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圆桌冬奥有我:我的冬奥故事

2022-03-22 22:24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冬奥志愿者北京

从夏奥到冬奥,我是“双奥人”

@ 沈千帆(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部长):

2008年奥运会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当时在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安排全市10万名赛会志愿者和近40万名城市志愿者。他们从112万报名者中选出,最大的年龄有103岁,最小的有6岁的五胞胎。他们是赛会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作为文化、友谊、团结的使者,成为奥运会最亮丽的风景!

2020年4月起,我有幸再次投身到奥运赛事的服务保障中,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的负责人,负责统筹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冬奥村的相关工作。冬奥村是最大的非竞赛场馆,也是赛时运动员们的“家”。我们24小时不“打烊”,为运动员打造一流的生活环境,在公寓设施、餐饮服务、运动休闲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与设计,满足运动员的多元需求。

2022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的居住区、广场区和运行区,对村里的各项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强调我们要提高精准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安全、温馨、舒适的“运动员之家”。1月25日,萨马兰奇主席在参观完北京冬奥村后表示“北京冬奥村是我见过的冬夏奥运村中最精彩的一个。”2月11日下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延庆冬奥村考察,并在运动员餐厅用午餐。巴赫直言:“如果我在您的村子里待上三天,我會再长十斤,这里的餐食太好吃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冬奥村每一名工作人员的无私付出和默默奉献。他们牺牲小我,放弃和家人的团聚,接受近3个月的闭环管理,在家庭和国家之间,选择以身许国,服务大局。

我一直为能成为“双奥人”感到振奋,这是伟大的时代赋予我的伟大的责任,我丝毫不敢懈怠,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努力提交一份让国家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家门口让奖牌换个颜色

@ 高亭宇(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

回顾这届冬奥会,我真的收获颇多:以34秒32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痛快淋漓赢得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飞人大战”,斩获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冬奥会首金;还有幸成为了奥运史上首位开闭幕式“双旗手”。而最难忘的莫过于刷新奥运会纪录夺得了金牌后,看到“冰丝带”速滑馆变成“金丝带”的那一刻,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动让我铭记于心。从8岁开始接触滑冰到现在,我已经“上冰”17年了,一路走来,不断突破身体极限和心理极限,速度滑冰项目追求极致和绝对速度的特点非常对“隔路”的我的胃口,超越自己比超越对手更难。尤其到2018年在平昌冬奥会拿到男子500米速度滑冰首个奖牌时,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大了,就想在家门口让奖牌换个颜色。为了更好地投入训练,最后冲刺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一次家也没有回过,我的教练团队也牺牲了照顾家庭的时间,陪着我一起提高、一起进步。今年春节是我在训练场上度过的第七个春节,因为自己有一个很想达成的目标,所以感觉吃再多苦也值得。比赛前一周,我卸载了手机上大部分社交应用,到赛前一两天,我完全进入“失联”模式,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全身心投入到最后的备战之中。因为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过低谷期,但感谢我的教练团队的辛苦付出和北京体育大学的科技助力,让我度过了最煎熬的时期,蜕变成了更强大的自己。冬奥会结束了,但我的热爱永不停步,这不是中国冰雪人的终点,这是一个新起点。

金牌背后是“纯华班”的全力以赴

@ 李卫(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副院长、教授):

现在回想高亭宇获得金牌的那一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忘我”的释放,这块金牌的获得是我们整个团队长时间倾力付出的成果,大家为此付出了太多……首先,这个成绩背后,有整个“纯华班”团队在体能训练、科研助力、器械准备、康复等方面的辛苦付出,这其中也彰显着北体助奥力量。其次,这枚金牌的“含金量”非常高,速度滑冰可谓是“冰场上的百米”。一方面,它是计时类短距离运动项目,对力量和速度的要求极高;另一方面,它的最终成绩没有外在因素的干扰,完全依靠自身实力,和时间赛跑。再次,我们目标笃定,就是奥运冠军。虽然谁也不敢百分百判定他能夺金,但一直以来就是冲着这块金牌去拼的。从各种指标看,高亭宇赛前都达到了巅峰状态。我们把各个环节做到极致,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只要他站上起点线、顺利完赛,冠军就是我们的。高亭宇冰上技术很好,得益于刘广彬主教练多年的细致打磨,同时他自己的训练主动性也很强。我所负责的力量—速度实验室的核心工作就是要辅助高亭宇赢过所有对手,如“超速训练法”和“三维姿态捕捉系统”等定制化科学训练;为了拿这块金牌,每一个环节都要提前设计好。从夏奥到冬奥,从场地自行车国家队教练到速度滑冰队教练,我将自己二十多年的训练经验和科研积淀用在冰场、用在高亭宇身上,而这个成绩背后是团队人员的艰辛付出,这块金牌是大家共同获得的,荣誉属于整个团队。

