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蓝海舟创未来

2022-03-19 07:07郑夏忆通讯员梁良姜沛孜
浙江共产党员 2022年2期
关键词:飞地海洋人才

本刊记者/郑夏忆 通讯员/梁良 姜沛孜

舟山加快打造新时代海洋特色人才港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

近年来,国家战略叠加的舟山在海洋经济发展上驶入了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其中“最大增量”就是全面激活人才引擎。2022年,舟山更是吹响了“加快打造新时代海洋特色人才港”的号角,为“战略叠加、海洋特色”优势转化为抢抓机遇、赶超发展的态势和胜势不断加码。

围绕“海洋”“自贸”特色,舟山聚焦海洋人才方阵、海洋高能平台、人才管理改革、人才最优生态、人才工作格局等方面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加快构建招才引才“磁场”,优化选才用才“量尺”,舟山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新时代人才工作亮点频出。

制定人才招引“全球图”

作为全国唯一的群岛型设区市,舟山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明显,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绘就舟山的美好画卷,需要天下英才,舟山的美好画卷也能够成就各方人才。”舟山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感触很深。

2021年以来,舟山创新推出“舟创未来”海纳计划,将“5313”行动计划、特支计划、海外工程师引进计划等市级人才工程整合归集,聚焦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两大领域,精准制定产业谱系、人才分布、引育路线三张引才“全球图”,打造形成人才飞地、赛会活动、以才引才、项目引才四大引才“主干道”,推动人才引育量质齐升。

一年来,舟山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全年引育“高精尖”人才数首次破百,达104 人,同比增长22%,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申报数、入选数均创新高,同比增长37%,其中,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入选10人,9名人才进入全球前10万名科学家榜单、18名人才进入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

通过对人才和项目的“重点服务、专业辅导、整体拉升”,舟山引育和鼓励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在舟创业,逐渐培育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引育一批人才、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批产业、培育一个新业态”的链式效应,不断形成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双螺旋”上升的“场效应”。

浙江舟山人才创业园/舟山市委人才办供图

打造海洋人才赛会“第一市”

在舟山高新区东部,45亩土地的地质勘探结束后,又一个引才项目花落舟山。这是2021年举办的第五届全球海洋经济创业大赛夺魁的金奖项目。作为项目领衔人,曾志翔告诉记者,他们团队已经顺利在舟山注册成立公司并购置土地,下一步将加速开展海水淡化方面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近年来,通过“以赛引才”优惠政策扶持等举措,舟山市加速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多个引才项目在舟山本土扎根,高质量举办的“舟创未来”系列活动已在全国打响美誉度。自2017年以来,舟山成功举办了5届全球海洋经济创业大赛、3届海洋经济国际青年学者论坛、5 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等高端人才大会,海洋人才赛会“第一市”品牌颇具影响力。

在2021年4月的中国·舟山海洋经济招才引智活动现场,国家级海洋经济创业导师受邀走进浙江自贸区,围绕海洋特色和创业创新两大主题,共同启动青年学者论坛、创业大赛、揭榜挂帅等年度赛会活动。创业汇、导师行、创业帮、创业说、智慧帮、智享会等8场专题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100 余名人才现场参会,20余万人云端观摩。更值得一提的是,12名国家级专家人才受聘为海洋经济创业导师,为下一步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出谋献策。

近年来,人才对舟山海洋经济的贡献逐渐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取得新进展,海工结构研发、海洋生物育种、水声通信等实现重大突破,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等成为全球第一,百吨级无人艇、低轨卫星通信芯片、海上智能导航等开创国内先河。

2021中国浙江“舟创未来”海洋经济人才峰会启幕仪式/舟山市委人才办供图

搭好人才发展“大平台”

舟山在海洋资源、海洋产业领域具有不可比拟的地域优势和环境优势。因此,探索构建“舟山特色+大城支撑”的人才飞地,能有效聚集长三角地区的高科技产业人才,为高质量推进舟山新区、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人才工作提供平台支撑。

