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刘钟玉,我人生路上的一面明镜

2022-03-19 00:57刘杰豪
清风 2022年3期
关键词:王震农场

刘杰豪

我的父亲刘钟玉是一名老革命,也是一名老党员。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我的老父亲也已94岁高龄,差不多是党的同龄人。父亲不仅一生清廉,而且也一向嚴格要求我们子女要廉洁守正、勤俭持家、真诚对人、踏实做事。

父亲上过国立江西省南昌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革命思想影响,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南下解放云南的战斗。在部队,他当文化教员,曾荣获二等功。1955年年初,父亲所在部队成建制转隶到西双版纳垦荒戍边,父亲响应党中央号召,跟随部队来到地处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垦荒戍边,一边武装保卫边疆,一边为建设西双版纳第一个军垦农场——黎明农场奉献青春、挥洒热血。我为有这样的父亲由衷骄傲!最让我耳濡目染、深受教育的,还是父亲生活上的勤俭朴素和工作中的廉洁奉公。

父亲以身作则

父亲在西双版纳垦荒戍边时,母亲响应号召,被下派到黎明农场劳动。在战天斗地的垦荒战斗中,父亲与母亲相遇,结为终身伴侣,到如今,两人相知相爱,已携手走过近65年人生岁月。勤俭持家是我们家的传统,我从小就感受到父母近乎苛刻的节俭。父亲一件衣服穿几年,很少添新衣服;一双皮鞋底都磨破了,换个鞋底再穿;袜子和内裤破了,补好继续穿。父亲常说,穿在内里,补再多补丁外人看不到,旧的东西穿着还更舒服呢。我长到刚记事时,父亲调到了离家十公里外的水利兵团带领知青修建曼老水库,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母亲拉扯着我们兄弟三人。父亲周六骑单车回家,周日返回工地时,母亲就把一些咸菜和用油炒熟的辣椒用玻璃瓶装好给父亲带回去,那是父亲一周的下饭菜。

我小时候,父母亲收入较少,一多半都寄去资助在江西老家农村的困难亲戚,家里生活非常节俭。但对客人却异常大方。江西老家寄来的腊肉父母舍不得吃,非得等来了客人才吃,我们哥几个就天天盼着家里来客人。那时家里来得最多的客人是与父亲同在一个兵团的知青。父母常说,这些年轻人这么小离开父母来到边疆劳动,能多关心就多关心他们。每当节假日他们到家里来,父母都会变着花样做些好菜给他们打打牙祭;家里没肉时,也会想方设法弄些鸡蛋炒西红柿之类的菜给他们吃,我们因此也沾光改善一下伙食。

知青回城后,父亲调到了黎明农场总场担任供销科长。在计划经济时代,农场生产的所有物资都要由供销科负责分配,父亲严于律己,从未向家里拿过一个鸡蛋、一斤白糖,家里从未享受过他担任供销科长的特权和福利,生活照旧。父亲常说,公家的东西姓公,不要去沾。

父亲很少去外面应酬,常常宁愿饿着肚子,也要回家吃饭,他总说母亲烹饪手艺好,家里饭菜比哪儿都香。其实,那是他想规避瓜田李下的嫌疑。有一次,父亲骑了两个半小时单车到离场部24公里远的勐海县商业局开会,会议结束时已临近中午饭点。商业局领导挽留父亲吃饭,父亲婉拒后骑单车回家,到一半路程时,实在饥饿难忍,就向路边的菜农买了一根黄瓜吃。回到家后却开始闹肚子,得了急性肠胃炎,输了三天液才治愈。

这个时期,我家里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我大哥从小成绩优异,读初中时把高中的课程全部学通,高中时常常辅导一同备考的北京、上海知青。按大哥当时成绩,应该可以上名牌大学。可天有不测风云,大哥在高考前不幸触电身亡。大哥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与自豪,他的离开对父亲打击很大,我感觉父亲一下子老了很多。可父亲强忍悲痛,上午处理完大哥后事,中午就骑着单车到几公里外的农场砖瓦队查看生产情况。