有幸成为“双奥”裁判员

@ 王耀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体育教研部}:

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一名体育教师,我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承担沙滩排球计时记分工作,见证了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勇夺亚军的盛况,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束渴望再次服务“奥林匹克”的火苗在我的心里燃烧。时隔十四年后,我又跨界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终点技术官员。服务两届奥运会,我深感祖国的日益强大,也有幸见证了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双奥之城”的辉煌,这是我作为一名体育人的荣耀,更是我作为矿大体育人的荣耀。

冬奥会的执裁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力保障比赛公平、有序、顺利进行,为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拼搏保驾护航,比赛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2022年北京冬奥会折射出我国更加坚实的文化自信,诠释着新时代中国的从容姿态,传递着中华儿女与世界人民“一起向未来”的共同心声。

万里长城踏足下,五星红旗心头升。谈不尽血脉恩情,默默而热泪盈眶。新冠肺炎疫情下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补齐了中国百年奥运梦想的最后一块拼图,展现了人类“更团结”的姿态,更提振了全人类“一起向未来”的勇气。作为一名矿大体育人,我何其有幸服务冬奥,为祖国的荣誉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把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理想,我们一起努力!未来的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成就贡献世界!

让世界感受中国的志愿服务

@ 黄浩轩(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辅导员):

当得知能带领学生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服务工作,我一下子激动起来。2008年,作为大一新生我有幸成为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志愿者,赛事服务的点点滴滴终身难忘。2021年3月,我第一次来到国家体育馆,打着哆嗦在训练馆二楼进行冰球测试活动志愿者报道前的准备工作,活动结束时已经是夏天,我却刚刚脱掉长款羽绒服,但为了冬奥会顺利开展,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馆志愿者领域主管,我带领团队承担着场馆内志愿者统筹前期培训、所需物资的整体计划、协调采购、配送与分拨和激励保障等服务志愿者的工作。我在保障场馆内志愿者物资充足和及时、准确发放的同时,作为与志愿者来源高校联络的协调教师,要确保学校和场馆无缝衔接。场馆里关系到志愿者的每一件物资和后勤保障都经过我的手发放和审核,每日跟各个业务领域沟通上班安排,统筹班车、提前离岗的出馆审批、报送等。同时,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特长,与志愿者学生们谈心谈话、总结和反馈问题……虽然每一件事都很琐碎,但关乎志愿者,容不得半点差错。冰球赛程开始后,从把志愿者学生们接来再到送走休息,我要求自己必须精益求精,因为志愿者的工作非常紧张、辛苦,唯有通过不断优化流程和时间安排,让学生们多睡一会、吃好一点,少些顾虑、多些收获。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来场馆的运动员、观众和工作人员感受到宾至如归的热情和温暖,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中国高质量的志愿服务。

