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而不微”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2022-03-21 22:48赵彩宏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分值情境评价

赵彩宏

写作是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中的写作是指学生能够运用书面语言,并根据教师的指导,按照特定的要求完成文本创作,从而提升写作能力与语言建构能力。21世纪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国民阅读状态与写作状态,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加以改变,教师的写作教学方式也应当发生变化。

一、微写作定义概述

进入新时代人们开始频繁地使用电脑、手机等便捷的数字化设备,写作也开始采用更加快速有效的方式,“微写作”这一形式便应运而生。“微写作”这一概念大多数人想必并不陌生,这一名词的出现最初与“微博”这一网络平台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起初在“微博”上发表文字,只能输入有限的140字,所以后来人们普遍将在微信、豆瓣、微博等网络平台写作的微型文学作品如:微小说、微故事、微影评等称之为“微写作”。随着网络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写作成为人们日常触手可及的事情。“微写作”的出现既满足了人们媒体时代的所需,又迎合了网络平台的发展趋势,成为当下较为流行的写作方式。

“微写作”起源于媒介写作,但不仅仅局限于媒介写作。邓彤博士曾提出了“微型写作”这一理念。他的观点主要是构思一种微型化的写作课程,创设写作情境,提供支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写作,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1]邓彤博士“微写作”主要是针对语文课程的一种建构,是一种课程模式,有具体的操作标准。

自2014年起“微写作”开始引起语文教育者的广泛关注。这一年北京市颁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明确将“微写作”正式纳入考试范围。在这份考试说明中对“微写作”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述,抒发自身情感,表达想法”。[2]在这一年的北京高考语文题中,写作部分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写作,即800多字的大作文,一部分便为“微写作”,要求学生从所给的三题中自选一题进行写作。笔者通过仔细观察所给的题目发现“微写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题目中出现的家长送考、毕业感言、纪念十八岁这三个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不同于媒介写作与微型写作课程,本文中的“微写作”含义来源于2014年北京语文高考考试说明,是主要针对语文教学领域内的一种教法训练。

二、微写作山西中考情况分析

以山西近三年中考题为例。山西省的中考题分为三部分“读·书”“读·思”“读·写”,总分值为120分。其中“读·书”占12分的分值,“读·思”占38分的分值,“读·写”占70分的分值,写作部分占整份试卷的分值比例高达近百分之五十八,可以说是占据了整份试卷的半壁江山。

总体来看2018、2019、2020近三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写作部分,总分值为70分,共有四道大题。其中传统写作600字大作文为整份试卷的最后一题17题占35分,“微写作”部分共有三道大题,分别为14题、15题、16题。通过研究发现“微写作”部分的三道题近三年来的题型设置统一,14题均为看图作文,共一小题,分值为6分;15题为材料作文,共两小题,这部分所选取的材料为文学性文本,分值为15分;16题为材料作文,两至三题不等,这部分所选取的材料为综合性探究应用型文本,分值为14分。从分值来看,“微写作”约占写作部分近一半的分值,约占总卷面分值的百分之二十九,可以看出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程度。下面笔者将逐年分析这三年试题中“微写作”情况。

(一)2018年山西中考试题“微写作”情况

14题看图作文中,创设“亲戚游览山西博物馆”这一情境,让考生根据图片中所展示的博物馆官网首页截图,向亲戚介绍6月2日最新展览的信息,在题目中并给出了明确的写作提示与简洁的写作示例。15题材料作文中,选取了一篇散文,第一小题要求考生改变所给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将记叙顺序改为倒叙,不少于60字;第二小题创设“校园杂志文章推荐”这一情境,要求学生将所给材料文章推荐到自己认为恰当合适的栏目中去(栏目明确四选一),并就此推荐写一段推荐语。16题材料作文中,选取一篇研究拖延症的综合性实践文章,第一小题根据材料筛选信息(与写作无关);第二小题创设“拖延症主题班会”这一情境,假设考生作为组长,面对三位组员不同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2019年山西中考试题“微写作”情况

