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药剂桶混拌种为核心的绿色用药技术对水稻主要病虫的防治效果

2022-03-22 23:49张春云朱凤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5期

张春云 朱凤

摘要 研究以常规喷雾用和种子处理用2种剂型多种药剂进行桶混拌种为核心,大田采用生物源药剂,配合必要化学药剂的水稻病虫全程绿色用药技术。2019、2020年试验结果表明,复方药剂拌种对纹枯病防效优异,且水平扩展盛期推迟20 d左右。对稻瘟病控制时间长、效果好。对纵卷叶螟防效优异,五(3)代防效为98.25%,第4代仍达83.86%。螟虫防效较好,对二化螟第二代保穗效果仍达20%左右。由于其防效高、持效期长,大田可使用生物农药为主,减轻了中后期化学用药压力。

关键词 拌种;水稻病虫;噻呋酰胺;异噻菌胺·肟菌酯;氯虫苯甲酰胺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5-012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3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ntrol Effect of Green  Pesticid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ith  Mixing Seeds in a Variety of Pesticide Barrels as the Core on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Rice

ZHANG  Chun-yun1,  ZHU  Feng2

(1.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Yizheng, Yizheng, Jiangsu 211400; 2.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Jiangsu, Nanjing,Jiangsu  210000)

Abstract In this study, 2 kinds of pesticide mixtures were used as core of conventional spray and seed treatment, and the green technology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was applied in the field with biogenic chemicals and necessary chemicals. The test results in 2019 and 2020 showed that seed dressing with compound agent had good control effect on sheath blight, and the peak period of horizontal expansion was delayed by about 20 days. The control time of rice blast was  long and the effect was high. The control effect on leaf roller was good. The leaf protection effect of five (3) generations was 98.25%, and that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was still 83.86%. The control effect of stem borer was good, and the effect of ear preservation on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hilo suppressalis was still about 20%. Because of its high control effect and long duration, biological pesticides could be mainly used in the field, which reduced the pressure of chemical drugs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Key words Seed dressing;Rice pest;Thifluzamide;Isotianil·trifloxystrobin;Chlorantraniliprole

基金項目 “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NY-088);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项目(BRA2019314);现代农业-重点及面上项目(SBE2018310278)。

作者简介 张春云(1974—),女,江苏仪征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与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研究员,硕士,从事植物保护研究与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4-02

仪征市地处长江下游,温度高、湿度大,水稻病虫害种类多、常年发生程度重、防治压力大,少的年份大田需用药3~4次,多则6~8次。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的紧张以及农产品安全监控的加强,急需发展简便易行、省时、省工、节本、绿色、安全、高效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为此,根据筛选、推广氰烯菌酯、吡虫啉、噻虫嗪等一批高效种子处理剂[1-7],迅速控制机插秧恶苗病、稻蓟马严重为害,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得到了广大农民认可的启发,笔者提出这样的技术路线,即用当前高效药剂噻呋酰胺、氯虫苯甲酰胺、三氟苯嘧啶喷雾剂型SC与异噻菌胺·肟菌酯种衣剂型FS进行桶混拌种,大田喷施生物源农药,后期关键时期,配合少量必要的化学药剂使用,探索水稻病虫全程绿色用药防控的可行性,以期减少大田化学用药次数,并达到农药减量之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水稻品种

试验田位于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粳稻)和月塘镇(杂交稻),单季稻区。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扬稻1号、两优0367。

1.2 试验药剂

种子处理药剂:24%噻呋酰胺SC(陶氏杜邦公司),28%异噻菌胺·肟菌酯FS(拜耳公司),20%氯虫苯甲酰胺SC(杜邦公司),三氟苯嘧啶等SC(杜邦公司),18%多·咪·福美雙FS(安徽丰乐公司)。

大田防治药剂:金龟子绿僵菌80亿孢子/mL OD(重庆聚立信公司),24%井冈霉素A水剂、6%春雷霉素WP、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武汉科诺公司),0.5%藜芦碱可溶液剂(杨凌馥稷公司),6%井冈·嘧苷素水剂EC(浙江桐庐汇丰公司),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25%吡蚜酮WP、20%甲维·茚虫威SC(江苏东南植保公司),40%三环唑SC(江苏稼穑公司),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先正达公司),9%吡唑醚菌酯CS(巴斯夫公司),19%啶氧·丙环唑SC(杜邦公司),25%吡蚜·噻嗪酮SC(江苏安邦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处理分种子处理和大田喷雾防治两部分(表1)。

1.4 试验方法

5月22日人工拌种,药种质量比1∶25。5月23日落谷,小苗塑盘育秧标准,粳稻用种每盘150 g,杂交稻50 g。6月18日小苗人工移栽,粳稻30盘/167 m2,杂交稻20盘/167 m2。

按本地生产上统一要求,分别于防治适期进行用药防治。使用泰州产“飞天”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用水量为450 kg/hm2。

1.5 调查项目与方法

1.5.1 病虫害。

按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应用手册》(ISBN 978-7-10914986-1)相应病虫调查方法进行。

1.5.2 安全性。

落谷后目测出苗情况,出苗后直至移入大田生长期,定期或不定期目测叶色、株高等,与空白对照区比对,评估对水稻的安全性。

1.6 数据处理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评价试验中各处理间的效果差异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复方药剂拌种的处理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2019年,病害重发,播后68 d(7月30日),空白对照区平均病穴率91.57%,病株率达86.93%。由表2可知,复方药剂拌种的处理(T1、T2)防效高达100%,其中纯拌种处理药后89 d下降至84.14%,虽然显著低于种子+生物(T2)95.75%防效,但仍极显著高于同期的常规生产处理(T4)64.95%防效。药后103 d,T1处理防效下降至65.51%,极显著低于T2、T4处理,其中常规生产处理(T4)防效上升至79.27%,种子+生物(T2)为78.08%,两者间无显著差异。2020年试验结果基本同上,新增的种子+生物+化学(T3)处理防效仅比T2、T4高不到5百分点,三者间防效也无显著差异。