“折柳寄情”演绎中国式浪漫

@ 马明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教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伴随着一首《送别》曲,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126位学生手捧发光的柳条枝,缓缓向鸟巢地屏中央汇聚,通过艺术与科技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以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演绎中国式浪漫情怀。而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北京电影学院演出团领队教师,我当时站在鸟巢观礼台下,看着场上的学生,感到无比自豪。他们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情动于中,倾情演绎,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虽然这个节目只有3分钟,但自接到相关任务起,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历时四个月,从演员选拔、校内排练、校外联排、鸟巢合排,到最终呈现,累计排练时长达400小时以上。一首曲、一束光、一群人、一颗心、一个梦,共同书写着我们的冬奥故事:有在鸟巢联排阶段,不慎摔伤且忍痛排练的表演学院大一学生,短暂养伤后迅速归队训练,如愿与同学一起在闭幕式舞台上美丽绽放;也有学生的父亲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不同的时间,同一个地点,父子两代人为“双奥之城”接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既是父子两代奥运情,更是奉献精神在父子间的传承。这些故事既是我们教学成果的最好展现,也是师生同台的“最美大课堂”。学生们努力把专业表达和艺术表现有机融合起来,同时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融入其中,尽情展示北影学子的专业能力与艺术素养,努力为世界留下令人难忘的“冬奥记忆”,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旗帜上飘扬着我们的荣光

@解天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2019级学生):

每当北京举办重大活动时,公安大学总是第一个响应号召,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校园里一座座重大活动任务纪念碑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看到北京冬奥组委要在公大选拔开幕式演员的通知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2021年10月,我们开始了执旗手团队第一次训练。强度不小的体能训练、三米长重十多斤的旗杆、经常变化的队形,让我们吃了不少苦,每天带着一身汗和两条酸痛到举不起来的手臂回到宿舍,第二天还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训练,尽管辛苦,但每个人都知道,冬奥是国家的大事,我们负责的环节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我们义不容辞!尽管训练很努力,但第一次排列队形时我被分到了替补队伍里,极大的期待和现实的遗憾让我产生动摇,甚至想过退出旗手队伍去参加其他任务。但在同学和师长的陪伴下,我认识到自己想法的自私,替补队员更是团队的最后防线,我们的任务一样重要,于是下定决心要坚定地走到开幕式那一天。第一次进入鸟巢排练时,场上的我们有些手忙脚乱。但当我们和着音乐、举着红旗走到鸟巢中央,那一刹的感动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又一次调整队形时,我被选拔为执旗手,并最终站在了开幕式的舞台上。九十一面旗帜中,只有一面是祖国的五星红旗;但同学们并没有因为没能举起这面意义重大的中国国旗而灰心,国家大事前,公大人早已抛弃小我,无论举哪面旗帜,无论身居哪个岗位,只要所做之事对北京冬奥有所贡献,只要盛会的成功有我们的一份努力,旗帜上就永远飘扬着属于我们的荣光。

温暖绽放,奔赴美好未来

@ 孙泽宇(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2019级学生):

我的冬奥故事从2021年的金秋十月开始。第一次校内训练,得知要到鸟巢开幕式上跳舞,惊喜竟能站上如此宏大的舞台,又担心没有舞蹈天赋能否完成好任务,但经历四个多月的刻苦训练后,我们的动作、情绪、体能储备都有了很大提升,奔赴属于我们的青春绽放。

身处梦幻般的开幕式现场,欢欣雀跃笑迎八方来宾,传达中国文化的厚重与国人骨子里的温良,传递当代中国青年的热烈与奔放,作为东道主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入场式最后,当中国代表队入场时,配乐变成《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鸟巢成了红色的海洋,我们不停呐喊“中国加油”,不知不觉所有志愿者都已热泪盈眶。我相信,参与这场盛事的所有人也都必將终生难忘。

当晚开幕式后,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了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Tessa Maud)的视频。没想到一个简单的互动给她带来了这么多的感动,一次自然的表达引发了同为青年人的情感共鸣。直到现在我们仍在联系。我们相信,冬奥会的热烈虽会渐渐褪去,但这份冰雪奇缘般的友谊必将带给我们持续的温暖,不断加深我们对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的领悟。

犹如一份意外大奖,我万分荣幸地在闭幕式上代表全体志愿者接受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赠送的礼物—一盏红灯笼。这盏灯笼正是所有为冬奥成功举办而默默奉献的志愿者的真实写照:点亮自己,温暖世界。每位志愿者的真诚微笑,每名幕后人员的点滴付出,温暖了这个冬天,让人们见证了北京“双奥之城”的荣光,让世界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气象,让“天下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冬奥志愿者北京
志愿者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