14题看图作文中,针对“喜迎‘二青会’”宣传海报,要求考生推荐海报,三幅画总体推荐或者单幅推荐均可,并写出推荐理由。15题材料作文中,选取了一篇小说,第一小题要求根据文意想象当时父亲的话,补充文中横线缺少的内容,不少于50字;第二小题创设“获奖评论”这一情境,假设材料中所给的文章即将发表在学校杂志中,要求考生写一段评论性文字。16题材料作文中,选取了一篇研究提问的综合性实践文章;第一小题仔细观察图一并得出的结论(与写作无关);第二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好问题”的特征,创设情境如果有机会向山西作家刘慈欣请教,你会询问什么问题?并给出示例参考;第三小题,创设关于“是否提问的研讨会”这一情境,假设考生面对同学不必提问与不会提问的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2020年山西中考试题“微写作”情况

14题看图作文中,要求考生在几幅“公勺公筷,有你有爱”的海报中,选择一幅,并写出选择的理由。15题材料作文中,选取了一篇小说,第一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结尾,符合“照应”的文章结构,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与理由;第二小题创设“杂志栏目邀请你为特约撰稿人”這一情境,根据材料给出的小说,为小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16题材料作文中,选取一篇研究焦虑症的综合性学习文章, 第一小题看图概括问卷调查的结论(非写作题);第二小题根据材料给同学提建议如何摆脱考试焦虑的问题;第三小题针对待在舒适区与冲出舒适区的两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讲话发言。

通过研究近三年山西中考试题中“微写作”的情况,笔者发现首先题目中均会给出明确的写作要求,指向性更加明确,考核目的更加集中。比如14题,写作提示一般都要求80字左右,且指出要点;15题,一般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加以赏析或评论;16题,写作提示一般都要求不少于100字,并给出思路清晰、语言得体、紧扣材料等更加具体的要求。其次选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生活性。比如“游览山西省博物馆”“如何提问”“向校园杂志推荐文章”等,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真实性。再次选题内容贴近时政,具有时效性。比如“山西二青会”“公勺公筷”宣传等,与社会时政相结合,在考察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人文情怀。最后考题都创设情境,具有交际性。比如“你作为组长”“你作为班长”“你作为推荐人”等,要求考生针对某个话题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以限定的身份,面向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完成特定交际目的。通过所发现的这些特点,结合目前“以学定考”的实际,教师可以了解“微写作”大致的演变趋向,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微写作教学策略

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区分为能力因素与非能力因素。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同时关注到学生这两方面的因素。写作能力因素包含两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是陈述性知识,比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侧重关于语言、文体、审题立意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程序性知识,比如学生写作过程中侧重关于谋篇布局、包括写前拟定大纲、写中自由创作、写后反复修改等方面的知识。非能力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兴趣、写作意志等情感方面的影响要素。教师在进行“微写作”教学的时候也要注重这两方面的因素,提高教学效率。既要让学生有写作的意愿与兴趣,又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笔者将从写作前的目标制定、写作中的方法选用以及写作后的评价方式三方面入手,探究“微写作”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从“微”出发,设定多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程能够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指向标,它可以使整堂课程更加条理。教师设定“微写作”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依照教参单方面地进行目标设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设定目标需要紧扣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第四学段学生的写作要求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3]因此教师在“微写作”教学中常常要设定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对象,恰当合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课标中还提到“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这里的其他练笔中应当包含有“微写作”的教学。从字数来看,传统写作不少于14次,初中生的大作文字数一般要求为600字,14次大约就是八千多字,而其他写作不少于一万字,可以看出其他写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微写作”的教学,加大“微写作”的比重,让学生勤练笔,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其次设定目标需要紧扣学生。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教师在设定“微写作”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初中生正是青春期,学生生长发育快,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不同的特征。教师要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关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有兴趣加入到课堂的学习,才会激发学生的“微写作”写作动机,才能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固的基础。

