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诗歌本身,定调明情

2022-03-22 01:45刘泽宗
格言·校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意象词语题目

刘泽宗

聚焦诗歌本身,定调明情,应该从以下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

角度一:抓题目

题目是我们初步了解诗歌,走进诗歌的突破口。一首诗的题目往往承载着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或者是主要形式。题目可以读出写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可以读出写作的思路;可以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可以读出作者写作的初衷;可以读出诗歌的题材;可以读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

【应用体验】

比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诗歌鉴赏试题《野歌》,这首诗的题目就蕴含了以下内容:题目交代了写作的地点(野外);题目交代了作者的情感(饮酒高歌)。

比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诗歌鉴赏试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这首诗的题目,我们读完之后,发现题目蕴含了以下内容:题目交代了写作的原因(借酒壮势,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题目同时交代了事件(诗人醉酒);题目交代暗示了诗人的手法(酒,作为意象)。

角度二:看作者

“知人论世”是读懂诗歌的基础。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诗歌创作风格、作者的思想性格;论世,就是诗人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解读诗歌,作者所处朝代的盛衰,作者个人仕途道路是否通畅,都是要考虑的。只有了解作者的这些信息,才能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些信息的呈现往往在诗歌的注释内容里,而像李白、杜甫、王维等这样的名家,就需要我们在学教材内容的时候,多加积累,考试过程中如果考到了,就从我们平时积累的内容中进行知识提取。比如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浪漫;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顿挫;陶渊明品质高洁,向往田园生活等等。

但是在“知人论世”时也要注意,虽然很多诗人同在同一个时代,但是不同的诗人,具有不一样的风格。如陶渊明——高洁闲适(鄙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田园,归隐),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感情浓郁),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遭遇不同,诗情不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清照。李清照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期。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所表达的情感就截然相反。

时代不同,精神迥异。边塞诗是诗歌史上重要的存在。唐朝国力昌盛,崇尚武力。宋朝国力衰微,重文轻武。王昌龄的《从军行》传达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传达的却是无奈和痛苦。

【应用体验】

学过陆游的《示儿》《书愤》,由此知道,陆游生活在南宋危亡之际,是主战派,主张用武力对抗金人,但是他的主张受到了主和派的反对并遭到排挤,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虽然受到打击,但是志向不改。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抒发抗金豪情,以及对主和派卖国求荣的憎恨。

(2018全国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参考答案: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角度三:析注释

高考试卷惜字如金,命题人不会给你无关的信息,只要出现在试卷上的,都是可以用到的。所以对诗歌的注释要认真去读,一定藏有重要的信息,不能放过。注释部分往往会介绍诗人(蕴含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感情);解析疑难词语(帮助读懂诗歌);重点介绍某个诗句(是否使用典故);说某某诗人被贬为xxx之类的注释(诗人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无奈、愤慨等等)。

【应用体验】

(2017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單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注释①解释“清禁”,可以帮助我们考生解读诗意,同时也暗示了苏辙的地位。

注释②对“武林”的解释,并特意指出写作本诗的时候苏轼时知杭州,结合诗句可知,诗句“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中,“月”指的是家乡的月,言外之意苏轼告诉苏辙不要忘记家国。

2.注释③很明显告诉考生本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用典故。帮助考生解读诗歌,从而把握诗人担忧苏辙的思想感情。

角度四:读诗句

(一)诗歌结构要明确,基本特点要知道

诗歌结构、基本特点对我们解读诗歌至关重要。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是以自然段分层。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词分上阕和下阕。其中诗往往前几句写景,后面抒情。词往往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比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上阕分别写了大江、浪花,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下阕通过“遥想公瑾当年”过渡到抒情。

基本特点就是借景抒情。把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有时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有时乐景衬哀情。

(二)抓意象

“意象”是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形象,诗词气氛的渲染,意境的营造都离不开“意象”。诗人的思想情感与众多客观事物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的意境。意象构成意境,意境离不开意象。古人创作诗歌,喜欢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孕育到具体的意象之中,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应用体验】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塵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抓意象:尘网、羁鸟、池鱼、园田、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巷子、鸡、桑树、户庭、虚室、樊笼。

2.定情感: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黑暗的鄙弃,冲出“尘网”“牢笼”,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

(三)抓用典

典故,往往在注释中出现。是诗歌中向考生交代某句诗的来历或者相关故事的词语。使用典故,有时是作者自比的需要,有时是反比的需要。典故的理解,有助于考生解读诗词蕴含的思想情感。

【应用体验】

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①五首(其二)

元好问 (金)

惨澹龙蛇②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③有冤填瀚海,包胥④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注释]①1232年,蒙古军围攻汴京,令哀宗去帝号称臣,将士激愤,杀使者及随从,和议失败。十二月城中粮尽,哀宗只得率兵出京,前往河朔,这就是所谓的“车驾东狩”。第二年正月,金兵与蒙古军在黄河北岸交战,金兵大败。当时元好问留守汴京,目睹了国破兵败的惨剧,写下了这组律诗。②龙蛇:比喻双方军队。③精卫是《山海经》中所载的炎帝之女,因溺于东海,化而为鸟,立志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④申包胥是春秋楚国大夫,其时郢都为吴国等诸侯军所破,他到秦国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王,发兵救楚。

1.精卫填海:古代神话传说,这里是用典故。此处诗人把自己比作精卫,表达自己有战胜敌人、不畏困难、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的决心。

2.包胥哭秦:历史典故,诗人感叹自己有心杀戮却无法挽回,无法向朝廷痛哭,极为伤心,令人惋惜之情。

(四)抓关键词

诗词篇幅都不大,语言简洁、概括、委婉。所以,鉴赏诗词的时候要字字品读,善于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还原诗词画面。快速确定感情基调。那么,抓关键词,主要抓那些可以体现情感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如“愁”“恨”“喜”“乐”“孤”等等。比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常”“病”“独”等词语就把杜甫晚年的那种寄居他乡、身体不好等生活状况呈现给读者)。或者是抓那些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如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颈联借海、月、珠、田、日、玉六种景物,并以沧、明、泪、蓝、暖、烟等词语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给人一种高洁之感)。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诗句中表示语气变化的词语,如“但”“只”“犹”“尚”“惟”等词语。比如李煜的《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只”两个字把李煜那种亡国后的惆怅,物是人非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应用体验】

找出下面诗句中的关键词,并分析表达效果。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愁、悔。表达效果:本来少妇没有离别之愁,还在精心打扮自己。与后面的“悔”形成对比,写出了少妇让丈夫出征的懊悔和自责。

2.表示语气变化的词语:忽。表达效果:将少妇看到柳色想起丈夫的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在具体解读鉴赏诗词的时候,如果能够灵活地从“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聚焦诗歌本身,定调明情,那么一定会在高考考场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13501705249

猜你喜欢
意象词语题目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找词语
来自林间的风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