“这里地处杭州萧山的中心区,交通方便且办公环境优越。我们是从事传感器软硬件研发的,舟山的海洋产业为传感器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市场,当舟山人才飞地的工作人员联系到我时,我就感觉应该到这里追逐我的梦想。”舟山尚阳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晶说,入驻“舟创未来”人才飞地萧山园区后,公司得到了优质的配套服务,还入选了市级人才创业工程,获得了100 万元创业资助。

2021年,舟山在上海、深圳等地累计投用7 个人才飞地,总面积达1 万平方米,入驻人才企业82 家、人才400 余人,营收超6600 万元,并建立了飞地绩效赛马和双向融通机制。人才飞地作为舟山创新探索飞地引才聚才模式的首个试验田,吸引大量创客聚集在这里,为舟山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力量。

此外,舟山还加快东海实验室、人才创业园、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建设,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服务高层次人才、助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这是舟山的‘新硅谷’。”在全国多地考察后,创业者范红杏选择将公司——浙江自贸区宝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到舟山人才创业园。“我们看好其完整的双创服务体系、优越的营商环境。”

打好人才数改“组合拳”

优惠利好的招引政策,有利于在短时间吸引人才,但要形成持久的人才吸引力、持续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还需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人才生态。舟山从数字化改革入手,聚焦各类人才招引、人才工程评审、人才分类认定、人才政策兑现、人才增值服务、人才数智决策等人才创业创新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了“舟创未来”人才智岛系统,全面提升舟山人才工作的精准度和精细度。

徐景友是舟山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入职当天,他就收到了舟山市E 类人才认定通过的短信。过去,人才认定周期为2 个月,如今通过“舟创未来”人才智岛系统,这一周期缩短到了1天内。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传统的现场校招活动不确定性较大,求职人才跨省市应聘面临出行难题。针对企业与人才的痛点,舟山创新推出“云配智聘”子场景,通过组织“一校一码”数字招聘和海洋经济人才云聘会“直播带岗”活动,精准对接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45 所高校,建立起专业人才的“供给链”。

在“舟创未来”人才智岛的“智治大屏”上,可以精准获悉全市人才队伍家底、人才供需缺口、人才招聘成效、人才结构比例、人才流动情况、目标高校专业、高频服务事项、人才政策效果、人才指标绩效等。通过数据互联、多跨融合,推动人才工作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制度创新,实现各类人才引育留用与当前阶段需求、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机匹配。

完善人才服务“生态链”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制度建设、引进落户、分类评价、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在优化人才政策环境、拓展人才发展空间、搭建人才成长舞台、增强人才文化认同、树立正面典型榜样、营造宜居宜业磁场等方面综合发力,舟山以“家”字当头,打造人才服务“头等舱”,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每周一趟免费直通车,享受门对门的服务,让行程更加舒适,让出行说走就走……自“舟创未来”人才直通车通车以来,预约前往杭州、宁波,只要在“舟山人才码”应用中动动手指就行。无独有偶,舟山还积极协调开展了“政银企”合作,促成人才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暖心赋能生活服务,解决人才工作生活“关键小事”,这是舟山当好人才“娘家人”,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链的剪影。

此外,围绕关键事优化、系统性整合,舟山高质量推进“人才之家”建设,着力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各类问题,还开通了人才房配租系统、开启智能联谊报名通道、“人才菜篮子”“智汇食堂”等特色服务平台,数字化赋能综合服务,帮助人才在舟山安身更安心。

在2021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舟山居34 名,并跻身“95 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 强”。未来,舟山将进一步打好海洋牌、数智牌、服务牌,以人才服务为切入点,争创人才竞争新高地。

“舟创未来”人才智岛驾驶舱大屏/舟山市委人才办供图

猜你喜欢
飞地海洋人才
飞地是怎样形成的?
人才云
优化飞地经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对策建议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什么是“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