最后设定目标需要紧扣学情。任何教学目标的设定都要紧扣学生实际学情,只有把握学生的学情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随着中考的深化改革,教育部要求取消中考考试大纲,要求教考科学衔接。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以往“以考定学”过于功利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容易将学生培养成为只会考试的机器。因此我们才要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设定“微写作”教学目标时要立足学情,强化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实现高效的写作教学课堂。

(二)从“微”出发,选用多种策略

首先是内容策略的选定。通过研究近三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微写作”可以看出,试题中所出现的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这就表明不论是试题还是日常的教学,教师都要注重开发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使得学生有写作的素材可以运用,易于动笔。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微作文”才能更加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教师才能在知识素养与人文素养两方面培育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化教育的理念,他认为写作要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进行写作并不是为了最终的考试,作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它点缀了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微写作”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写信、写计划、写日记、提意见、做汇报等等。因此教师“微写作”教学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题材广泛。

教學内容除了从学生生活中选材,还可以紧扣教材内容。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到“微写作”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比如:从课文内容出发,引申出“微写作”的写作素材;从课文的写作手法出发,引申出“微写作”的写作素材;从课文的语言表达出发,引申出“微写作”的写作素材等等。以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为例,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就“父爱”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写作,可以就散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写作,可以就朴实无华真挚的语言风格,让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写作,可以就父亲伟大的形象,让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写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切实做到“读写结合”。

其次是时间策略的选定。“微写作”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微”,教师可以随时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延伸。它不像传统写作那样需要设置专门的写作课程让学生进行写作,写作的篇幅长、字数多,所花费的时间过多。“微写作”教学时间灵活,字数200字左右,教师可以随堂检测,随堂指导,时间灵活。在课上随堂写作,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所占用的时间又不会过多,影响正规课程的教学进度。在课后为学生留下“微写作”的课堂作业,难度小,学生的压力也不会过大,负担不会过高。正因为“微写作”时间上具有灵活性与即时性,才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最后是方法策略的选定。首先教师应当采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如班会、演讲、辩论会等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教师对写作主题的设定可以更加的自由,如“今天的天气”“今天的教室”“今天的同学”,随机选用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条件,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有趣。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设定“微写作”主题,让学生形成小组,自行写作,或者以“车轮式”滚动写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群体的力量激发学生更多的写作灵感。再如“下水作文”教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一起写作,一起比赛,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最后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创设更加逼真的情境,在课后利用网络展示学生“微写作”的教学成果。

(三)从“微”出发,采用多元评价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评价单元一直是教学过程中较为薄弱的一部分。有些教师只是简单的在作文本上,泛泛给出自己的分数与宽泛的建议,便算教学评价的结束。这样的评价方式太过单一,无法从根本上起到评价的作用,过于笼统,无法让学生明白自己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微写作”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切实提高和改进作文教学活动。

教师在对学生“微写作”效果进行评价时,不能只对学生的最后书面作文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要根据布鲁姆的评价分类:在写作过程之前,给予学生诊断性的评价,预估学生的学情;在写作过程之中,给予学生形成性的评价;在写作过程之后,给予学生总结性的评价。这样全方位的评价才能更加高效地获得教学反馈,一方面促进教师“微写作”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微写作”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作文评改策略,如教师抽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总之教师要通过多元的评价,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微写作”从形式上来说篇幅短小,对学生的要求较低,指向性更强,考核的目的更加明确;从内容上来说贴近生活,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感悟,具有生活性与交际性的特点;从教学实际来说,训练的时间更加灵活,可以在课堂中随时展开,具有灵活性,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总之,“微写作”虽然篇幅短小,形式“微”小,但其所蕴涵的知识与内容却极其丰富,实际上“微而不微”。教師在课堂上能够灵活使用这一写作方式教学,将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与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将有利于学生大作文的写作,为大作文的写作奠定基础,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邓彤.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邓超.“微”言大义——2014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评析[J].语文建设,2014(22):55-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获第十六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

2714500511266

猜你喜欢
分值情境评价
第1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难度动作分析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