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回系民族胆石症成因的相关性研究*

2022-03-21 02:57单彪峰张小强
甘肃科技纵横 2022年11期
关键词:胆石症置信区间胆汁酸

单彪峰, 邓 英, 张小强, 于 博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也是因胃肠道症状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1]。胆囊结石常引起腹痛、发热、黄疸等临床症状, 并可导致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临床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8年美国350 000人次因胆结石入院, 且入院率和手术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3], 欧洲胆石症发病率为10%~15%, 大洋洲胆石症的发病率为14%~18%, 中国发病率为7%~10%, 少数民族高发[4-5], 全球成人胆石症的发病率为10%~15%, 随着饮食结构变化, 胆石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研究胆石症成因与危险因素对于胆石症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胆结石通常分为:(1)胆固醇结石主要因为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调, 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2)胆色素中含有胆红素钙作为主要成分。着色元素可以是黑色或棕色。胆囊内通畅生成黑色结石, 而棕色结石通常形成于胆囊外的胆管[6]。西方80%的病例会产生胆固醇胆管结石, 而亚洲人更容易形成胆色素结石[7]。

胆结石病的风险因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而异。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胆结石的一些危险因素, 包括代谢异常、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和Ⅱ型糖尿病等原因, 也有研究通常用“5F”危险因素来表示, 它们分别为“即肥胖(Fat)、40岁(Forty)、女性(Female)、多产次(Fertility)和家族史(Family)”来表示, 危险因素越多, 患胆结石的几率就越大[8-9]。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 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均为回系民族[10]。文章调查甘肃省兰州地区回系胆结石患病情况, 并对胆结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为研究地区胆结石的形成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

回顾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胆囊结石”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回系民族患者100名为实验组, 纳入年龄范围:20~80岁, 平均(52.23±13.64)岁, 职业包括:工人、农民、管理人员(包括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自由职业等。

同时采用1∶1 配比病例纳入同期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常规体检未患胆囊结石病例100 名为对照组, 同一年年龄组, 平均为(51.98±14.21)岁。职业类别同样包括:工人、农民、管理人员(包括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自由职业等。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相同的调查问卷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调查方案,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址、教育程度等), 现病史(发病时间、伴随症状、是否有合并症等), 既往史(传染病史、手术史、外伤史、其他合并疾病史), 个人史(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习惯、其他特殊个人生活习惯等), 月经生育史(初潮年龄、月经时间、末次月经时间、绝经年龄、初孕年龄、怀孕次数、生产年龄、生产次数、生产方式、避孕措施等), 家族史(近亲属是否有胆石症病史, 其他家族性及特殊疾病等)。并对于不同因素影响胆囊结石的形成进行调查赋值, 见表1所列。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调查赋值结果

2 结果

2.1 影响胆囊结石形成的因素

使用SPSS 软件对于调查项目的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的危险因素按照OR 值进行分析, 参照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排序如下胆囊炎病史(OR 值=46.575, 95%置信区间:8.289~206.86)、总胆汁酸含量(OR 值=11.923, 95%置信区间:2.939~33.265)、近亲属患胆结石(OR值=8.975, 95%置信区间:1.356~26.374)、甘油三酯(OR值=4.259, 95%置信区间:1.825~9.267)、多次分娩(OR值=3.418, 95%置信区间:1.136~13.417)、低密度脂蛋白(OR值=2.968, 95%置信区间:1.028~7.217)、高碳水化合物摄入(OR 值=2.746, 95%置信区间:1.285~6.138)、乳腺增生或乳房肿物切除术病史(OR 值=2.578, 95%置信区间:1.242~9.868)、初潮年龄(OR值=1.379, 95%置信区间:0.215~1.051), 见表2所列。

表2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一)

每餐>150 g 42 21每日蔬菜摄入量每日<500 g 13 5每日500~1 000 g 51 43每日>1 000 g 38 52每周肉类摄入量每周<500 g 8 29每周500~1 000 g 55 60每周>1 000 g 31 11甜食及含糖饮品摄入21 35饮茶情况体力活动方式情况吸烟习惯饮酒习惯体质指数不吃偶尔(每周小于4次)经常(每周大于4次)每周少于3次每周3~7次每周大于7次体育锻炼家务或日常工作有吸烟习惯不吸烟有饮酒习惯不饮酒<18.5 18.5~23.9>23.9 55 24 13 49 12 12 88 18 82 12 88 7 18 75 55 10 22 21 9 25 75 12 88 10 90 9 55 36乳腺增生或乳房肿物切除术TG(甘油三酯)21 10碳水化合物摄入>150g=3每日蔬菜摄入量<500 g=1每日蔬菜摄入量在55~1 000 g之间=2每日蔬菜摄入量>1 000 g=3每周肉类摄入量<500 g=1每周肉类摄入量在500~1 000 g之间=2每周肉类摄入量>1 000 g=3不吃甜食及含糖饮品=1偶尔吃甜食及含糖饮品=2经常吃甜食及含糖饮品=3饮茶每周<3次=1饮茶每周3~7次=2饮茶每周>7次=3体育锻炼=1家务或日常工作=2吸烟=1不吸烟=2饮酒=1不饮酒=2 BMI<18.5=1 BMI在18.5~23.9之间=2 BMI>23.9=3有乳腺增生或乳房肿物切除术病史=1无乳腺增生或乳房肿物切除术病史=2升高=1正常=2 TC(总胆固醇)升高正常升高正常68 32 57 43 39 61 41 59升高=1正常=2低密度脂蛋白升高=1正常=2高密度脂蛋白升高=1正常=2总胆汁酸升高正常升高正常升高正常71 29 53 47 68 32 42 58 49 51 41 59升高=1正常=2

