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2022-03-23 03:28公孙
北方人 2022年6期
关键词:露西保罗病人

文/公孙

我一直疑惑,那些身患重病的人,该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在解开这个问题之前,我看了保罗·卡拉尼什的《当呼吸化为空气》。

这是身患癌症的保罗医生生前写下的自传,保罗去世后,他的太太露西将最后一段生活碎片聚集,完成了这本关于死亡、超然、安乐、重生的杰作。

保罗热爱文学,却从事医生职业,本已满载荣誉,却在36岁确诊肺癌;

他曾一度沉迷工作,与妻子的关系开始破裂;

患病后妻子选择留在保罗身边,并在他即将离世时生下女儿。

死亡,是既定归途。他在最后的时间,参透了生与死、孩子与父亲、丈夫与妻子、理智与信仰之间的意义。

蔡康永曾评价这本书:“如果觉得活得轻飘飘的,没有什么意义,那么这本书会像一个镇纸,令我们想起生命的重量。”

肩负的职责

若身体垮掉,灵魂便需要被拯救。

保罗·卡拉尼什是个充满勇气和热情的人,但因为父亲是医生沉迷工作,他在父亲缺席的环境下长大,使他对医生这个职业敬而远之。

保罗本想在考上斯坦福后成为一名作家,但没想到女友推荐的《撒旦:不幸的卡斯勒医生的心理疗法与治愈》这本书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书中提到的观点“思想不过是大脑运转的产物”让他受到震撼,动摇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毕业后的保罗,遵从了内心的想法“弃文从医”并报考了耶鲁大学医学院。

毕业后,保罗选择了神经外科。与其他科室医生的治病救人不同,神经外科医生是在病人保命与保个性间忍受煎熬。

每一次手术,病人和家属不仅仅在面临生存和死亡,更加重要的,是病人应该怎样活才能对得起未来的自己。

拷问家属和病人的问题是:你会愿意丧失说话的能力和行动力吗?你愿意变成另外一个人来换取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生命吗?

保罗想追逐死神:抓住他,掀开他神秘的斗篷,与他坚定地四目相对。

在面对无数病人后,保罗突然明白,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重要的是引导病人和家属接受死亡,帮助他们缓解痛苦。

他认为,在开诚布公疾病时,也要注意病人的感受和接受程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引导他们正视自己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如何走得更远。

他明白了医生的使命,是了解病人生命的宝贵,好好计划如何让它延长,如果不行,就要引导家属,让病人安详体面地离开世间。

如果疾病是一碗悲剧,最好的方式是一勺勺慢慢吃,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慢慢消化,而不是一上来就在生死间徘徊。

向死而生

保罗曾总结自己的工作,虽然官方规定工作时长每周不能超过88个小时,但是他每周基本都要100个小时以上,超额的工作量让他承受着各种压力。

工作的重负,也让保罗的婚姻出现了问题,“多少个夜晚,我很晚才回家,露西已经睡了,而我筋疲力尽地倒在客厅的地上。多少个清晨,天还没亮我就离家去上班了。”

可是就算在这样的高压下,保罗仍警醒自己:“医生的工作就像把两节铁轨连接到一起,让病人的旅途畅通无阻。”

保罗在拯救别人时,忽略了自己,他开始体重下降、背部剧痛,但还没有意识到是生命亮起来红灯,将其归咎于工作辛苦和年龄变大机体变老。他自以为自己是医学天才,对自己充满信心,每天适量来点布洛芬止痛,也能撑过去了。

他本以为熬过这段时间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能够做个好丈夫,陪妻子游山玩水。但事与愿违,这个美梦最终还是破灭了。

正当他对未来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却患了肺癌。

知道自己病情后保罗很悲痛,那个热爱远足、露营、跑步,会通过热情的拥抱来表达爱意、会把侄女高高抛起逗得她咯咯直笑的男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保罗用医生和病人两个身份去直面死亡,他在重新审视自己,是重建旧生活,还是去寻找新生活?

诊断结果刚出来时,他觉得自己对死亡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甚至觉得余生没什么可怕的。似乎有万事俱备的笃定感,但却逐渐开始消沉。

“‘活在当下’这种真理对我根本没有帮助,我这当下到底该怎么活啊?”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保罗曾问医生自己的生命期限,可是他的医生说:“我说不出确切时间。你得自己去发现什么东西对你最重要。”

虽然早已见多了生离死别,但是保罗仍觉得自己的死亡之旅非常混乱。

在这段难熬的时光,是文学让保罗重获新生。

保罗想:“我必须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活着,我会把死神看作一个威风凛凛、不时造访的贵客,但心里要清楚,即使我是个将死之人,我仍然还活着,直到真正死去的那一刻。”

保罗重返了手术台,他几乎是超负荷地在做手术,把自己最后的价值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他用大无畏的精神告诉所有人,死亡并不等于今后就要没有意义地活着。向死而生,才是人生必修课。

保罗虽然继续工作,但是他开始重新审视家庭。他不忍在去世后妻子既无丈夫又无孩子陪伴,于是和妻子决定做试管婴儿。他在最后的时间里,用尽所有的力气去弥补对妻子、父母缺失的爱。

死亡这场必修课里,最重要的是如何爱。

2014年7月,他迎来了女儿卡迪。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人生的基石,那么儿女就为人生增添了新维度,女儿就是他重新定义自己位置的起点。

书的结尾,保罗把最后一段话留给女儿卡迪:

“在往后的生命中,你会有很多时刻,要去回顾自己的过去,罗列出你去过的地方,做过的事,对这个世界的意义。我衷心希冀,遇到这样的时刻,你一定不要忘了,你曾经让一个将死之人的余生充满欢乐。在你到来之前的岁月,我对这种欢乐一无所知。我不奢求这样的欢乐永无止境,只觉得平和喜乐,心满意足。此时此刻的当下,这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本书的后记是保罗妻子写的,她回忆着与保罗相守的点点滴滴,以及保罗在最后时刻的生命状况和治疗情况。

保罗在治疗后期基本没有进展,反而是化疗的剧烈副作用导致了急性呼吸衰竭。弥留之际,保罗选择有尊严地死去,他要求不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不再阻止病情恶化,甚至选择了舒适护理,不上呼吸机。

身为医生的保罗知道自己即使撑过了这次化疗,扩散到脑部的癌细胞也会让他失去活着的意义,他不想失去自我变成一个废人。

家人尊重了他的选择,保罗温柔且坚定地对露西说:“我准备好了。”

他的意思是已经准备好撤除呼吸辅助设备,注射吗啡,离开人世。

他抓住最后的机会感谢了父母,拥抱了女儿,对妻子说了最后一句“我爱你”。

露西在最后写下:就算身体已然垮掉,他还是精力充沛,开朗大方,充满希望,当然不是奢望病愈,而是希望充实地度过目标明确、意义深远的每一天。

生与死谁都逃不掉,但我们有选择和接受的能力;就算无法掌握,也能通过对生死的探索,去寻找活着的意义。

保罗的一生令人悲伤,却不是一个悲剧。他留给我们的,除了趁生而欢,与时间同行外,还有包罗万象的生命意义: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回到开头的问题:那些身患重病的人,该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呢?

回答: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摘自微信公众号“书单”)

猜你喜欢
露西保罗病人
富翁保罗的捐款之谜
谁是病人
有苦难言
保罗老师病了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不一样的爸爸》
参考译文
寻觅救赎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