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23 06:52袁红波李妍玮
科技视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法知识点

袁红波 李妍玮

(山东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0 引言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将知识点进行重排,设置与各知识点相契合的任务,学生执行、完成任务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包办一切、代替学生思考不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任务,进行自主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科学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实现统计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1 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互动不足

目前,教师通过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统计学的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仍然没有改变,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每节课都是重复着教师讲和写、学生记和抄的固定模式,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主动性差。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不足,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专项训练,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1.2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传统的统计学讲授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统计图表展示、统计指标、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综合评价、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内容。其中属于描述统计学的部分,如数据的搜集整理、统计图表显示、统计指标等,很多学生在初高中的数学中已经接触了很多,但高校教师仍拿出较大比例的课时进行讲授,这对于统计专业学生来讲是有必要的,因为毕竟需要为他们很多相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但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应在有限的课时内把讲授内容更多侧重于统计分析方面,尤其不能忽略推断部分,培养学生的推断统计思维模式。

另外,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没有注重挖掘传授每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内在的统计思想,更多地强调每种统计方法的公式、操作步骤等机械化程序,导致学生认为统计就是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硬套公式,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对于计算的结果也解释不清楚。教师应注重挖掘传授统计思想、统计原理,只有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提高统计思维和素养,才能在实践中灵活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并加以运用,真正达到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目的。

1.3 实践环节教学薄弱

统计学的特点是公式多、概念抽象,如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两类错误、方差分析、拟合度等,如果不结合实践应用,学生是很难理解透彻的。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课时一般比较少,在50学时左右,一般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学生的理论性课程安排较满,实践性课时被挤得寥寥无几,老师一般的做法只能是课堂上强调动手能力很重要,让学生课后自己挤时间去实践,课堂时间拿来讲授理论,但大部分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根本不会抽时间进行实践锻炼,所学的统计方法就很难学以致用,导致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了。

1.4 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陈旧

统计学课程考核形式目前基本上是闭卷笔试,题型包括判断、选择、计算、简答等,这种考核形式只能考查学生对统计学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无法考查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统计软件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应对这样的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学生在期末考试前进行硬背概念、死记公式等短期突击复习就能轻松过关,甚至取得不错的成绩,导致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统计素养很难得到提升。

2 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统计学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后续核心课程开展的基础。

该课程详细阐述各种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而这些都是各专业领域在后续工作实践中进行定量研究需具备的基本要求。统计学课程知识体系完整严密,内容繁杂,概念比较抽象,计算相对复杂,学生理解、记忆起来难度较大,加上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呆读死记,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和培养,很多学生迟迟不能入门。往往课程还没进行到一半,很多学生就因为觉得本课程枯燥难懂而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也给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中的知识应用带来了困难。这种局面的出现,责任不在于学生,而在于不合理的教学方法。笔者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实践证明,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指导思想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统计学教学方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启动学生运用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活动,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共鸣,实现师生思维的同步,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它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的充分展现,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线的全新统计学教学理念,实现了统计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实施的教学设计

根据当前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结合该课程特点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特点,设计了统计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基本流程。首先由教师根据讲授的知识点设计驱动式教学任务;其次,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围绕任务目标开展交流分析和写作,完成任务;再次,学生对任务成果进行分享和展示;最后,教师进行课堂知识总结,师生针对任务完成情况共同评价和反思。

3.1 设计驱动式教学任务

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和前后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对统计学课程的章节内容进行划分,对各章节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根据知识关联性进行重新组合和设计,进而生成一个个具体的驱动任务。在设计每项任务时教师要注意,在内容层次上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而对整个统计知识系统又要有完整的逻辑关系解释。要实现这一点有赖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师应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层层分解到课程各章节知识点,进行任务与知识点的绑定和串联,各章节知识点的罗列和组合有了层次感,整门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更加清晰,任务驱动才能得以有效实现。在设置任务时,是采用封闭任务还是开放任务,简单任务还是复杂任务,均取决于课程教学内容本身。

教师在课前以多样化的形式向学生布置相应的驱动任务,可以以闯关等形式督促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帮助学生复习、回忆要用到的已学知识,自学新知识。通过驱动任务实现课前预习与复习相结合,整合相应知识,为新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打好基础,做到融会贯通。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简单讲解需要提前掌握的理论知识。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任务并进行下一步的任务分析,以便顺利完成所有任务,做到在任务中提炼理论知识。在教学中,驱动任务的实现和执行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动画、闯关等,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真正做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2 交流分析和协作完成任务

教师抛出任务后,学生们接受任务,分组讨论要解决的问题。此时,任务线索将会出现“分叉”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不断细化任务线索,并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小任务,直到任务可以由学生直接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节课的任务进行框架式分析,以了解每次课的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后,可以进行实践训练。每个小组要做好分工,每个小组内成员要在充分自学、收集相关资料、小组讨论的前提下,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每一项子任务。最后,在老师的协助下,与小组成员讨论本次课驱动任务的解决方案,并策划好展示活动部分,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本次课堂驱动任务。这一阶段,教师主要起引导性作用,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所需理论知识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及时做出课堂总结,或适时进行知识插入。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跟上课堂教学的整体进度,避免由于不适应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而导致学生学习滞后情况的出现。

每个驱动任务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统计知识点,也可以是多个知识点的逻辑综合。在一个个任务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闯关,逐步展开对一个个难点的攻破和统计知识点的学习,最终达到对整个知识体系的串联。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统计学的自信心,提升统计方法的应用感知。同时,教师通过对每一个具体驱动任务的实施状况的分析,可以更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任务的调整,更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度。同时,教师可以更多地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统计处理和分析技能上。

3.3 任务成果的分享与展示

任务完成后,进入分享和展示结果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反馈任务成果。对于小组任务,可以通过小组内选派代表,进行任务成果的展示。汇报时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进行展示交流。汇报的内容可以多样化,例如任务结果的展示、操作过程的展示、完成任务中遇到的疑惑、解问题的思路、想法和创新及自己的体验等等。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就汇报内容提出问题,报告人或团队成员应现场进行答复。通过回答现场即兴提问的问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4 共同评价和反思

在任务完成后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需要进行一个总结,首先应结合驱动任务的内容,再次将任务中涉及到的一些统计理论性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串联。此外,对学生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及课堂的各种表现进行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对团队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素养评价。在整个阶段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客观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真正做到测评不断、贯穿始终。

评价包括教师点评、团队互评、学生自评,可以从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结果展示等多角度展开,教师可以制作课堂综合评价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填写。需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效果评价的内容不宜过多,否则学生容易失去填写耐性,所以在制作综合评价表时,应精简评价项目。教师在保证客观、不偏颇的评价基础上,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褒扬,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足,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清晰准确的自我认知,从而不断完善、改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与进步。最后,教师应做到每次课结束后及时反思,对教学设计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调整。

4 结语

以“任务驱动”为指导的统计学新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和练的学习模式。通过任务导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教育不断改进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具优势。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任务驱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同时,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适应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能力,让每一节课都绚丽多彩。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法知识点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