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复合污染监控技术开发及大活动保障示范

2022-03-23 12:00王静
中国环保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空气质量大气预警

项目名称:空气复合污染监控技术开发及大活动保障示范

项目编号:HJJS-2021-2-20

获奖等级:二等奖

完成单位: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完 成 人:王静、薛传文、石来元、方渊、孟赫、薛莲、宋小全、王体健、宋传真、孙萌、魏巍、代玮、张玉卿、张韬、魏志强

王静

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员

获奖感言:

大气污染受气象场、排放源、理化变换过程及区域传输影响,污染物的垂直和长距离输送很难通过常规地面监测全面洞悉。借助多元立体监测及模式可以完善环境质量信息的感知、传输、解析与管理决策能力,精确摸清污染过程,判断、核定并调控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科学评估管控成效。项目成果利于找准成因、准确决策、靶向发力,提升了城市大气污染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了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监控预警技术的发展。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今后还需继续加强对环境空气质量与污染源归因、污染调控技术研究,创新监测及污染评估技术方法,提升PM2.5和O3复合污染协同防控技术支撑能力,增强监测为精细化管理服务的水平。

项目简介

大气污染成因复杂,以往的大气监测、监控预警技术手段单一,盲区较大,无法说清大气污染的演化机制、传输影响、施策成效,研发升级大气监测、监控预警技术是促进我国PM2.5和O3协同治理,强化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治的关键。

项目团队经过理论、方法和监测技术的攻关,开发了国际领先的大气成分初始场和污染源联合同化技术以及先进的多元“3D”立体监测、“4D”模式预测演变、污染解析、评估调控技术。项目团队突破了区域大气污染研判、防控面临的技术瓶颈,自主研发并攻克了资料同化与一维卡尔曼滤波模式输出统计、高时空分辨率和未来在线解析、多模式预报技术;拓展建立了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对大气颗粒物垂直连续观测及湍动能耗散率等参数估算和反演方法;将开发的立体、“测—管”联动、全覆盖技术相融合,建设了青岛市空气质量“3D”空间实时监测综合分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排放源清单管理三大平台,构建了空气质量监控与污染调控决策支撑系统,实现无缝隙污染追因、预报预警、措施评估及调控。

项目成果获软件著作权4 项、发明专利3 项。项目团队出版论著2 本,参编业务技术指南3 项,发表论文70 余篇。项目团队凭借空气质量保障和重污染预警经验,圆满完成了多项重大活动举办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及污染调控工作。

项目成果现应用于空气质量预报、重污染预警、广播电台连线播报,服务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成果推动了我国大气监测及污染防控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猜你喜欢
空气质量大气预警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大气稳健的美式之风Polk Audio Signature系列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多功能空气质量远程检测仪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预警个啥
大气的小“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