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是父亲的生活常态。他每天早出晚归,很晚才回来吃晚饭,把农场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分毫不差。

父亲是个非常怀旧又节俭的人。上海知青周青江返乡时,曾做了个小折叠桌送给我们作纪念,40多年过去,家里现在还用着。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做子女的有时工作忙,顾不上照护他们,一直想请个保姆。但他们坚决不同意,总以自己能动、动动最好为由拒绝。父母住的房子是20世纪90年代建的,我们早想给他们重新装修一下,但他们也坚决不同意。

父亲是个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充满正义感的人。之前,农场离休干部工资由中央财政统一核发至农场,再由农场发给本人。离休10多年后,当得知上级核发给离休干部的公用经费等费用被个别领导以统筹使用为名偷偷挪用后,父亲义愤填膺、拍案而起,主动牵头查阅收集大量政策依据,撰写诉求材料,自费奔波于上级党委政府,依法依规为大家维权。最终,农场把克扣多年的费用退给了农场的离休干部。几百位离休老干部领到被克扣多年的数千元钱后,纷纷建议每人拿出200元钱感谢父亲,作为补偿父亲不辞辛劳的交通差旅费。但父亲坚决拒绝,说这是国家给大家的钱,不属于自己的坚决一分不取。

听父亲讲革命故事

小时候,父亲常常给我讲一些他所接触到的老一辈革命家工作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的小故事教育我,他讲得津津乐道,我听得如痴如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贺龙元帅“三光原则”和王震部长拒烧“老虎灶”这两个故事。

贺龙元帅厉行节俭“三光”的故事发生在1952年。那年父亲被派到重庆解放军第二政治干部学校学习,按照苏联教官要求,学校在物资极其匮乏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障好学员生活。但时间一久,却滋生出食物浪费的现象。有一天贺龙元帅到学校视察,在食堂与学员们一块用餐时,发现有严重的食物浪费。贺龙元帅当即对学校领导进行了严肃批评,同时,要求学校停课三天,学员们走出校门,到群众中访贫问苦,体验生活;回校后食堂要做到“三光”,即饭碗要光、餐桌要光、地上要光。经过迅速整改,以“三光”为原则的厉行节约在学校蔚然成风,深深植入了全体官兵心中,成为大家的自觉和习惯。

王震部长拒烧“老虎灶”和巧妙收集牛粪的故事发生在1963年年底至1964年年初。时任农垦部长王震三次到黎明农场调研,有一次父亲陪同王震部长考察工作。中午吃饭时,王震部长发现食堂柴火灶内膛很大,火力不集中,浪费柴火严重。那时农场周围到处都是树木枯枝,柴火资源丰富,灶的内膛也就做得很大。王震部长对这种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很形象地说这么大的灶肚子可以装头牛进去了,每天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柴火,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并说1个月后,还要亲自过来察看整改落实情况。王震部长到农场的牛场调研时发现牛都在外面拉野屎,牛粪四处分散,回收利用率很低。他给大家支招:早晨先用鞭子敲打牛屁股,让牛在圈里转几圈,这样牛就会把粪便拉到圈里,回收利用就很方便了。之后,农场就按此方法收集牛粪,效果非常好。

父亲常说,给我们讲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厉行节约、一心为公的故事,就是希望我们兄弟几个要好好传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光榮传统和优良品格,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党带领人民打下江山、建设国家、造福百姓的艰难历程,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听着父亲的谆谆教诲,我被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优秀的精神风范所感染,深受教育和感动。

我始终以父亲为镜

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父亲继续充当我的政治导航员和勤政廉政监督员,不断教育提醒我成长。1995年,在西双版纳州原农业局工作5年后,刚初婚的我被选派到西双版纳第一大农业乡勐遮乡任挂职副乡长。上任之初,父亲告诫我,不要因为当了个小芝麻官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要多关注老百姓的诉求,不要疏远了贫困的人民群众,要多为他们服务,过年过节时一定要走访问候到。还提醒我不要趋炎附势,要敢于担当,做事一定要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要管住自己的手、嘴、脚,不该拿的东西千万不要拿,不该吃的饭千万不要吃,不该去的地方千万不能去。