2.2 不同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复方药剂拌种的处理对叶稻瘟防效高。2020年,粳稻叶瘟重发。由表3可知,药后73 d(8月5 日),也是大田第一次药后5 d,纯种子处理(T1)、种子+生物(T2)、种子+生物+化学(T3)3个处理对叶稻瘟均表现出非常高的防治效果,保叶防效分别达96.49%、98.67%和98.87%,病指防效分别为98.94%、9961%和99.66%,相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常规生产防治(T4)处理(65.36%、73.40%)。

复方药剂拌种处理对后期穗颈瘟仍有较高防效,防病持效期长。2020年水稻破口期遇雨水,穗颈瘟又暴发。药后115 d(9月17日),进入发病盛期,纯种子处理(T1)防效仍达65.83%,破口期采用必要的化学药剂防治的处理效果最高,即种子+生物+化学(T3)处理防效最高,达88.82%,其次常规生产(T4)处理为82.06%,种子+生物(T2)为7236%,4个处理间防效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2.3 不同处理对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复方药剂拌种处理对纵卷叶螟防效高、持效期长。2019年,南方迁入的虫源在周边杂草上和早栽稻田为害繁殖后,第3代迁入移栽后的试验田为害,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复方药剂拌种2个处理(T1、T2)药后68 d防效分别达92.71%、100%,极显著高于常规生产(T4),药后80 d时,纯种子处理(T1)防效仍高达9825%,与大田生物药剂(T2)处理99.71%差异不显著。药后112 d,六(4)代为害定局调查,复方药剂拌种处理仍有较高的防效,达83.86%,与种子+生物(T2)的84.58%和常规生产(T4)的82.00%差异不显著。

2020年,五(3)代防效及差异趋势基本同2019年。但六(4)代为害定局时,纯种子处理(T1)防效仅为20.67%,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大田用药防治的处理,其中种子+生物+化学(T3)防效最高,为85.72%,其次为种子+生物(T2,76.76%),常规生产最低(T4,70.83%),但三者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2.4 不同处理对其他病虫的防治效果

对二化螟有一定的防效。秧田由于覆盖无纺布15 d,避开了一代产卵期(5月28日左右),无法评估一代防效。二代成虫(7月26—28日盛发)从周边稻田迁入杂交稻试验田为害,调查结果表明,药后90 d,复方药剂拌种(T1)二代保穗效果仍为21.82%。

稻飞虱、稻蓟马、恶苗病、稻曲病等病虫发生轻,未能得出各处理防治效果。

2.5 不同处理对水稻安全性

落谷出苗、揭膜,直至移至大田生长期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目测表明,4个处理的水稻在出苗率、叶色、株高等方面与空白对照相比,未发现有明显差异,表明試验中使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大田喷雾用悬浮剂型(SC)与种衣剂型(FS)进行桶混拌种,在该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2019、2020年试验结果表明,复方药剂拌种对纹枯病、稻瘟病、纵卷叶螟防效高,持效期长,其中纹枯病、纵卷叶螟拌种防效与何东兵等[8]、于居龙等[9]结果基本相似。由于防效高、持效期长,有效减轻了中后期化学药剂用药压力,是技术路线中的关键。纹枯病严重发生的年份或田块,种子处理后,大田一次生物药剂主治,一次兼治(主治稻曲病)即可控制为害;纵卷叶螟六(4)代中等或以上发生程度时,特别是直播稻、机插秧等迟熟稻田须加施一交化学药剂。稻瘟病轻发区,拌种兼治即可,重病区和感病品种,破口期须采用一次化学药剂,可提高保穗效果15百分点。

该复方药剂拌种对二化螟也有效果,因此生产上可兼治大螟;何东兵等[8]报道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防效88%~100%,王玖等[10]研究表明,异噻菌胺·肟菌酯拌种对恶苗病防效可达75%~85%;,这些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采用此防控技术路线,不但一药多治,还可达到防治关口前移、药等病虫、压低前期基数、减少用药次数之目的,中期采用生物药剂,后期针对二代二化螟(杂交稻)、穗颈瘟、纵卷叶螟、褐飞虱,配合必要的高效低毒化学药剂使用,可有效控制全程病虫害为害,比常规少用药1~2次,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春云,卢毅,张桥,等.不同药剂·方法和时间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4, 42(9):2590-2592.

[2] 张春云,李红,赵元明,等.机插秧粳稻恶苗病重发原因及控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  44(9):131-133.

[3] 唐涛,刘都才,刘雪源,等.噻虫嗪种子处理防治水稻蓟马及其对秧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299-305.

[4] 沈丽丽,陈翠芳,陈芳芳,等.氰烯菌酯等药剂防治水稻恶苗病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382-384.

[5] 李鹏,穆娟微.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J].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15):130-131,136.

[6] 黄红霞,吴良军,陈环球,等.吡虫啉·戊唑悬浮种衣剂防治水稻蓟马试验[J].湖北植保,2018(6):4-6.

[7] 梅爱萍.不同拌种剂对水稻蓟马、稻飞虱、恶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5):17-18.

[8] 何东兵,朱友理,吴佳文,等.不同药剂拌种对水稻穗前病虫害的控制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4):601-604.

[9] 于居龙,张国,缪康,等.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农药学学报,2019,21(3):300-308.

[10] 王玖,魏伯奇,王佳林,等.不同剂量的肟菌酯·异噻菌胺种子包衣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J].湖北植保,201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