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视域下高校茶文化育人

2022-03-23 04:14肖烟云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育人理念

肖烟云

(黎明职业大学 学生工作处,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国茶文化始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是中国农业经济、农耕文明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文化符号之一。茶文化中的“清、静、廉、雅、和、礼、敬、俭”等精神内涵集哲理性、伦理性、道德性为一体[1],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接触与碰撞,对本土文化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西方普世价值的输入渗透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冲突,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受到极大挑战[2]。茶文化传承千年而经久不衰,并在新时代潮流中熠熠生辉,其深厚的人文思想和自然禀赋与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也与当代教育文化所倡导的理念相得益彰。茶文化作为中国传承千年的精神与物质文明的重要代表,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打开国际化视野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百年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发展战略[3],其所发挥的作用已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领域。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题的新发展理念构成了有机循环的整体,对新时期的教育亦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21年3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4]。习近平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时指出,小叶子可成大产业、小叶子蕴含新科技、小叶子承载“和”之道,要求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5]。综上可见,茶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在新时代、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深入挖掘茶文化思政元素,分析新发展理念对高校茶文化育人作用值得深入探索。

一、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茶文化核心思政元素

(一)茶文化中的革故鼎新

茶文化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传承创新的演变史。茶文化的诞生本身便是实践中的一次创新,在神农尝百草的实践中得出的“茶解毒”是茶文化的伊始。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磨难不仅没有中断,还在不断的变革中日益丰富其内涵,这得益于中国茶创新创造的文化活力。茶文化多领域的融入、多元素的重组中始终彰显着创新性传承,这是它穿越历史、跨越时空的力量支撑。近年来,高校教育与茶文化的不断融合,使教育步伐更具传统智慧的同时,也使茶文化在新思想中被注入当代文化因子;由传统茶饮衍生出的各类水果茶、奶茶、茶功能性饮料日渐得到年轻人的喜爱;茶的医学功能和药理作用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茶文化中革故鼎新的探索精神与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不谋而合、相得益彰,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茶文化中的和而不同

中国崇尚和谐之美,中华民族的“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6]。“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7]。茶本身是一种中正平和之物,通过采茶、制茶、煮茶、泡茶、品饮等一套茶事活动可以平和人的心境。“和”思想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平和、中正、适宜、协调、兼容并包等内容的集中体现。茶文化之和不仅体现在个人的修身养性,更追求社会和谐运行的内在秩序。2014年,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8]中国茶既包容万物,又展现着自身独特的茶香韵味,茶之道,折射出中国与世界“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

(三)茶文化中的开放共享品质

中国茶在深得中国百姓喜爱的同时,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越历史时空,走向全球,成为国际三大饮品之一。本着“开放包容、文明互鉴、茶和天下”的思想,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 才形成了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日本茶道[9];传入朝鲜,才有了今天韩国的国家级敬茶仪式“高丽五行茶礼”;传入英国,才有了英式的“午后茶”。郑和七次下西洋,把中国的茶叶和茶文化带到世界各个角落[10],中国茶文化的开放与共享催生了当今世界百花齐放的茶文化生态圈,展现了中国豁达大气的胸襟与气魄。

(四)茶文化中的实践探索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11]。社会实践是学校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对高校教育起到关键作用。茶,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是茶师精益求精的心血,是于实践于探索中淬炼出的精华。茶文化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具有十分深刻的实践意义。以福建的乌龙茶为例,茶树栽培需经过茶树种苗选育、插穗、施肥、灌溉、修剪等过程,有助于培育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而茶叶制作更是包含了采摘、晒青、杀青、揉捻、包球、烘焙等十几道复杂工序,集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方能呈现出一杯好茶,以此可培养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专注认真的工匠精神。在品茶过程中,更是要在追求过程美和茶汤美的协调统一的同时,大胆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融入其中,使科学、文化、艺术和生活有机结合。

二、新发展理念对高校茶文化育人的正向促进作用

(一)创新理念为高校茶文化育人改革提供根本动力

创新发展理念的哲学依据源自唯物辩证法中的事物永恒发展原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创新的基本形式,也是高校教育创新的四大共进方向。创新理念为茶文化注入更多新的丰富内涵,为高校茶文化育人改革提供基本动力。福建是中国乌龙茶之乡,茶文化育人是福建高校的一大特色,以创新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茶文化育人的表现形式,通过茶艺表演、制茶舞台剧等来提高学生美育修养,通过茶话会、茶园实践、茶企参观等进行劳动教育,通过制茶技艺学习培育工匠精神。高校以“茶文化+”形式,将茶文化与不同专业特色相结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方式,将茶文化特色与思政教育不断契合,形成独特育人品牌,打造思政育人新格局。

