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性散文教学路径的探索

2022-03-21 22:48陈彦廷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勾画朱德散文

陈彦廷

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在特定时期对往昔人事的再回忆,特点是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真情实感。归结起来,就是人、事、情。依体而教,以文定教,本文将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进行回忆性散文教学的路径或方法的探索。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典型的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怀念的深情。学习此篇文章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路径或方法:

一、提要钩玄法梳理事件

在谈到读书问题时,韩愈曾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意思是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在回忆性散文阅读中,为了迅速把握文章内容,梳理出文本所叙事件,可采用这一读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迅速勾画每段提要句。各段的提要句一般在首句或尾句,也可勾画本段非连续性的短语,串联起来构成一句能代表本段内容的话。在此基础上统观全篇,相关段落合并,做最后的筛选、整合、概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筛选整合能力得以提升。

如,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请学生首先勾画各段提要句,并概括出本文记叙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例。根据学生勾画的关键句,很快概括梳理出关于母亲的主要事件:

(1)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2)母亲是个好劳力,在家之中每日辛勤地劳动;

(3)母亲整日劳碌家务,我帮她的忙,她教“我”生产知识;

(4)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持家庭的吃穿用度;

(5)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6)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7)母亲节衣缩食、东挪西借,培养“我”读书;

(8)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9)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10)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11)母亲虽到年老,仍热爱劳动。

通过这种勾画关键句的方法,能迅速把握各段内容,梳理出主要事件,为后文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梳理,学生不难发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回忆了母亲,使文章更加有条理,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二、咬文嚼字法分析形象

对于回忆性散文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多习惯从典型事件或文中出现的评价性词语等直接分析出来,然而,采用咬文嚼字的读书方法,抓住一些不太起眼的词,这样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感受会更加真切。

例如,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整日忙碌着”的“整日”,“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极能”等,这些词看似微不足道,将其删去并不影响文意,但是它们作为修饰动词的状语又有着重要的传情达意的作用,如能够引领学生咬文嚼字关注到这些词语,母亲勤劳、辛苦、任劳任怨的形象立刻就鲜活起来了,这不仅能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再如,在文章中抓住一个反复出现的副词——“还”,咬文嚼字再次感受母亲形象。

(1)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2)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3)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4)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5)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还”字频率使用非常高,且语义丰富,然而容易为学生所忽视。一个“还”字使这位勤劳辛苦、仁义随和、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更加生动。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把这几句话中的“还”字去掉让学生读一读,比较一下不同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请学生使用“还”字试着说几句话,再次体会这个副词的表达效果。

三、以读促悟法体会情感

多种形式的读能够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是提高学生語文素养的必经之路,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格外注重读的设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有选择地去读、变换着形式地去读。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开篇这样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寥寥几句就交代了写作的缘由——母亲去世了;抒发了情感——我爱我母亲,我很悲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概括了母亲形象——母亲一生是勤劳的。因此,首段开门见山,总领全文,呼应题目又引出下文,像这样对通篇都有着重要作用的段落就要反复读,齐读、自由读、展示读……还要追问读出来什么。

另外,文中议论抒情的段落也要反复朗读体会,朗读甚至可能会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震荡和共鸣。在《回忆我的母亲》中,13、14段是议论抒情的重点段落,可以首先由学生试着改编成现代诗的形式,诗歌的体式更便于情感的抒发与体会,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师和学生共读体会作者深情——

师:我应该感谢母亲:

生: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这使我在军事和革命生活中没被困难吓倒。

师:我应该感谢母亲:

生:她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师:我应该感谢母亲:

生:她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

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

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把文本分成小节的诗歌,突出了“我应该感谢母亲”的情感,再结合每小节的内容,可以看出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朗读,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

当然,在朗读设计时也要根据具体文本,选取具有可读价值的部分,采用多种方式,做好朗读指导。

四、作品互证法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但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文本,学生的思维要发散,一定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以此形成文本之间的联系与互证,产生思维的勾连与碰撞,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拓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教给我的这些知识真的有用吗?母亲对我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教学设计可以做这样的创新——拓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伟大的道路》等作品中关于朱德的相关章节,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相关作品印证了文本中的什么内容,以此体会作者母亲对朱德的重要影响。下面有几段示例: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

四渡赤水时,天空正下着细雨,路面泥泞光滑十分难行,……战斗打得十分激烈。……肖华再次劝说:“总司令,……还是先走一步吧……”朱德抹抹脸上的雨水简单地答一声“不行!”继续指挥战斗。(《长征》)

朱德在指挥作战之余,还从事纺织、排字、种菜、做饭、写诗和讲学……(《伟大的道路》)

这几段节选印证了母亲给了“我”强健的身体、勤劳的习惯;教给了我革命意志和生产知识。这就是作品互证法,通过其他作品印证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促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文本的理解,体会了朱德对母亲的深情及母亲去世的极大悲痛。

五、群文阅读法拓展延伸

群文阅读简而言之即选择一组相关文本,进行多文本阅读。群文阅读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更是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是思维力的训练与发展。

例如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推荐学生阅读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将这几篇同一主题的文章放到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时可以依据学情组织学生写读后感,或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的论文创作,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塑造、选材的特點、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评析。希望学生能从这几篇文章中感受到中国式伟大的母亲形象并由此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希望学生体会到作者对于母亲去世的深切怀念并因此感怀,更希望学生理解母亲对孩子产生的重大影响并由此感受到中华民族品格的传承与延续。

回忆性散文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文体形式,每每读来感人至深,但是对回忆性散文教学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沈建忠.《故乡》深度教学的路径安排[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08).

[2]童强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及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08).

[3]范明月.回忆性散文的阅读路径——以《藤野先生》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06).

(本文获第十六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

1151500511241

猜你喜欢
勾画朱德散文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不必要花的钱
我与风
卖梦店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观虎跳峡
找一找
四维CT轮廓勾画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