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融合发展研究*
——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

2022-03-22 13:18
大众文艺 2022年5期

孙 可 桑 懿 陈 帅 王 舒

(1.2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 066000;3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0;4.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近年来,河北省将旅游业纳入全省调整振兴规划,作为战略产业来培育;与此同时,秦皇岛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求。现今作为当代城市文化重要载体的公共艺术日渐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历史的显影、文化的传承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应伴随文化都市的创新和可持续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姿态,将公共艺术融入秦皇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对城市的繁荣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公共艺术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述

(一)中国当代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这一文化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1965年美国成立以“向美国民众普及艺术”为宗旨的国家艺术基金会,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所有建筑项目1%的投资必须用于雕塑或环境艺术(即“艺术百分比”计划)。这一概念引进中国后在大陆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基本同步,1980年,被认为是现代中国公共艺术重要里程碑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壁画落成;2008年,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建设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艺术设施建设的政策”,强调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早期的公共艺术被认为是城市雕塑、环境艺术的解读,至此完成了关注真正的公共文化、社区文化,形成自下而上的公共艺术机制。

公共艺术是一种与公共性、公共空间息息相关文化形态,它不仅包括建筑景观、壁画雕塑或者某一城市中的构件,还包含了文化事件、文化展演以及文化交流等能够促进文化沉淀与生发的胚芽。公共艺术不仅具有基于公众属性的艺术价值,还通过艺术媒介反映出人与环境、人与文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出新的社会价值。归根结底,当代公共艺术除了以静态的形式设置在公共空间、为公众生活与公众审美提供艺术化场域之外,更重要的是强调其文化属性与地缘属性,使城市文化抒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及生长性。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含: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以及农村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public culture service)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较早,是公共部门面向社会所提供的各类文化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公众文化需求。19世纪后期,德国政策学派率先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概念,自此发达国家开始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进行探索。我国的公共文化需求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经过不懈地寻求发展,河北省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健全,文化惠民活动与数字文化供给形式多样,2022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经调研,本研究发现我国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多从构成出发,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角度围绕制度建设、财政扶持、人才支撑展开。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前提下,以当代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性研究为背景、坚定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文化事业研究为支柱、促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政策目标的探索与分析颇具建设性。

二、基于河北省公共艺术所存在问题的思考分析

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实施主体主要为政府机构,艺术作品多体现一种公益性与国家意志,作为国家政策和精神文明宣传的独特载体发挥其社会职能。在此背景下,河北省公共艺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忽略城市建筑环境关系的合理性

城市的重要建筑与设施能够代表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与气质,有必要被公共艺术视野所关注、并纳入公共艺术规划与设计的考量范畴。而河北省由于处于公共艺术发展的初期阶段欠缺对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环境合理关系的关注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艺术家在公共艺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较低,仅在部分城市雕塑、城市景观项目中有所体现,而在整体城市设计与建筑配套的公共艺术设施设计中往往缺席,致使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有较为明显的建筑依附属性,欠缺现代科技与艺术形式的具体实践,未能做到在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契合建筑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个性化、多样化的艺术表达。

(二)缺少地缘文化、公众意念的表达

单一标准的项目管理方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公共艺术项目实施的公众属性。一方面,部分公共艺术设计欠缺地缘文化的诠释、公共艺术可以作为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体系以及创造空间的主题线索的意识,人文历史和生态文化的断层造成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的个体化创作比比皆是,忽略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环境与艺术寓意的关联性,以及城市因缘、特征与辨识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部分公共艺术设计中公众意念的缺失导致其民众关注度、参与度以及影响度不高,对思想文化与价值文化诠释的不足致使其难以与民众产生共鸣,这也是由于此类公共艺术项目未能深度关注民众的精神状态与审美诉求,未能将城市文化与居民生活共同融合,未能映射出城市社会环境与民意民生等民众需求。

(三)审美教育、价值导向凸显的不足

公共艺术置身于公共空间环境中必然形成创作者与民众之间的互动,由此产生引导审美与价值取向的功用。而现今部分公共艺术项目存在主题内容与表现形式程式化的问题,且艺术的审美观赏性与公众生活服务的功能性脱节,造成公共艺术与民众现实生活的适配度较低,其艺术教育功能达成形式生硬、效果较差的现象。另外,经调研发现河北省多数地区基层社区少有真正意义上公共艺术的介入,以秦皇岛市、邯郸市和邢台市为例,公共艺术的主要项目多集中于市区繁华地带如商业区、大型公园,普通居民社区鲜少出现,社区居民接触的公共服务内容多以体育健身器材、儿童娱乐场地,以及休闲座椅或庭园、喷泉瀑布假山等景观为主,只做到基本的美化环境、便捷生活,并未让民众真正感受到艺术生活、心灵美育的哺育,对于传播当代艺术、传承社区历史和地方精神、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并未起到太突出的改观作用。

