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和创新生态互育共促

2022-03-22 10:36姜泽廷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

姜泽廷

摘 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突出了高校内涵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协同育人、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北京建筑大学按照“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分类发展要求,以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滋养创新生态的“百花齐放”,以创新生态的蓬勃活力涵养政治生态的和谐向上,推动“两个生态”互育共促,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及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强劲引擎动力。

关键词:政治生态;创新生态;互育共促

高校是重要创新主体,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发源地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集聚地,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加强和改善党的全面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充分发挥两态互育共促作用,有利于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内生动力,锻造科技硬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形成清正廉洁、和谐稳定的事业发展新局面。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政治保障

第一,层层压实责任,优化管理模式。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立足深化改革、释放创新潜能,构建科学决策的框架体系,建立高效灵活的管理体系,健全落实执行机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集中优势力量,科学合理分配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不断集聚创新资源。

第二,夯实制度基础,释放创新活力。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部分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已不利于释放创新活力,须加大力度强化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形成有效闭环管理,不断优化和净化政治生态,兼顾质量和效率,让认同尊崇制度、执行捍卫制度的政治生态为高校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第三,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加强组织建设,发挥领导班子和各级党组织的示范引领效应,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树立正确导向,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懂教育、善治理的管理干部队伍。选优配强院(系)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紧密结合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等重大任务,激励广大干部勇挑重任、苦干实干,创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优化干部及教学科研人员等创新主体的成长环境,引育创新人才,壮大创新主体。

第四,建强评价系统,推动创新发展。坚持以推动落实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发展为总目标,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重点深化人才选拔的招生制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关键领域的综合评价改革,抓实高校分类发展的政策执行、改革举措和项目实施落地见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融合在一起,推进科教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产出效率和质量。

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及国际交流合作的强大动力

第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要构建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建设扎根中国大地、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必须要把创新理念落实到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以加快构建充满活力、运行高效、开放共享、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根本,运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发展轨迹,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聚集世界一流人才,营造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创新机制,以创新发展激发办学活力。另一方面,要根据新时代的新特点,注重用制度管党治党,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坚持管用有效原则,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废止不适应的规章制度,加强自我监督,狠抓制度落实,培育“风清气正”的良好党风。

第二,加強人才培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统筹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良好教风。

第三,推动科学研究创新。坚持“创新引领、支撑发展、突出特色、深化改革、开放协同、追求卓越”的理念,提升高校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作用,发挥源源不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创新生力军的优势,用科研实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原动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硬实力,真正做到基础研究真有发现、技术创新真解决问题、成果转化真有效果。通过推动科学研究创新,打造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高地,培育“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良好学风。

第四,夯实管理服务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新时代的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大任务,在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中,必须强化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创新管理服务,确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和“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建设智慧校园,实现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主动为师生办实事,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通过创新管理服务的理念方式,促进形成“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良好作风。

政治生态与创新生态互育共促,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大动力

近年来,北京建筑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党委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党建引领”与“创新发展”两大战略,着力推动政治生态与创新生态互育共促。学校的科技硬实力、文化软实力与办学治校治理能力得到持续提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首都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和支撑。学校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强化“四风”引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学校以党风建设为根本,厚植政治生态之根,以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为重点,打造政治生态之林,营造清正廉洁的从政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标对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不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把教风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德育人能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三师’人才”,把建设优良学风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密结合,营造勤奋好学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持续推动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和管理人员不断强化责任担当,为学校创新治理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

第二,“四体”同向发力,培育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与首都创新生态系统,以城市科技园和未来建筑技术产业园为依托,全校参与并引入政府、产业、国际等资源,创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创新体系、人才队伍体系、国际合作体系,培育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培养首都规划建设急需的优秀“三师”人才,构建产教融合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聚焦学科交叉融合,打造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院三大新型机构和各学院、各研究院所、校办产业“前中后场”大科研组织体系。优化高层次人才分类发展体系,完善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和评价机制,构建人尽其才的人才队伍体系。聚焦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国际化科技文化交流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新格局。

第三,“三力”突出,有效聚合,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学校以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厚植百花齐放的创新生态,以创新生态建设的丰硕成果凸显验证政治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效,科技硬实力、文化软实力与办学治校治理能力有效聚合并得到持续提升。学校受邀参加“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事业发展专场并作主题发言;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工委、北京电视台为学校拍摄制作专题片,展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经验做法。学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获得嘉奖,荣获2018-2020年度“首都文明校园”称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连续三年获评“平安校园”考核优秀等级,获评“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

一是锻造科技硬实力,学校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迈上新台阶。聚焦服务北京市总规、核心区控规、副中心控规落地实施,发布《北京建筑大学服务首都功能定位行动方案(2021—2025)》,主持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钢结构体系抗震实验等66项重大工程项目,设立校地共建实验室,与行业龙头企业党组织形成战略合作。成立北京城市保护与更新研究院,承担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编制等任务,与西城区共建全市首个“北京老城保护更新基地”,在服务首都城市建设发展重大需求和城市更新与未来建筑技术中提供“北建大方案”,分享“北建大经验”。

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学校文化建设跃上新境界。传播“北建大声音”,讲好“北建大故事”。在中央级、北京市重要媒体展示学校改革发展成就,在校园媒体讲述北建大人的奋斗故事,凝聚发展正能量。构建校友与母校“发展共同体”,培育校友文化。构建“通识课程+美育教育+文学修养”三位一体人文素养培养体系,深入挖掘百年校史精神,推进爱生文化浸入人心,全方位营造学生成才良好环境和氛围。打造有建筑特色的思想文化高地,探索文化传承创新的途径和模式,提高建筑特色文化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是提高办学治校治理能力,学校治理水平实现新跃升。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形成以《北京建筑大學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运行高效的规章制度体系,推进机构改革,提升议事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健全现代科学的治理体系,“学党史、三风行动”专项指标考核体系制定完成,多批次推出办实事项目,创造良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强师生获得感;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教师学生一张表”数据共享共用。完善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和教代会、学代会、研代会功能发挥机制。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制定“1+10+8”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实体建设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与智慧教学监控中心,建成大数据应急指挥中心,夯实了安全稳定工作基础。

本文系北京市党建课题研究会2021年度A 类(重大课题)课题“高校政治生态与创新生态互育共促机制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成果

(作者系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

jscpu202203231053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党史视野下的“政治意识”演进历程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当代反腐败进程中政治生态治理之研究
政治生态宏观外部环境优化问题探析
政治生态治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以全面从严治党护航政治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