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需要爱心与智慧

2022-03-22 19:18李祝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班规排练笔者

李祝意

一、案例回放一——“排练风波”

为了庆祝孩子们的节日,一年一度的“六一”文艺汇演在紧张的准备当中。周三下午最后一节的自修课,笔者班开始排练由学生自己设计与表演的环保时装 show,为了追求舞台效果,有几组学生安排了男女同学手拉手出场的环节。让笔者意想不到的是,轮到小黄出场时,他忸忸怩怩起来,死活不肯拉学习委员小韵的手。看到他小脸涨得通红,笔者知道,在四年级的学生心里,性别意识有了一定的萌芽,片面夸大这种认识反而对异性交往有抵触情绪。一旦不把他的心态调整过来,在后面的排练中其他学生恐怕会有样学样,发展下去会不利于学生日后的交往。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有思想、有情感,要运用教育的智慧来引导,而不能用教师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强压下去。笔者笑了笑,大方主动地拉起小黄的手,走了一次臺步,笔者笑着问他:“老师是女的,你是男的,但老师爱我们全班同学,同学们也爱老师,这有问题吗?”他说:“没问题。”笔者又调侃了一句:“拉手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表达爱情也能表达友情,在这个年纪就不敢拉手才不好呢!”听了笔者的话,几个女学生忍不住笑了,气氛顿时缓和下来,面对笔者坦然清澈的目光,小黄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后面的排练出奇得顺利,笔者知道在对待异性同学的相处上,学生们也有了自己新的认识。

二、案例回放二——“以爱育人”

小刘还未来笔者班之前,笔者一直庆幸带了一个比较好的班级,学生在德育班务月考核上几乎是全年优秀。这要归功于从一年级起就建立起来的井然有序的班级管理机制,促成了学生比较好的行为习惯。班里基本上都能做到自主管理。但这种风平浪静却随着一名插班生小刘的到来戏剧性地被打破。小刘是四年级插班进来的一名男生,他和别的学生不同的是对班上的同学和班级事务从不关心。每天同学上课时他睡觉,每次轮到小组值日,他都袖手旁观,甚至跑出去玩。班级违反纪律的名单上总少不了他的名字。他甚至用图钉把班里的窗帘钉在墙壁上,理由是觉得班里光线太强烈了;爬上学校围墙摘还没有成熟的小芒果当子弹用来砸同学玩;鼻涕揩到墙上;出入校门从来不带学生证等。许多学生都在笔者面前指责他的不是,几位班干部也时常说他是班里最难管的一个。按照班规的奖惩制度,小刘所在的小组无论学习、卫生、行为、纪律总分都是倒数第一,需要被罚做一周的值日,并要在下周一班会课上作出检讨。可是,第二周、第三周,小刘依然课上说话、自习过位打闹、不交作业、校内乱丢垃圾,量化总分依然在倒数第一名。同组同学有意见:“老师,我们不要跟小刘同组,我们都讨厌他,要不然我们组得天天扫地,周周检讨!”

面对小刘,笔者认识到:贴在班中那张班规不是万能的,班主任靠一纸班规不能一劳永逸。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有思想、有感情,重视学生的纪律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像小刘这样的学生已经不是靠简单的扣分、惩罚就能解决问题了。于是,笔者把小刘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深入了解后,笔者才知道:小刘家庭背景很特殊,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离婚了,他是跟着奶奶长大的。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没人接送,需要自己一个人穿过几条街道回家,晚上都是自己在家睡。据他奶奶说,他打小学习就不认真,作业不做,上课讲话,带零食到学校吃,不穿校服不带学生证,自习课过位,不讲卫生等。这样的学生,几乎是集所有学生的缺点于一身,怎么会把班规校纪放在眼里呢?笔者想:缺失了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缺少的不正是关心与爱吗?如果不走进他的心里面,触及灵魂,任何教育都不会收到成效。

于是,笔者改变了策略,真诚地找他谈话,对他说:“平时批评你很多,可能你以为老师会很讨厌你,其实你是老师心底里最心疼的学生,因为你缺少母爱也缺少父爱。我也是个母亲,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老师无法改变你的家庭,无法改变你的父母,但老师希望你成为一个快乐的男孩,朝气蓬勃地生活,勤奋刻苦地学习,快乐健康地成长,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呀!对于不幸的经历,有人把它当作自强、要为自己争一口气的动力,也有人会把它当作堕落的借口。”在这一次谈话中,他望笔者时的目光出现了一丝光彩。从此以后,笔者确实给了他特别的关爱,他的破书包笔者主动给他缝好了,发动全班学生主动跟小刘玩,经常关注他的一丝微小的闪光点。在他的一次生日中,笔者特意到他家中慰问他时,他哭了。此后,他开始明显好转,不久,他开始主动参与班级劳动,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融洽起来,课上听课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日常违纪日渐趋无。成绩由班里的倒数第一名到班里的三十二名,前进了八名。班级秩序也基本回到了正常状态。

教学生涯十五年,做班主任十五年,从“无规矩不成方圆”,到“严而有智”,到“严而透情”,学生在成长,笔者感觉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笔者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心智末发育成熟的末成年人,发生的情况无法预料,个案也会复杂多变。如果班主任工作用固定的模式方法去论断可能过于肤浅。通过这两则教育案例,笔者想表达的是,真正的班主任工作,是教师施与爱心和运用教育智慧引领学生走向成熟、走向完善、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的过程。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班规排练笔者
My New Year Wishes
新年晚会
老师,别走……
两个大忙人
神奇的班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班规“七问”
好班规应守护学生心灵成长
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