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而不简单

2022-03-21 22:41张楚厦
收藏与投资 2022年3期
关键词:禅意自然意境

摘要:禅宗思想传入中国以后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绘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意成为古今诸多画家的创作指导思想。本文主要通过梳理苏百钧创作过程中的禅宗美学思想,探索禅意在其作品中的体现,以作品《圆寂》为例,从画面的寓意、形式、色彩、意境方面入手,进行多角度的探索,挖掘禅意美对苏百钧创作的影响及其在工笔花鸟画中的意境表现形式,试图从中总结出恰当的表现方式以呈现工笔花鸟的禅意美。

关键词:禅意;自然;意境;苏百钧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以表现手法将花鸟画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似乎认为精工细描和不求形似不可兼得。苏百钧的工笔画不拘泥于勾线填色的细腻描摹,巧妙地将工细和逸笔、师古和创新融为一体。他的作品更加强调工笔绘画的情感和意境表达,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禅意美,简约而不简单。

一、作品寓意

禅讲究顿悟,追求自然,是为纯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平凡细小的事物中也蕴藏着尘世的因果。苏百钧受一草一木的感化,以自然作为创作的切入点,糅合造化与心源、精微与写意,描绘他心中的真情实感,寄情于花鸟鱼虫,以感入画,追求安宁之境。如作品《圆寂》(图一)。圆寂是涅槃的汉语译名,是空无所有,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循环往复,也是禅宗修行的至高境界。这幅作品是苏百钧在参观孙中山故居时见到一洼残荷有感而作。曾经当过农民的苏百钧认为残荷虽残,但并不是死亡而是修成正果,只有当荷叶枯败,新的生命才能得到孕育,莲蓬、莲藕才会成熟。就像先人虽逝但其精神依旧激励着后人。这是涅槃,是重生,是生命的循环往复,故作品名为“圆寂”,蕴含着苏百钧对生命的思考。

静,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一片沉寂的荷塘中,苏百钧添画了一只鹡鸰鸟,寓意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意境更静。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鹡鸰鸟也是静止的,一切皆静,简中寓繁,意境宁静而悠远,是作者心性修为的透印,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认知,对生命的领悟,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同样寓意功德圆满的还有其作品《冬日·向日葵之二》。与修成正果的莲藕一样,结满果实的向日葵垂头弯腰却以不肯倒的气势屹立于风雪中,羽燕鸟散落枝干,远翔相送。画面静寂肃然,干枯浅降的向日葵对比黑羽燕,黑羽燕如同在对干枯的向日葵行赞礼,营造出苦涩静穆而又令人陷入沉思的幽邃之境。

二、作品形式

中国传统绘画十分讲究虚实结合,中国绘画所认为的“虚”,不仅蕴含着空无的禅意,还会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生命意蕴。

在作品《圆寂》里,苏百钧主要运用了点、线、面构成元素,简约而不简单。画面中呈现的是夏末荷塘的场景,布满着或直、或斜、或弯曲的荷梗,荷梗在池塘间经过水面反射后,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各式各样不规则的形状,类似菱形或扭曲的多边形。这些具有现代意味的形式符号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苏百钧用篆书的笔法一笔一笔写出来的。线条变化多端、古拙稚美,体现了他雄厚的书法功底。画面中的荷叶所剩无几,枯残的荷叶凋零俯卧在水面上,似枯黄的椭圆形穿插在荷梗间。形状不一的线条是富有节奏感的排列,画面左边的荷叶连起来时那弯曲的形状与右边零星的荷叶呼应,同时又与整幅画中直线或折线的荷梗形成对比。线条的密布与圆形的疏朗再次形成鲜明对比,看似简单的画面其实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结果,巧妙的安排带给画面富有节奏的变化。

点、线、面的组合将画面分割成大大小小的空白。“空”并不代表什么都没有,而是世间现象反复变化流转,脱离世间客观物象后所留存的一种纯粹。所谓“计白当黑”,空白正是为体现画面的完整而服务的,给人以深远悠长的感受,这种完整感不只来自画面的主体,更是来自观赏者对于画面的填补和想象,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这种空白的分割和点线面的组合在作品《秋荷》(图三)中可见一斑。成堆的枯叶和残留的荷梗形成疏密的强烈对比,使得画面中的空白更显匠心独运。简单中包含着哲理,外表冷寂,内涵却极富热情,设色清淡,却带给人空白不空、虚境不虚的空灵意味。