P值接近0.05 的变量有蔬菜摄入量、肉类摄入量、高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饮茶情况、初次怀孕时间, 见表3所列。

表3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二)

余变量吸烟、饮酒习惯、甜食及含糖饮料摄入、体力活动方式情况、避孕措施、职业、文化程度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所列。

表4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三)

2.2 血脂及胆汁酸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

患有胆囊结石的回系民族血液甘油三酯、总胆汁酸、低密度脂蛋白数值与对照组无胆囊结石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汁酸、低密度脂蛋白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5所列。

表5 血脂及胆汁酸变化变化情况

3 讨论

胆囊结石形成原因主要与肝脏代谢紊乱、胆道运动功能障碍、胆汁胆固醇输出异常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胆囊结石与年龄、性别、肥胖、高脂饮食、脂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1, 3]。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 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萨拉、哈萨克、满等16 个少数民族。其中, 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10]。目前尚缺乏对于甘肃回系民族胆结石的成因进行的相关调查, 本研究通过对兰州地区100例回系民族胆囊结石患者相关资料与兰州地区未患胆囊结石患者相关资料进行1∶1配比对比, 确定了胆囊炎病史、总胆汁酸升高、近亲属患胆结石、甘油三酯升高、多次分娩、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乳腺增生或乳房肿物切除术病史、初潮年龄过小是回系民族患有胆囊结石的高危因素, 具有高度相关性(P<0.05)。蔬菜摄入量减少、肉类摄入量增多、高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升高、饮茶情况、初次怀孕时间具有边缘显著性(P接近0.05), 而吸烟、饮酒习惯、甜食及含糖饮料摄入、体力活动方式情况、避孕措施、职业、文化程度因素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无明显相关性(P>0.05)。患胆囊结石的回系民族的血液甘油三酯、总胆汁酸、低密度脂蛋白数值与对照组无胆囊结石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汁酸、低密度脂蛋白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

女性的生理状况与胆囊结石形成有着密切联系, 多项研究表明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月经周期、初次怀孕时间、分娩次数等因素均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11]。本研究结果显示回系民族胆结石生成机率与初潮年龄、分娩次数呈正相关, 乳腺增生或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是女性胆囊结石生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结果相类似[12-14]。初次怀孕年龄在多个临床试验中有不同结果[15], 本实验未得出初次怀孕时间是胆囊结石产生的高危因素, 但呈现出边缘显著性情况。

饮食结构异常、胆固醇变化、BMI异常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回系民族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人均蔬菜摄入量少, 碳水化合物是甘肃地区人民主要的热量来源[16], 并且回系民族喜食用油饼、馓子等油炸类面粉食物作物主要碳水摄入, 故易出现高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17]。这与意大利学者研究结论相似[18], 回系民族另外主要的热量来源是肉类摄入, 研究表明回系民族每周肉类摄入量及摄入次数均高于汉族。回系民族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汁酸均为胆囊结石显著性风险, 而蔬菜摄入量减少、肉类摄入量升高、高BMI、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示出边缘显著性。此外饮茶因素在此次研究中表现出边缘显著性, 高频次饮茶对胆囊结石形成有着保护作用趋势, 这与国外部分研究显示饮用咖啡对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保护因素相类似[19-20]。

国内外普遍观点认为遗传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北美原住民和南美居民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最高, 研究表明超过70%的30 岁以上女性患有胆结石, 在非洲黑人中情况正好相反, 有5%的人患有胆结石, 而白人和亚洲人胆结石患病率介于两者之间[21]。研究表明:当有一位近亲属患有胆结石, 患胆结石的风险几乎是其他人两倍, 患有胆结石亲属越多, 风险就越大[22]。此次研究中, 实验组一级亲属胆石症显著高于对照组, 特别是配偶与兄弟姐妹患胆囊结石有较强相关性, 即胆囊结石分布呈明显家族聚集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也提示遗传因素和共同生活环境因素在胆囊结石形成病因中起着协同因素。

本研究对兰州地区回系民族胆结石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得出了多次分娩、近亲属患者有胆结石、初潮年龄过小、长期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乳腺增生或乳房肿物切除病史、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总胆汁酸升高是兰州地区回系民族患有胆囊结石的高危因素, 但由于兰州地区回系民族较多, 组成成分复杂, 地域分布宽广, 且纳入研究对象样本量相对较少, 设计调查问卷还是过于简单, 未对实验组女性年龄、绝经状态、喂养方式等其他因素进行分析, 此次研究仅对部分因素进行了Logistic 回归, 归纳了部分兰州地区回系民族胆囊结石形成的显著性因素, 但尚不能完全排除其他流行病学因素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的纳入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以达到对于胆囊结石疾病的有效预防。

猜你喜欢
胆石症置信区间胆汁酸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定数截尾场合三参数pareto分布参数的最优置信区间
p-范分布中参数的置信区间
多个偏正态总体共同位置参数的Bootstrap置信区间
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
教您如何防治胆石症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胆石症预防有对策
列车定位中置信区间的确定方法
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