在乡里工作时,我按父亲要求夙夜在公、废寝忘食地努力工作,几乎两三个月才回家团聚一次,全身心投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当时我主抓稻田养鱼工程,推广初期,许多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为赢得大家的支持与参与,那段时间,我几乎是白天泡在田里搞样板,晚上沉到村里与农民们拉家常,给他们上科普课,经过不懈努力,全乡稻田养鱼面积由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几万亩,成为带领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分别获得全省星火奖和全州科技进步一等奖。我被州委授予“优秀下派干部”称号,《西双版纳报》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题对我的事迹进行了宣传。

1997年夏天,妻子临产时,正逢农业生产关键时期,为兼顾爱人身体,我把妻子接到了乡辖区的农场医院待产。妻子分娩时,因基层医院医疗技术落后,导致难产。医生不会打麻醉针,妻子在麻醉失效的情况下,剖宫产生下儿子。妻子常说,她是听着刀子的嚓嚓声割开肚皮生产的。想到妻子生产时撕心裂肺的叫声,至今我都感觉愧对他们。两年挂职结束后,在乡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强烈挽留下,我向组织申请再延期两年,继续把未完成的稻田养鱼工程向纵深推进,随后我们在“稻田养虾” “稻田养蟹”等立体化优质高效种养殖上取得了成功。

1999年年初,我结束挂职锻炼,调到了州旅游局工作。因旅游工作特殊性,外出和接待非常多,工作异常繁忙。但每次与父亲见面,他总是提醒我要少应酬,多看书,多陪陪家里人。正是父亲的不断提醒和教诲,在旅游局工作十年时间里,我取得了全省星级酒店、A级景区评定员资格,被省旅游局借调两年从事全省酒店和景区品质提升工作。这一时期,我编写了大量调研报告,发表了多篇新闻稿件,并撰写了40万字的西双版纳第一本旅游文化研究专著。2003年,因在抗击“非典”的工作中表现突出,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2007年,我被提拔到州纪委,先后任纠风室、执法监察室、宣传教育室主任。父亲仍不忘时常提醒我,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律人者必先律己,教育别人廉洁从政,自己必须先做表率。有时我偶有参加朋友同学应酬,父亲知道后,会批评我,要我注意把握分寸少喝酒,早休息。在副处级这个职位十多年里,看到曾与我在同一起跑线,甚至有些任职和资历比我浅的同志纷纷得到提拔重用,我有时也会有些怨言和懈怠,与父母交流时难免会发几句牢骚。这时,父亲会让我坐在他面前,反反复复地给我讲党史、讲自己的经历、讲我爷爷革命斗争的故事,告诉我要想想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年纪轻轻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要我知福惜福、甘于寂寞、淡泊明志,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正是父亲的一次又一次教诲,让我及时校正了思想偏差,全身心投入扎扎实实干事创业。

在父亲的教诲下,这些年,我潜心研究业务,讲授反腐倡廉专题课上百场,受训党员干部数千人。2015年,组织委派我到景洪工业园区担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两新”组织党委书记,在新的岗位上,我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获得三等功嘉奖。因连续在中央媒体发表各类反腐倡廉文章数十篇,2016年,我被《中国纪检监察报》评为优秀通讯员。2020年年底我被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授予全国无偿献血银奖。

父亲作为一名老革命、老党员,不忘初心,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了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他的谆谆教诲滋润着我的心田,他的言传身教成了照耀我光明磊落做人的镜子,父亲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我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父亲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我将认真学习百年党史,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继续以父亲为镜,时时对标对表,牢记初心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踏实履职尽责,在新时代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为西双版纳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我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工业园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两新”组织党委书记,长期从事反腐倡廉建设、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2266501186260

猜你喜欢
王震农场
复韵母歌
“要是”的作用
什么是“羊杂粹”?
快乐农场
农场
开心农场(4)
开心农场(2)
“办”“为”和解
无人农场丰收日
小种子的“挺一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