三、作品色彩意境方面

苏百钧的画实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象、神与形的融合。他的画面表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韵味。这种韵味,不仅是画面带给读者的直观感受,还蕴含了画面中无法看到却可以领悟的无限意境。这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从根本上来讲,与禅宗所指的意蕴是一样的,都表现了超脱物外、非空非有的韵味,反映了情景交融的韵味。

《圆寂》中的荷叶、荷梗可以被受众立即捕捉到,符号式的荷梗是由水面反射出来的。为了让画面丰富起来,苏百钧选择在生绢上泼墨,由于墨色的氤氲与水的冲撞,这样的水面又似冰面,营造出一种淡泊和萧疏的意境。但仔细看画面中的荷叶与荷梗会发现,这其实也是撞水撞色的技法之一,在墨线中撞上枯黄,从而打破画面的沉闷之感。水面朦胧的光影与色彩表现,在虚实对比中寻求变化,加之撞水撞粉、墨色与水色的相互碰撞交融,会呈现偶然的肌理效果,使画面色彩变得丰富且自然,具有流动性,追求“单纯中求变化,复杂中求统一,雅淡中求明快,于鲜艳中求娴雅,于富丽中求韵味”。

苏百钧色彩的变化不仅局限于形,还更加注重画面整体氛围带来的审美感受,引人入胜。他以洗染技法使画面变得朦胧化,这种朦胧感带来的陈旧感如时光侵蚀般给画面笼罩上一层薄雾。其作品设色虽淡却让人感觉到深沉的意境,设色虽艳而能透出清雅,在层层罩染间,把控染色度,这是一种和谐与自然的追求。如他的作品《春雨》(图四)中物象与雨水交融,蓝灰色的调子统一全局,在石青、石绿的灰色层中,各种对比恰到好处。他对墨色的把控是似有若无境界的至高体现,在生涩和沉闷间找到平衡点,才能调出润泽厚重的颜色,呈现温润而深邃的美感。自然而不落俗气,是远离世俗的顿悟,正如他所言:“那环环相扣的纹理,淋漓渗化的墨色以及难以名状的意趣,无不给人一种新奇的美感。画面上斑斑驳驳、强弱不一的墨色,通过点、线、面的形状极其自然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在干湿浓淡虚实聚散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语

苏百钧的《圆寂》,是工笔画大胆创新的作品,兼具丰富的现代构成意味和写意性,其中,蕴含的禅意美更是引人深思,真正达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色彩的变化不仅局限于形之中,注重画面整体氛围营造带来的审美感受所采用的技法也是服务于表现对象的一种创作手法,是为了打造画面效果而进行的一种探索。

苏百钧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热衷于表现大自然的美。他将具象与抽象相结合,构成虚实相生的意境,作品极富装饰性,在赋色方面带给人独特的视觉感受。近观其作品可发现丰富的细节与局部变化,整体色调统一,又通过小面积色块突出主体,画面中所传达出的意境与情趣,可将观者瞬间引入画面的情境之中。他还善于运用平面构成元素进行创作,画面富有层次感。融合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中的元素,通过点、线、面等各种元素的排列组合,在矛盾中寻找平衡点,极具装饰美感。这不仅是注重细节上的“形”,也注意到了整体所呈现的“形”。他的每幅画皆是诗,为了传达画中境界,其倾尽光阴,如禅意修行般,静观一花一叶,感悟自然之美,传递本心。他的作品中蕴含的是一种似有似无的朦胧美,是一种以有限道无限的超越美,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这种幽深静谧的画面氛围,通过微妙雅致的灰色调,构成了如梦幻泡影般朦胧而通透的禅意美。

作者簡介

张楚厦,1998年生,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画。

2602501705385

猜你喜欢
禅意自然意境
平天湖,禅意的水
春色满园
禅意少年
禅意
一朵花的意境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