三、公共艺术与秦皇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路径

基于河北省城市公共艺术现状的背景,秦皇岛市可从以下角度出发,寻求公共艺术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一)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作为与人民群众最紧密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公共艺术设计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除了具备满足公众心理、生理的或审美、精神的需求,吸引大众参与公共空间、创造优质的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深入体验城市空间等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功能之外,其更重要的内涵是“成教化、助人伦”的宣传与教育、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同时,立足于其社会学属性及地方文化语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城市形象有利于中国特色文化城市建设。

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深入研究得天独厚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并以创新的形式与表现方法将其传承与发扬,既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秦皇岛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长城文化、歌颂忠贞爱情的孟姜女传说、寓意吉祥的山海关太平鼓、传承千年的昌黎地秧歌等,都可以作为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内容主题,提取色彩特征、艺术造型,在阐发城市自身文化语义的基础上融合时代元素、新兴媒介进行创新,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以当下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传统,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且独具创造力的“大气象”公共艺术作品同样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对于文艺精品创作、文化知识传授、文化传播与传承服务体系的构建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可谓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参考先进城市公共艺术项目工作思路流程

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河北省在公共艺术法规方面可参考美国“艺术百分比”政策,除台湾外,大陆也有许多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借鉴,通过立法确定将市政府工程经费按照一定的百分比用于公共艺术项目。秦皇岛作为地级市则需要进一步落实并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的建设,在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保障公共艺术项目建设的有序性、合法性以及持续性。如向费城、爱兹堡等城市学习经验,成立专门的协会组织来协助政府对公共艺术项目进行规划实施和监管维护,协会中除政府官员、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外还要包含普通市民或社区代表以及艺术家;项目的实施通过“调研-走访-表决”三个步骤之后才能投入建设;开通沟通渠道,项目调研、评估到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充分听取群众、艺术家等非施政主体的意见,政府从单一管理职能扩充到全面服务职能。

在具体设计实施角度,公共艺术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的重点是艺术的审美观赏性与为公众生活服务的功能性相契合。华盛顿市政府依据公共艺术百分比条例,建立了包含艺术品银行计划、社区艺术推动计划、地铁艺术计划在内的公共艺术计划,有效推动华盛顿公共艺术与公共服务的发展。秦皇岛可借鉴其成功经验并灵活操作模式,在主干街区、海边景区以及居民社区等地全方位、多角度地增强公共设计及环境的人性化和艺术化设计,如从“森林城市”“滨海康养”“玻璃工业摇篮”等主题中提取典型元素及色彩,有机融入公共艺术计划与公共艺术设施的设计当中。让公众的身心健康、娱乐交往以及审美素养在多元的公共艺术服务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与丰富。

(三)文化服务、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共同发展

优秀的当代公共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完整展现城市的文化历史面貌、彰显城市品格与城市精神,还能进一步带旅游资源发展;通过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的融合能够在促进文化传播、文化娱乐以及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有效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整体效益相互转化、共同发展,促进城市凝聚力与综合实力的提升。

具体实施需要改变零散化、碎片化的单一艺术形式,以“总分”的主题形式系统规划城乡公共艺术与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艺术门类中的重要体裁——壁画艺术为例,美国费城、法国里昂、韩国首尔梨花村、中国北京怀化大水峪村,都是公共艺术与文化服务、城乡建设结合的优秀典型,带来了极高的文化效益,秦皇岛作为冲击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可在非遗文化、海洋文化、康养文化等主题整体规划的根基上开枝散叶,如康养文化中:山海关区的长城文化主题;北戴河新区的湿底公园与候鸟文化主题;昌黎、卢龙县的葡萄种植采摘与葡萄酒文化主题……都可作为公共壁画作品的创作素材,围绕主题还可配套规划文娱活动中心与文艺展演、城市家具、乡村公共设施等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共同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让公共艺术与服务在文化内蕴的根基上蓬勃发展,让居民获取审美享受的同时产生文化认同感及自豪感。

结语

公共艺术文化传播、文化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今天的中国更加重视文化的整体生态的思考。从内容挖掘到经验学习,从重视交流到共同发展,河北省与秦皇岛市独特的区域特征与文化内涵决定了将公共艺术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型发展未来方向极具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我们希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传达出创造性的声响,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