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视阈下高校劳动育人实现路径探析

2022-03-21 00:47胡晶晶朱诵贵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高校

胡晶晶 朱诵贵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以及西方思想的不断更迭,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及思想逐步发生变化。加之,当前网络信息化的引导,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务实劳动以及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分歧,甚者使得部分大学生不愿参加社会劳动、厌恶社会劳动等。然而自党的十九大会议召开以后,习总书记提出贯彻落实发展新思想,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报告,为引导社会青少年思想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全国各高校应抓住本次党的思想政治报告学习契机,以德、智、体、美、劳为主线,培养高校学生敢于担当、不畏劳苦的新红军精神。具体如何分析研究高校学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价值观,探索出思想政治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当前研究的任务。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劳动教育

项目名称:2021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项目《新时代“四化”校园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项目编号:2021KY008

一、当前高校劳动育人现状分析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引导教育在校学生正视劳动育人的思路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学生参与度、劳动教育方式以及思想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等方面。

1、劳动教育参与度不足

高等院校学生多来自全国各地,学生个体对劳动教育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上大学劳动实践对象过于简单无味,大多数学生参加过一次后就失去了参与欲望。与此同时,信息化让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知只停留在挣钱上,而忽视劳动的过程性体验和收获,因此,学生往往热衷于参勤工助学岗位等一些有积极收入的劳动,对于其他组织的劳动形式不感兴趣,甚至于不愿意参加。长期以往,学生对待劳动教育只是走马观花,完成任务而已。

2、劳动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当前在校生多为00后,独生子女群体居多,由于学生家庭环境相对较好,学习自主劳动意识不足,使得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氛围不够。另外,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只是局限于“劳动素质教育周”或者“劳动教育节”等,无法更好的结合当代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劳动教育形式,大大减少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劳动教育课题中开设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教育专题较少,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压抑,难以开展教学互动、讨论等,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思政引导与劳动教育融合不足

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多以社团或者网络课程教学为主。在劳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得不到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只能以自己的主观感知理解为主,有的甚至不以为然不重视劳动教育。另外,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多让学生从事简单校园卫生保洁等,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不够11122紧密。长期以往,学生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得不到思政指导,使其无法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二、提高高校劳动育人效果的具体措施

結合党的十九大大会主题,各高校应根据其思想政治纲要组织开展有效的劳动教育模式,提高高校劳动育人的效果。以我校高校育人为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建优良的教育氛围,明确劳动教育主旨

良好的教育一直是学校、社会及家庭三者共同搭建而成的,劳动教育依旧如此。高校针对劳动教育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社会、家庭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贯彻学习“工匠精神”、传承“劳模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劳动教育氛围,提升学生对社会劳动实践教育的认知与兴趣;另外,高校在开展社会劳动教育时应针对课程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的,同时要求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防止教学课程开发流于形式。从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来看,应重点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提升大学生就业形式;其次应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学习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并鼓励学习带领学生学习先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服务社会;最后,高校要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开展社会劳动教育,为国家培养当前国家所需的有用之才。

(二)依托新中国发展方向,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发展新阶段,举国开展脱贫攻坚。因此,高校应结合当前党的思想方针,构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互促进的劳动教育体系课程。与此同时,高校应组织各种形式红色劳动教育活动,走进模范先烈或者邀请革命前辈开展互动教学,促进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方面,高校应鼓励辅导员、班主任等深入学生实践教育第一线,定期为学生疏导思想、制定目标、完成目标等,促进劳动教育稳步前进。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建劳动教育科研室,针对劳动教育模式开发新的结构形态,提高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及频次,还可以要求专家来校探讨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最后,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工厂、企业等,了解社会劳动需求,为大学所学指明方向,使劳动教育更具前瞻性。

(三)多途径劳动教育宣传的重要意义

大学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毕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择业有着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快捷的让学生了解掌握劳动教育的意义,成为大学劳动教育宣传的首要任务。从目前高校信息宣传形式来看,以广播、展示栏以及班集体群进行传播,可以有效发挥劳模榜样的引领作用。切身参与劳动,才能更好的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生利用业务时间或者集中实训时间参与各种社会劳动实践,增强社会劳动意识。近年来,全国举办了各类形式的科技比赛,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其中。这也是一种比较激化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一种形式。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应当亲力亲为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劳动实践,用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引导教育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搭建教育教学评价系统,加强评价考核机制

多形式的劳动教育带来的教学效果应是各不相同的,如何掌握某一教学形式的优劣,应及时搭建教育教学评价反馈系统。该评价系统不仅可以反馈劳动教学的好坏,而且可以为劳动教育形式的优化指出方向。当前信息化时代,高校可以借助系统本身的同时还可以借助微信、抖音、微博等开展“教学模式”评选活动,巩固劳动教育效果,助力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靖庆磊.劳动教育的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之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52-54.

[2] 郭长义.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4):161-169.

[3] 韩震.劳动教育在构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地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8(24):1.

1203501186314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高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