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综合发展,而现实中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智”一个方面,且教学形式单一,一直在走“应试教育”的陈旧道路,与“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主旨背道而驰,反而将学生培养为“考试的机器”。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好好利用课本,没有掌握“探究式”学习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的“新课标”教改也在努力将教材内容设计得更为具体化,将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和课下复习时,均以课本为主要阵地。当然,依靠课本并不是完全依赖课本,而应更深入地挖掘课本潜在的知识,灵活运用。某些例题也可有益于课本中的解答方法;某些课后习题,也可进行适当的变更和延展,切实让学生读懂课本,吃透课本。

(2)学生对课本的利用

“新课标”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更多地是“引导”。在探险家探险时,地图是必不可少的物品,而课本对于学生,就是他们的地图。从教材本身来看,教材不仅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更是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是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教材不是一般的材料、读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专门研制和编写的文本,适合相应特定阶段的学生学习。学生对教材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注重教材的学生懂得把握大方向,万变不离其宗,吃透了课本,就打好了基础;另一方面,注重教材的学生更加有大局观,无论做习题还是看教辅,都会回归到课本上,掌握了课本,再看类似的读物时,就会更加游刃有余,也节约了时间。教师也要多引导学生使用课本,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时尽量紧扣课本,让学生的思想向课本靠拢。

3.课本的更新

课本的逐步更新也体现出知识的不断整合,从过去将数学课本分科发布,如《几何》《代数》等分开来学。分科课程不仅使学生接受了各自分离的知识体系,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也带有很强的定式,习惯于从各学科的特定角度出发去提出问题和观察思考。显然,这与学科综合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是格格不入的。如今,将所有知识整合,更加突出了综合性。加强了教材的系统性,而且将“代数、几何、三角”等各科教学要求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打通数学内部各分支科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学习数学知识。

如今数学教材的编排也不仅仅是“讲概念”“列习题”这种生搬硬套的模式了。笔者在精研北师大版教材时发现,课本对知识点的罗列不再是一行晦涩难懂的文字,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例证引导学生去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简单总结如下:由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引出某个知识点,解释或论证这个概念及涉及到的知识点,最后给出应用此概念或知识点的例题和习题,如此循环往复。比如一个比较经典的“河边建牛奶厂的问题”,其考察本质就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单纯靠这么一句话毫无意义,其根本在于能否运用这个概念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将数学灵活运用,小到日常生活,大到高科技领域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观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而不要刻意灌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毕竟数学是一种工具,是科学的载体,在学生今后的求学道路上,运用数学可将一切抽象问题具体化,为解决问题提供方便。

4.解决策略

(1)统筹兼顾

关注课本知识的系统性分析课本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数学课本中的分布 ,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初中数学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因此,备课时的课本阅读和课本分析阶段,应该统筹兼顾 ,关注课本知识的系统性,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

(2)鞭辟入里

把握课本内容的深刻性分析把握课本内容 。首先,要掌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作为数学教师掌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不仅要求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而且要求掌握如何准确而又浅显地表达这些内容的方式。其次,要挖掘各部分教學内容的思想性、智力性和趣味性。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是指明确数学内容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挖掘教学内容的智力性是指在安排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时,分析哪些环节可以深入展开相应的智力活动或者进行适当的引申、拓展。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指寻找数学知识本身或相关的趣味内涵,特别是能够体现数学的奇妙、数学的魅力的内容。最后,要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可以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小题大做 ”

拓展课本习题的应用性。习题是数学教材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习题解答是正文学习的延续。必要的、恰当的练习对于学生理解所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所学数学基本技能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习题在教材解读中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习题解读,主要有三项任务 :一要研究习题配备的目的性、层次性 ;二要研究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拓展性 ;三要研究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练习形式,了解其特点和作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几十年的教育发展告诉我们,课本是每个教学阶段都不可舍弃的根本。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而这个过程中必须依托课本来实现。学生也应以课本为中心,通过对课本的深入发掘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亮.引导学生读懂数学课本,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J].理科教学探索,2016(18).

3991501908259

猜你喜欢
使用课本价值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