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侨成功创下“五个之最”党和人民是坚强后盾

2022-03-21 19:21赵思安邢晓婧
环球时报 2022-03-21
关键词:同胞使馆外交官

赵思安 邢晓婧

“我们愿继续用行动告诉每一位海外同胞,无论什么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你的身边有我们, 背后是祖国!”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这样谈及从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的情况。乌克兰紧张局为 升级以来,中国外交部迅速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第一时间组织在乌同购,特别是中国留学生安全避险,同时抓住 中的时间窗口紧急组织、引导、协调中国公民撤离。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又一次中国公民撤离大行动,且特色鲜明。当地3月9日下午,随着从乌克兰苏梅最后一批集中撤离的中国留学生抵达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火车站,中国驻乌克兰大彼 荣宣布从乌克兰集中撤离中国同胞的任务至此圆满成功!3月20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视频专访时,首次向媒体披露使馆此次撤离行动所创下的“五个之最”:“环境最复杂”“形势最危险”“撤离难度最大” 离群体最令人牵挂和揪心”“参与撤离行动的使领馆数量最多”。

环球时报:当地时间3月9日下午,从乌克兰苏梅最后一批撤离的中国留学生抵达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火车站,现场拉起五星红旗和醒目的横幅,您当时正式宣布:从乌克兰撤离中国同胞的任务至此圆满成功!您当时是什么感受?

范先荣: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潮澎湃”,想要落泪。当时心情真的是很复杂,可以说是百感交集。一是彳它为共和国大使,见到同学们平安归来,十分高兴。深知学生们这一路“太不容易了”,真的是要冒着种种风险,甚至是生死考验。苏梅城市不大,但当时中国留学生还有100多人,相对于已撤离的其他中国同胞,这批学生处境要危险得多,因为城市已处于被围困状态,城市外围有俄乌两军的交火线、封锁线,即使能够找到大巴,也无法自由进出。使馆方面和乌方保持密切沟通,经过同各方的艰苦协商,终于找到大巴,并争取到各方同意,可以撤离了。可从苏梅到利沃夫还有将近30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已做大量保障学生安全的工作,但一些风险还是难以预知。从同学们出发的那一时刻起,我的心就一直悬着,直到他们平安到达才放心。

本来我以为,孩子们一路上饱经磨难,可能衣着不整,头发也会乱糟糟的,一副狼狈的样子。但没想到,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这让我也格外振奋。我看到新时代中国青年人特有的素质和精神风貌。我伸出双手和同学们握手,拥抱他们,那时候真的想要哭!

从苏梅撤离最后一批中国留学生,标志着从乌克兰集中撤离中国同胞的任务圆满成功。作为整个行动的具体执行者,我百感交集。在驻乌使馆里,我的岁数最大、经历最多、阅历最丰富,可我生活到现在从未经历过如此复杂的紧张局面。战事瞬息万变, 昨天通的路可能今天就走不通了,还有其他很多的情况都在迅速发生变化,这时候就实实在在的需要我们发挥好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积极作为、努力担当精神,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必须决策要快、判断要准、行动要果断迅速,-不得丝毫迟疑,不能“等、婆”,坦率地说,这对我们是极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压力。

由于情变化很快,时间可能就涉及到一条条生命。所以,我们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我们不是“今夜无眠”,而是“夜夜无眠”!让我感动的是,使馆同志们将这种高强度的紧张工作转化成履行使命的责任和动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完成了这次中国公民从乌“撤离大行动”。

我不禁回想起当天在利沃夫火车站的经典画面:使馆全体同志和留学生为表达激动的心情,自发地大声喊出:中国万岁!中国人民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我对他们说,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有万般感慨,最后都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世上只有中国好!世上只有中国共产党好!”

环球时报:这次协调中国公民撤离的总体方案是怎样出炉的?能否为我们做一个全景式的概述?

范先荣:在驻乌的中国公民有6000多人,除自行撤离的1???余人外,使馆和驻敖德萨总领馆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奋斗,共组织、指导、协痢撤离了5000余人。在乌克兰这么紧张危急的局势下,除一人受伤外,全员安然'无恙。俗话说“子弹是不长晦睛的”,能做到一个不亡,真的是个奇迹。

最初,我们研究过很多种撤离方案。比如包机撤离,按照中国目前的实力,包机当然没有问题。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完全不具备安全飞行的条件,万一飞机在空中出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也想过海上撤离的方案,但那样还需要中转,需要将全部人员集中到敖德萨,关键是找合适的船只需要很多时间,越等越不安全。最后只剩下陆路撤离一种方案。我们决定组织乌境内全体中国同胞全部向西撤离,经,由西线撤离至波兰、斯洛戏克、,匈牙利、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等国,再安排临时航班回国。经过各馆的共同努力和同胞的爱心传递,此次“撤离大行劫“圆满成功。

环球时报:在这次协调中国公民撤离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范先荣:与以往的撤离行动相比,这次行动创下“五个之最”:“环境最复杂”“形势最危险”“撤离难度最大”“撤离群体最令人牵挂和揪心〃“参与撤离行动的使领馆数量最多”。

乌克兰国土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我留学生和华人华侨在乌分布点多面广,人数众多,实施全部自西线撤离计划操作难度非常大。而且,在乌6000余中国同胞中,除中资企业人员和华侨之外,留学生群体2700人,他们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撤离,让人非常牵挂和担忧。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外交部的具体部署下,一共协调10个使领馆,包括驻8个国家的大使馆以及2个总领馆,各个使领馆之间团结合作,全力以赴,把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用接力的方式送回祖国,这实际上是中国实力的一种体现。

