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

2022-03-22 22:12陈平安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阅读教学

陈平安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各类知识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也是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特别是新课改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方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转变思维,合理设计多元化的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语言文字本身的科学性引导学生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

引言:语言文字既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对象,也是其具体的呈现方式之一,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摒弃单一枯燥的教学思想,明确学生是一个独立个体的理念,充分理解认识到每一个个体应该有完善自我的意识和行动,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习分析每一个学生心理想法和行为举止,弱化“填鸭式”类略带侵略性思维,采用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分析力,从而掌握知识点并达到在实际写作中的灵活运用。

一、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的需求

虽然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写作量,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但是随着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因素在日常学习中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教师应该重视当前阶段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将情感表达和文字语言相结合,灵活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去表达心中所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析其对语言文字掌握能力,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策略

语言文学在基础的教学层面是对词、义、写作不断加深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在语言文学中有“从量到质”的能力提升,教师在课堂中要结合学生情绪和注意力去适当的调整课堂气氛,借助网络资源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

1.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领悟力

培养学生将日常所学的语言文字运用到实际当中,需要先从学生对语言文字中的语义、语法等基本理论入手,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其中的规律,进而达到灵活掌握而非“死记硬背”,着重提升学生的领悟分析能力。

例如,《皇帝的新装》中,作者运用简短易懂的童话形象描述了统治阶级的愚昧、自欺欺人的丑陋行为,突出了孩子天真烂漫,不失真心的可贵品质。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难道大人就愚笨到比不上一个孩子的认知吗?对于现代的初中生来讲,基本的性格、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对社会的认识也开始慢慢形成,教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可以在讲完之后增加一个让学生相互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抒发自己在其中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看法。教师可以在旁边加以引导,指出其中的关键点,凡事有因果关系,统治者太过在意自己的身份光环才会被骗子所利用,而大臣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对皇帝性格的了解,以及为了自己利益不愿得罪皇帝的心态,才有了顺水推舟的行为,而孩童则是因为没有这些顾虑,可以纯真地直述事物的客观存在。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分析领悟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石,可以增强学生对其的运用能力。

2.借助阅读感帮助学生学习

古人读书时用抑扬顿挫的语气,一方面是为了读出正确的字音,强调读音的规范性,跟随读音的起伏可以带动学生课堂学习的节奏感;另一方面则是充分呈现了语言文字的美,以及赏文时情感的抒发,促进自身在阅读的同时,走进文字所描绘的场景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以《观沧海》这篇诗歌为例,全文“四字一词,八字成句”的特点,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语义简明扼要,学生通过简单的“拆字、组词、替换”对内容很容易理解。“东”是东行,“临”有登上之意思,“碣石”指碣石山,“以”是将,“观”指欣赏,“沧海”泛指大海。“水”指代海水,“何”是多么的意思,“澹澹”形容宽阔浩荡,“山岛”是山石,“竦峙”指高高的挺立。全文描绘了建安年间,曹操扫灭袁绍回师的路上经过碣石山时,上山观景后的有感而发“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周围耸立着高大的山林石木”此句看似只写实景,实则表达了自己心中那份胜利的喜悦心情也如这海水般滔滔不绝,心境如天地间的大海般宽阔,运用了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日月”指太阳、月亮,“之”是的,“行”是运行、行動的意思,“若”是好像,“出”是指出发、出自己,“其中”是指代眼前的海水。此处是虚景,以虚写意,表达出曹操心里的情和景物相融合,走进一个全新的意境,面前的大海很是宽阔,像是把整个天地都包进去一样,太阳和月亮的运行都似始于这里,这是作者运用了比喻的表现形式,表达了自身心情的升华状态。

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可以先找寻相关多媒体资料,在课堂中播放带有背景音乐的诗朗诵版《观沧海》,让学生对读节奏和诗中情境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诵读一遍,从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曹操当时的心态,逐渐走入曹操的角色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不仅能加深对本课的学习,还能在今后写作中适时借鉴诗句来表达自身情感。

3.培养学生对经典语录的使用

教师在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进行培养时,可以引导学生适当的运用一些经典语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专注语言的本质语义,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力。另一方面运用在日常的交流过程时能点明主题,围绕中心思想描述,更能的对照情景增加感染力。

例如,《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就运用十分广泛,表达了对朋友到来的欢快喜爱之情。“学而时习之”在教学活动中被教师经常提起,用来加强学生的复习意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原文释义是指代的没有圣贤君,现今大多用来表达某人某事的突出成就无人可比。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设计课堂时要结合学生的接收能力,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循环渐进地带领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学习,通过积极有效地分析理解,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掌握其特点,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D].导师:宋秋前.浙江海洋大学,2021.

[2]李彩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知识教学研究[D].导师:倪素平.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0.

[3]李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阅读研究[D].导师:赵霞;王小红.新疆师范大学,2020.

[4]李倩.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导师:武永明.山西师范大学,2019.

3181501908241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阅读教学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训练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