(二)绿色理念促进高校茶文化育人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即在发展中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绿水青山中提高发展的质量。绿色发展理念在思政教育中则衍生出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教育观”,真正挖掘学生的学思潜能才是“绿色可持续”的,同时也应教育学生注重对周围环境的合理利用与和谐共处。茶长于高山,生于绿水,最终走入寻常百姓家,并孕育出了茶文化经济。茶文化中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的交融正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美体现。因此高校茶文化育人将这些“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借助这些经过一千多年积淀下来的精神文明与新时代、新思想的碰撞与结合,不仅形成良好的育人成效,更促进了高校茶文化育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放理念提升高校茶文化育人的国际视野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与世界形成了相互依存、协同共进的利益共同体,只有开放、共享才能开拓出国际化发展轨道。千百年来,中国茶对世界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将瓷器、丝绸、茶叶、香料输送到世界各地,见证了古代的开放历史文明,“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国际交流,茶界形成“百家争鸣”格局,把茶文化推向繁荣。2004年10月,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隆重举行,为国内外参展商提供了一个技术国际交流与推广、产品贸易与合作的广阔舞台。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上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12],彰显了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可,更是开放理念在茶界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高校茶文化育人要积极融入开放理念教育,培育学生开放交流、开拓进取的国际视野。

(四)协调理念为高校茶文化育人注入新内涵

协调发展理念的哲学依据源自唯物辩证法中的事物普遍联系原理,既要把握总体布局,又要妥善处理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拓宽发展空间,增强薄弱环境的后劲[13]。传统茶文化更多地体现“和”思想,讲究和谐之美,而协调理念可以既融合茶文化中厚德载物、兼容并包、融会贯通的“和”思想,又强调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平衡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展新空间,做到和而不同。高校茶文化育人融入协调发展理念,从个体来看,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协调处理自身问题、取长补短,实现个人成长;从整体来看,不仅要培养学生海纳百川、博大包容的胸襟和气派,同时要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有专门技能的人才。

(五)共享理念贯穿高校茶文化育人

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源自“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穿的核心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核心内涵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方面,它是新时期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深切希望和对发展的公平性的更深层次诉求[14]。共享性是茶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以茶会友、品茗论道中共享茶香、茶汤之美,实现思想交融和智慧碰撞。第三届国际茶博会以“茶和世界,共享发展”为主题,中国与世界共享茶文化之魅力,为茶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高校茶文化育人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弘扬优秀茶文化精神,深入挖掘茶文化中的思政内涵,推进茶文化在校园内全员共享、全面共享,以茶为媒介,实现更全面的资源与信息共享。

三、高校茶文化育人渠道

(一)茶文化课程:茶文化育人主渠道

课堂是先进思想与优秀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开设茶文化选修课是高校茶文化育人的最有效途径。杨阳[15]对1 107名学生进行茶文化课程必要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8.23%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茶文化相关课程,84.19%的学生认为应保留和传承中国茶文化。因此,应鼓励各大高校中具有茶学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或者聘请校外专家以导师团等各种形式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通过茶文化选修课溯源千年茶文化的发展演变历史,了解不同发展时期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茶文化精神特质,深入挖掘茶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和内涵,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跨学科知识。以茶文化课程为平台,讲好中国茶故事,传播中国茶精神,弘扬与传播正能量,提高学生对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其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内在驱动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二)茶文化社团:茶文化交流有力平台

茶文化社团作为学生社团,是由具有茶文化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共同学习、交流茶文化,并在学校团委指导下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以茶文化社团为媒介,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高,活动参与度广、辐射面大,是弘扬与传播茶文化的最有力和最广泛的平台。茶文化社团以具备一定茶学知识基础的学生为核心成员,定期开展茶文化知识交流学习、茶艺培训、各类茶叶品评鉴赏等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开拓眼界。同时,社团以国家重大节日为契机,打造主题茶艺表演、校园茶艺大赛、茶文化艺术品设计比赛等品牌项目,学生在领略茶文化精神中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在茶学知识学习中丰富知识结构,在茶艺比赛、茶席设计中提升审美情趣,在活动参与和组织中提高综合素质。

(三)茶文化心理辅导:茶文化育人新形式

茶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有显著促进作用,为心理咨询师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提供了新思路。茶文化中的“清、静、和、礼、敬、洁、雅”等特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张燕平[16]通过茶话会的形式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来访者以茶为媒介梳理思绪,体验“心无挂碍”“超然”“仁爱”的茶人精神,从而进入一种“静”的状态;刘佳磊[17]研究表明,茶文化在学生干部团体心理辅导中具有促进团队合作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抗压力的作用。品茶论道等茶文化交流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能有效引导自我探索,促进人际交往。同时,茶文化的哲学性、文化性在精神治愈和心灵抚慰上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高校应更加注重茶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结合,例如将茶文化主题融入社区或宿舍心理教育,以茶为媒介,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四、结束语

习近平在俄罗斯谈及“万里茶道”,在比利时发表“茶酒论”,在巴西论述“茶之友谊”,在厦门金砖会议把茶作为国礼相赠各国,茶叶优雅的身影与我国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君子外交政策相得益彰,茶在外交场合向全世界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新视域下,高校茶文化育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运用好中国茶文化中的“茶德、茶性、茶行”等思政元素,有助于打造校园文化生态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有效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茶文化育人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