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教且学且珍惜

2022-03-22 09:09郭河秀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万紫千红新课程读书

郭河秀

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远远在我们成年人之上。 身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如果教书乏招, 创新乏力, 探究乏术,语言乏味,无法面对互动生成的课堂;虽责任心很强,埋头苦干,但可能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反思能力低下,学生未必领情,成绩未必给力。现实告诉我们,必须能够做到:且教且学且珍惜,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做到且教且学且珍惜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如是说:“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这个“无可比拟”,这个博大和深厚是需要花一番真功夫才有可能企及的!

因为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融财政经融、哲学、政治、心理学、数学、甚至服饰、饮食、建筑、雕刻、绘画等多种文化于一体的文学。如果说作家在建构时把各种文化精华加以提炼、浓缩、融合进作品里,那么作为文学“解构”者角色的老师,不懂,甚至没听说过相关内容,又如何去“解构”文学作品呢?相反,如果老师本身具备各方面的文化素养,能准确深刻理解建构者的意图,与建构者达到神交的境界,讲起课来自然游刃有余,举例信手拈来,生动形象,学生听得自然津津有味,所以凡是学生应当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应该读到。而阅读诸如哲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心理学素养、丰富的阅历(感情积淀)、逻辑推理素养等等方面的书籍,都能帮助语文老师给文学的解读带来奇妙的韵味。

二、万紫千红总是春

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大刀阔斧的新课堂革命,风起云涌的改革新思潮,层出不穷的创新理念,如此热闹的教育世界,总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不覺茫然,无所适从。

然而新课程改革让人领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惊喜,上海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团队的悉心指导,让我们的课改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我校的课题研究让我们的课堂万紫千红、百花齐放。作为语文老师,要能看到政治老师的诗情画意,历史老师的厚重博学,地理老师的诗意山水,外语老师的清新风趣,数学老师的幽默诙谐,物理老师的缜密谨严,生物老师的深入浅出,化学老师的图文并茂,每位老师都是一首诗,要善于从各科老师那里学习,欣赏享受并汲取每科老师的才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还会看到赵老师的豪迈,董老师的婉丽,仝老师的细密,田老师的风趣,魏老师的居高临下,闫老师的从容大气,李老师的环环相扣,黄老师的生动传神……那一个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们要向专家学,向同事学,甚至向学生学,教学中适时调整方向,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在万紫千红中不至于迷失自我,坚守灵魂诗意的本真,给教师的责任以无憾的交待,我想,这也是一个语文老师追求提升人格魅力的一条正路。

三、红杏枝头春意闹

当课改由稚嫩走向成熟,当学校教育在中原杏坛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作为教育人,语文人,在课改的春天里,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我想,现实一点,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有多少人想听听河南大学魏宏聚博士的课却没有机会,而我们却享受着手把手的指导;有多少人仰慕崔允漷教授的课改高见而没有机会听听他的报告,而我们却能够与他面对面交流。

我想,专家的指导,无论河大还是华师大,都能让我们开眼界,长见识,这对一个中学老师来说是一种幸运。向同事同伴学习,无论本学科还是兄弟学科,都能给一个追求上进的人以智慧的启迪和教法的唤醒。

没有人不追求进步,没有人不渴望成功。今天,物质的丰盈让人沉迷,当纸碎金迷,灯红酒绿,人人都做着发财梦,个个都不自觉的炫炫自己的时候,我们该选择什么呢?“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醨?”还是心存一汪美好,手捧一本书,躲在某个安静的角落,独享一份心灵的饕餮盛宴呢?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在教育这株繁茂的红杏上,你应该是哪一抹俏丽的春意呢?

四、立志读尽人间书

新的高考改革的信息,引发了对语文的各种猜想,让人迷茫。以往,迫于高考功利的压力,语文课只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读书很少,学过语文却不怎么喜欢读书,语文素养更无从谈起,新高考应该更重视阅读,因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展史。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有针对性的。课改之后探索开设选修课,本意就是拓展阅读面, 近年来也有个别省市高考语文开始重视考察读书的情况,甚至围绕课外阅读情况的考察来设计试题。另外,这两年很多试卷都出有背诵填补经典名句名段的试题。我认为都是应当鼓励的。读书状况其实最能体现语文素养,高考语文理所当然要重视。鉴于此,我们新高一应在繁忙的课本教学中大胆取舍,整合时间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向苏轼学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我们看到已经有这方面更“大胆”的尝试,如高考四川卷就曾有这样的题: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这样的题其实就是考文学修养和阅读面,考表达能力,非常好。我相信类似的考察读书情况的命题,在今后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肯定会增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了丰厚的文化素养,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至于照本宣科、捉襟见肘;教育学生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浅出,不至于就事论事、简单粗暴;与人交往才能豁达开朗、从善如流,做到诙谐幽默、妙语连珠、启迪心智,不至于腹中空空、语言干瘪。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且教且学且珍惜,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了。

2627501186268

猜你喜欢
万紫千红新课程读书
献给4月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词语聚焦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