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2-03-22 05:20杨宁
医学概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

杨宁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据统计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住院患者中共植入PICC1532例,其中发生有症状导管相关性血栓并入住我科进行治疗的患者5例。针对这5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护理措施并实施干预。结果: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与患者疾病本身、导管尖端位置、材质及大小、置管操作者等因素有关,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治疗,选择合适的导管,正确的冲封管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对已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患者,给与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避免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已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血栓脱落导致的肺栓塞,避免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周期,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危险因素

PICC导管是一种安全性高且有效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技术[1]。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是指导管外壁或导管内壁血凝块的形成。虽然PICC导管技术相对来说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但随着导管在体内滞留时间长,血栓发病率会随之升高。由血栓导致的肢体肿胀和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皮肤颜色的改变和肢体疼痛;如果发生肺栓塞还可导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及胸痛,严重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肺栓塞发生率占肺栓塞的36%-40%,死亡率高达25%[2]。因此应重视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本科室于2020年1月—2020年6月住院的5例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患者,经过积极干预,精心护理和治疗,患者治愈出院,现将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人,男性3人,女性2人,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52.2岁,均通过临床症状、上肢彩超等检查确诊,符合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汇总上述5例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出针对性预防措施。

1.3结果

本案例中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患者,通过积极抗凝溶栓、活血、去纤等药物治疗;抬高患肢、拒绝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均转归出院。

2 原因分析

2.1患者相关因素

2.1.1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水平明显的增高,而且当肿瘤组织坏死崩解后,会致使凝血機制发生异常。与非肿瘤患者相比,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至少增加4~6倍[3]

2.1.2 手术  患者接受手术后,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术后疼痛又影响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活动量减少,静脉流速较慢,易产生血栓[4]。并且手术前的禁食也会导血液浓缩,粘稠度增加,出现血栓机率增大。

2.1.3长期卧床  因为患者卧床或者瘫痪,致使自身运动少,置管侧肢体如果未开展被动运动,下肢体肌肉泵的作用就会减弱,血管内膜局部缺氧,血流缓慢,白细胞粘附、抗凝物质减少、凝血物质累积,而易形成血栓[5]。再者有些患者担心肢体活动会影响导管功能,不敢活动肢体。

2.1.4化疗  患者输注化疗药物以后,恶心呕吐严重,饮水摄入量减少,导致血液粘滞,而且化疗药物可损伤血管壁并存在血管毒性,有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并且化疗后患者免疫力下降,全身乏力,也没有力气活动肢体等因素导致机体血流速度减慢。

2.2导管相关因素

2.2.1导管尖端位置  2000年美国外科肿瘤学会(The Society of Surgical Oncology,SSO)第52届年度癌症研讨会上发表的一篇《癌症患者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基于前瞻性数据收集的器械相关发病率因素分析》中指出:“导管尖端位置是影响设备使用时间和无并发症的最主要独立预后因素”[6]。此外,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2021指南也指出:只有导管尖端位置-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靠近右心房交界处时,并发症少,才能保证患者安全[7]。由此可见,导管尖端位置对于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后发生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2.2导管管径  当导管直径超过所在血管内径的一半时,就会显著的影响到血流动力学,并导致该区域血流淤滞[8]。置管前,应充分评估病人,超声下判断患者血管内径,选择大小合适的导管。

2.2.3导管材料  聚氨酯和硅胶材料导致血栓的比例明显低于聚乙烯材料;并且导管作为异物,可直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触发血栓形成过程。

3 护理措施

3.1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护理措施

3.1.1穿刺时注意事项  医护人员应该有专业的操作技巧,操作前对病人进行详细评估,选择大小合适的导管。操作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操作时保证动作轻柔。穿刺以及送导管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患者上肢外展,与身体呈 90°角[8],操作过程中随时指导患者,以保证医患之间的配合默契。护理人员应该尽量避免由于反复穿刺而导致的血管内膜损伤,预防血栓的发生。

3.1.2 心理护理  PICC置管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医护人员可使用心理护理联合人文关怀的方法缓解患者置管前的焦虑,置管前充分沟通,用亲切、易懂的语言为患者介绍置管相关知识,通过微笑服务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9],缓解患者由于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血管痉挛,以避免穿刺送管过程出现困难。必要情况下,可以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由于穿刺而导致的痛苦。

4. 小结

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与患者疾病本身、导管尖端的位置、操作者、导管材料等因素有关。血栓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通过积极优质的护理和积极抗凝干预,置管后拍胸片来确定导管尖端最佳位置,选择大小合适的导管等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星霞,胡艳杰,李卡.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21,35(11):1947-1950.

[2]刘丽艳.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5):40-42.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
急性胸痛恶性事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治疗策略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