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阅读中立德树人的渗透

2022-03-22 01:45吴晓兰
格言·校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群文立德德育

吴晓兰

人才的道德品质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立德树人教育环境之下,对于基础教育德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应该紧随时代发展,树立育人理念,让阅读教学和德育工作高度融合,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思想,优秀的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处于立德树人背景之下,语文教师需要借助学科教学,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初中语文教材当中,阅读文章内部德育要素丰富,同时,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处于发展关键时期,因此,做好德育工作极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肩负时代职责,将语文阅读、德育知识全面整合,寻找二者之关联,探索高效的德育实施路径。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

(一)生命意识

阅读课堂,不但需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和技巧,还需要对其生活态度进行塑造,让学生幸福成长,生命意识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成长为幸福的人。语文教材当中《秋天的瀑布》属于一篇记叙文,文章内容讲述的是“一位母亲身患绝症,常年忍受病体折磨,精神方面也承受着极大的痛苦,然而对于瘫痪的儿子却精心呵护”,教学过程,应该挖掘课文中的生命意识,通过引导,让中学生产生感恩情怀,面对困难时以坚强意志,勇于面对生活,活出尊严,找到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紫藤萝瀑布》一文内容也与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有关,因为生命永无止境,人在一生难免会遇到挫折、磨难,对待生活中的逆境,应该像紫藤萝一样,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样生活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二)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为德育重要主体,阅读课堂需要教师着重对于此类资源进行挖掘。比如:《邓稼先》课文讲述了“在我国核事业发展过程中,邓稼先做出的贡献,他是民族的骄傲,也是民族的脊梁,他以谦虚、务实的人格魅力,无私奉献着自己的生命,其中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后人学习”。而《我爱着土地》当中,作者描述的爱国之情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即使处于山河破碎的时代,国家命途多舛,然而,诗人却满怀爱国热忱,用文字书写出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

(三)责任感教育

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责任感的人才,当一个人具有责任感时,才能有所作为,并在事业方面取得成功。中学时期,学生价值观初步形成,此时期应该加强责任感教育,这样学生才能肩负国家发展的重任。教材当中《花木兰》向我们塑造了巾帼英雄的形象,主人公不但爱家,而且爱国,深明大义。学习完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的责任心。《岳阳楼记》当中,作者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理想和抱负,体现出古代文人具有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天下为己任之责任感。

(四)真善美教育

阅读教学,还需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分辨能力,可以判断事物真假、美丑。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教学当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讲解《猫》这篇文章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可以外貌取人,凭主观进行臆断,应该同情弱者,待人宽容。学习《出师表》之后,应该教导学生知恩图报、尽忠职守,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五)意志信念

学生意志和信念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讲解方面,应该强化学生忧患意识,在困难当中奋发图强,身处逆境也能勇于向上。学习《孤独之旅》以后,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只有经历磨难,忍受孤独,才能不断成长。

(六)谦虚上进

谦虚不但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情怀,一个人拥有广阔的胸襟,才能成就大事。《送东阳马生序》文章讲解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习宋濂不怕吃苦的品质,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却勤勉好学,历经千帆磨炼以后,终于学有所成。《孙权劝学》文章也蕴含着学无止境的教育素材,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白只有埋头苦读,才能不断增长知识,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利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以德育为核心精选文章

阅读教学过程,群文阅读方法的运用是选择具有相同特点的文章,串联讲解,能够帮助学生高效阅读。需要注意,所选文章应该有共同的主题,相似的特征,或者相同的文体。立德树人环境下,选择《我的母亲》课文,以德育为中心,對于组文合理选择。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母爱的伟大,传达的是亲情的无私。运用群文教学,寻找组文线索,应该先对文章情感展开深度挖掘。作者运用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母亲身边发生的生活琐事,表达自身对母亲怀念之情,也赞颂了母亲的伟大。为了向学生渗透感恩亲情、关爱父母、承担家庭责任、尊重他人、珍惜生活等德育观念,笔者选择《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母亲和书》(赵丽宏)等作品展开教学。

(二)将德育为重点主导阅读

立德树人要求之下,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将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因为群文阅读选文要么是主题相同,要么是文体相同。然而,不同文章却各具特色,不论是哪方面内容,都可以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群文思想,感受写作内容之精妙。《我的母亲》文章当中,胡适通过回忆的方式,将母亲克己奉公、工作劳累、对儿子的关爱等情感表达出来,最终通过怀念母亲传达文章中心。将其和《回忆我的母亲》对比阅读,朱德在描写这篇文章的过程运用两条主线,“一明一暗”,明线是描述母亲的勤劳,暗线是作者的成长历程,刻画了勤劳聪慧、识大体的母亲形象。对比阅读有助于中学生思考,找到母爱相同之处,反思作者在讴歌母爱过程表达手法、描写角度的差异,掌握阅读技巧,受到德育熏陶。

(三)用德育为主题展开评价

阅读课堂,评价是最重要一环,依托德育教学目标展开课堂评价,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找到学生表达的闪光点。比如:《我的母亲》阅读以后,某位学生能够言简意赅地概括出表达母亲品德的几个事件,笔者给予评价“通过你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你阅读过程认真的态度,也能运用灵活的思维,对于阅读内容进行分析,还能表达出自己对于母亲的爱意”。结合学生表现,适度评价表扬,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既能够推进阅读教学的进行,还能潜移默化塑造学生品质,让其受到文章内容的熏陶。

三、注重文字语言德育精神分析

(一)品读文字的魅力

阅读教学中,文字属于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文字内容丰富,能够传达文章信息,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作者在写作过程,通常会将自身情感体验、心理感受添加其中。因此,在阅读教学阶段,教师应该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读文字,感受作者写作初衷,挖掘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才能对于其中展现的德育精神有深入体会。

比如:《芦花荡》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分析“苇子还是……像是天上”展开分析,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描写芦苇的生长,使用了‘钻’这个动词,作者使用这个词进行写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钻不但是对芦苇生长状态进行描写,而且还能反映出芦苇生命力积极向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写作背景,还能分析出“钻”这个词能够表达出面对他国侵略的时候,中国人表现出的拼搏精神,也是文章主人公“老头子”特点的刻画。可见,通过文章语言文字的分析,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文字的用法和作用,而且对于文章蕴含的德育精神也有深刻体会。

(二)感受人物的形象

阅读内容,大多以人或事物的描写为主,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是將作者的价值观、情感以及道德理想传达出来。因此,阅读教学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够让学生感受人物拥有的人格魅力。如果文章描述的是对反面人物的批判,那么,对于人物形象分析,也能够让创作者、读者之间有效对话,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特点,体会其人格魅力。所以,阅读课堂上,文章的分析可以从人物形象方面入手,体会作者情感,让学生受到熏陶。比如:《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的讲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点分析托尔斯泰这个人,探寻其内心世界的丰富性,让学生体会困境可以造就伟人。作者使用精细化语言,为作者呈现托尔斯泰特征,虽然他平凡、凶狠,但是却敏锐独特,分析他的人生经历,能够感受到其对现实批判态度,也能体会出其对艺术的深层次追求。

总之,立德树人环境之下,语文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德育,在阅读课堂对于教材内容充分整合,挖掘其中的德育要素,渗透德育。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德育作为主线,选择群文阅读方式,兼顾学生阅读能力和德育素养的培育。除此之外,阅读过程还需要对文章语言运用和人物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德育精神,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德育目标。

1930501705396

猜你喜欢
群文立德德育
《中国德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