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和O3 在线监测量值溯源传递关键技术研发与业务化应用

2022-03-23 12:00肖建军
中国环保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监测仪器量值监测数据

项目名称:PM2.5与O3在线监测量值溯源传递关键技术研发与业务化应用

项目编号:HJJS-2021-1-08

获奖等级:一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完 成 人:肖建军、吕怡兵、张文阁、师耀龙、宋小平、周泽义、毕哲、付强、陈善荣、吴季友、刘廷良、米方卓、吴晓凤、王强、汪太明

肖建军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副站长、正高级工程师

获奖感言: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健全国家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量值溯源关键技术的缺失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技术瓶颈。为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结合各自优势,合作攻关,突破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量值溯源中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发急需的计量标准物质、标准装置和标准方法,构建了完整的PM2.5与O3量值溯源技术体系,提升了我国PM2.5与O3监测数据的国际公信力。

未来我们将按照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的要求,积极推进研究型监测机构建设,以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为核心,持续推进量值溯源工作,推动国家监测数据质量再上新台阶,为保障监测数据政府公信力和国际公信力提供技术支撑。

◎ PM2.5 切割效率测试系统

◎ O3 最高计量标准器

项目简介

我国PM2.5与O3监测缺少统一量值溯源,量值溯源关键技术缺失已成为制约国产仪器研发制造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瓶颈,也是制约PM2.5与O3测量准确性、可比性的技术难题。对此,项目组立足国家生态环境监测、考核及污染防治重大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为保障我国PM2.5与O3监测量值准确可比、提升监测数据国际公信力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组对PM2.5与O3监测量值溯源所需的计量标准器具、标准物质、校准/比对方法等开展了系统研究,突破标准空气动力学直径标准粒子制备和定值、切割效率测试系统研制与测试、颗粒物浓度可控等技术瓶颈,建成了国家PM2.5与O3监测量值溯源技术体系,并实现了国际等效互认。项目取得主要成果包括8 种国家一级标物、6 项标准规范、4 项最高计量标准,通过国际计量局等权威机构组织的国际计量比对4 次,获得国际校准检测能力互认1 项,申请专利11 项,并出具相关检定/校准证书和测试报告两千余份。项目组发表核心/SCI 论文10 篇。鉴定结果表明,项目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属国内首创,总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项目研究成果已为70 余家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监测企业提供量值溯源传递服务5000 余次,为包括1734 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在内的6000 余个各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与国内监测仪器制造/运维企业提供了准确、可比的标准量值,在服务PM2.5与O3协同控制、保障国家监测数据准确可比的同时,直接推动了国产监测仪器质量提升和监测仪器制造/运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依托项目成果提供的标准量值和量值服务所获销售、运维合同金额累计已达4.6 亿元。项目成果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为PM2.5与O3监测奠定了坚实的计量法规和标准规范基础,为政府大气考核、排名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撑;(2)解决了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两张皮”问题,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和监测数据国际公信力;(3)促进企业提升仪器和运维质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国际互认,助力国产监测仪器“走出去”。

猜你喜欢
监测仪器量值监测数据
Effect of virgin olive oil nanoemulsion combined with ajowan (Carum copticum)essential oil on the quality of lamb loins stored under chilled condition
2021年中国出口石材量值明细表
2021年中国进口石材量值明细表
基于QAR数据的碳当量值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
对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监测方法的论述
浅谈环境监测垂直管理的优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要求
中国主要进口商品量值(2013 年1-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