从这次行动中,我们得到一些启迪:首先,党中央的关心和指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政治前提和保障,否则一切都不可能。这次撤离工作自始至终中央高度关注,指示我们要全力以赴。其次,外交部的部署坚强有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第三,前方使领馆必须主动担当,全力以赴,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第四,充分发挥广大驻在国同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好留学生会、华商会、华侨协会也非常重要。这次很多撤离工作都是他们协助完成的,他们再一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贯拥有的团结奋斗、互帮互助、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即使只有一个面包,也要分给同胞吃。

环球时报:我们了解到,一位中国驻乌克兰使馆工作人员护送88名学生乘坐大巴前往摩尔多瓦的途中,发车不到一个小时就遇到三起炸弹爆炸。您和使馆馆员还有哪些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时刻?在这期间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范先荣:每时每刻都是“惊心动魄”。你提到的这个故事看上去好像是电影场景,却是真事,而且还有续集。在外交官护送完学生返程的时候,因为司机过于疲惫,车子一下跌进沟里,所幸没有翻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一次,我们的外交官在实地查看某场地,过程中,突然被人用枪指着脑袋,好在最终化险为夷。

若是说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时刻,大街上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警报随时可能响起,我们对学生的每一次撤离,都要经过危险和生死考验……但时代需要美丽的逆行者”,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外交官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对此义无反顾。

环球时报:紧势中,五星红旗在我驻乌克兰大使馆高高 的视频让无数同胞泪目,使馆馆员在地里没日没夜安排部署协调中国公民撤离的让在乌同胞深感安心。请问你们在地下室的空间里是如何工作生活的?

范先荣:虽然聚然紧张,使馆将保护驻乌同胞作为第一,想要尽快将他们撤离至安全地方,但平工作环境和工作秩序已经彻底被打乱。当时响起警报,爆炸声越来越近也愈发密集,不得不转移到地下室。

地下室实际是过道和仓库,空间狭小,大家挤在里面,地方不够,走廊里也挤满了人。门缝里有冷风袭来,大家就这样坚持着,困了就靠里面的地方休息。不过,大家满脑子想是怎么把工作做好,也没感到辛苦。

整个使馆工作和家属数十人,大家员齐上阵,上下同正是我们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特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了这次撤侨工作的圆满完成。

比如通知几点那里乘坐大巴出发,大家一上100多个电话号码,三个打电话通知。通知一个画,一次打不通再打第二次,直到打通为止。

环球时报:在撤侨过程中,您是否有印象深刻事或者细节可以分享?

范先荣:我馆的一位年轻的外交官,是一名出生于1997年的小伙子。从2月2凌晨5时许,第一枚炸弹爆炸时起,领保电话一刻都没有停,他也一刻都没有休息。手机没电了插上充电线继续接,整个手机“发烫”,一直工作到夜里10点多,接听了1000多通电话,声音早已哑了,最后已说不出话来。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众多中国同胞的相互自救、抱团取暖;此次撤离工作不可能圆满成功。有简话说“此生无悔入华夏”,到了国外,大家就一个名字,都是中国人,都应该互帮互助。

据我了解,这次在乌克兰,有车的人会主动再去找四五个人拼车。很多同胞撤到周边国家,会被安置在当地的学生会、商会人员的家中。可以说,正是这样一个1个的小故事,汇聚成为成功撤离中国同胞的大故事。

环球时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致全体在乌中国同胞的信》 于2月27日发布,您能否介绍一下发布这封信的背景以及发布后收获的反馈?

范先荣:乌克兰局势突变出乎预料,不了解情况的话容易引发恐慌,可能出现情绪上的问题。而且,“范大使已经跑了”的不实传言,让不明真相的同胞更为惶恐,如果盲目撤离,情况将非常危险。经过综合考量,使馆认为有必要在第一时间澄清不实传言,安抚好民众情绪,同时也给同胞信心。告诉他们使馆就在身边,祖国就在身后。考虑到在乌中国同胞中还有很多学生,使馆也必须提醒他们在危急情况下的注意事项。

原本计划只写一舟信,但为了让大家看看目前大使的状态,也为了让大家有种和大使说话的感觉,最终选择了视频和文字同时推出的方式。告诉大家,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大使永远不会抛弃人民术管,绝对不会自己先逃跑。

环球时报:你们是外交官"同时也是父母、是子女。使馆工作人员的安危也牵动着祖国家人的心,请问你们是如何宽慰家人的?使馆同志的情绪状况如何?做了哪些心理建设?

范先荣:这个问题体现出国内同胞对我们这些坚守在一线外交官的关心。我们有多重身份,既是祖国的外交官,也是各自小家的顶梁柱。我们不愿意让家人有太多牵挂,但老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无法统筹兼顾的时候,自然是将完成外交使命扫暗首位。

我年近80岁的老父亲生活在重庆老家,一辈子没什么文化,在电视里看到乌克兰在打仗,也跟着着急。我只能告诉他,“这里很安全”,让他宽心。可实际上,我们所在的利沃夫每天凌晨都会拉响防空警报,警报一响就要立即避险。我的夫人和孩子自然对我是百般挂念,一天要问上好多次。但没有办法,只能先把工作做好。大家的情况都一样,我们会在履职的同时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穿上防弹背心、戴好头盔。妻子对丈夫的牵挂,子女对父亲的牵挂,老人对孩子的牵挂……这种来自国内亲人的牵挂实际上给了我们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和力量”。

环球时报: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使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和安排部署?

范先荣:虽然协调撤离中国公民的行动圆满结束,但我们作为外交官的任务并没有结束,我们还要留在乌克兰继续履耳只尽力。当前时刻犹如,“大考”,我们会尽责尽力处理好相关事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同胞使馆外交官
陈代南
刘毕新
Panda pride 萌宠外交官
方庆云书法作品赏析
理想职业
争做世博外交官
争做世博外交官
争做世博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