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忆到共识:正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

2022-03-23 21:11陈永峰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正史维度历史

陈永峰

(河南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2021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1](P2)正史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内容,目标是实现广大青年对于正史由“记忆”走向“共识”。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正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处在重要的位置,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正史教育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与发展。

一、融构正史教育,创新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

(一)正史是红色革命史与中国现代史的融构。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新四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其中党史仍然是沿袭革命史维度展开,而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已经开始着力从现代化维度展开。因此,当前正史构成中,党史凸显革命史特征,而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则凸显现代史特征,正史教育实现了两种维度的交融建构,体现了正史教育的时代特征与创新意义。

(二)正史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中国实践必然沿袭传统范式,正史教育不能简单地归于历史学的学术研究,而是要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中国实践的高度来看待。马克思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必须尊重中国客观实际。具体到正史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既要尊重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叙事传统,也要尊重与回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从而将现代化成果与价值追求融入正史教育。这需要正史教育在实践中关注并积极创设新的理论方法,寻找新的分析维度,即探讨以正史教育凸显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实践的时代性、发展性与创造性,从而在正史教育视角下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教育的再出发。

(三)正史教育是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正史教育不仅追求历史知识的掌握,而且努力把握现在,寄希望于未来,具有价值多元性。当前的正史教育除了革命史内容采用传统维度以外,在社会主义史与改革开放史中开始关注社会现代发展进程和社会机制创新,并且将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视为重要内容,从而以新的维度展现社会历史变迁与人类文明发展。处于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不需要放弃传统范式或维度,而是要实现传统对现代的接纳,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正史教育通过话语迭代、内容融构与定位转换等实现了方法论创新。正史教育在革命史中通过大量客观写实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而在改革开放史等内容中大量采用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概念进行成就表达,从而实现了话语迭代升级。正史教育不仅重视现代化内容的融入,而且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实现了融构。正史教育的新内容将新中国经济发展与时代际遇等统一起来,开始以社会经济史为重点,聚焦于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要素,同时努力挖掘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的引领,从而构建了以一种政治经济史的特有范式,实现了定位转换。

二、认识正史教育功能,把握正史教育规律

(一)正史教育具有记录重现功能。正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样态,其不仅具有历史阶段性,也具有历史必然性。但是历史不可以重现,正史教育可以借助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对特定历史样态的记录与重现。正史教育通过特定的器物帮助教育对象展现历史生活记忆,重现文化发展的原貌与进程。器物的真实性使得历史文化不仅可以客观呈现生动融入,而且不容忘记。从而既完成了历史文化的教育过程,也实现了历史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正史教育具有教化养成功能。正史教育的目的在于对于文化体现出的精神进行传播与推广,也正是正史文化精神赋予正史教育的生动现实意义。比如,红色文化精神不仅蕴含着革命者的气质品格与思维方式,还彰显着革命者的独特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实施红色精神教育自然能够对教育对象的道德情操与价值取向产生指引与激励作用,增强个体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极大地促进全社会的规则建设与风尚提升,从而实现对社会全体成员的教化与养成功能。

(三)正史教育具有发展导向功能。文化自身的现代性发展规律决定着它越来越具有游离传统文化的冲动。其中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在展现出重要影响力的同时,也对社会公众的心灵、思想以及文化生态环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当代文化建设到了一个迫切需要正确思想与观念引领的关键时期。而正史教育恰好凭借其历史检验力与未来预见力承担起了这一文化发展的导向功能。开展正史教育活动,既是规范现代文化发展与引领现代文化发展方向的过程,也是凝聚现代社会文化共识与打造现代中国精神的过程。

三、明确正史教育定位,彰显正史文化时代价值

(一)正史教育应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定位。正史教育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正史教育需要从正史文化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着手进行挖掘,从而将其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还必通过正史教育来诠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道理与必然。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根本问题上,红色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相同的要求。

(二)正史教育应明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位。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影响力。新时代正史教育的聚焦点应当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而关键的问题是提升以核心价值观为支撑的新时代现代性文化。新时代全社会面临多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博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善治的精神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进程中德治标准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当前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4](P79)我们的正史教育必须明确弘扬新时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定位,以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为根本价值追求。

(三)正史教育应明确社会创新定位。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正史文化不仅蕴含革命斗争精神,也蕴含着生动的现代创新精神。正史教育不仅要铭记革命所取得的历史创新成果,还应以培育现代化创新力为教育使命。正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创新能力培育上具有显著的推动功能。正史文化所蕴含的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等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广大社会公众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激发社会公众的创新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四、坚持正史教育守正,实现正史价值认同与共识

(一)坚持正史教育守正,需要强化理论认同。坚持正史教育守正需要通过思政课抓好贯彻落实。高校开展正史教育就是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那就需要彰显思政课的政治性、学理性和知识性。思政课堂上既要把正史的理论逻辑讲清楚,又要把正史的逻辑价值讲清楚。让高校学生在丰富理论素养的同时增强理论自信,从而强化理论认同。

(二)坚持正史教育守正,需要强化情感认同。上好思政课,情感认同是前提。思政课上要让事实说话,让高校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正史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通过唤醒青少年的历史文化记忆,增进对历史文化的感悟,通过生动具体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实现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提升,激发高校学生向上向善的情怀,从而强化情感认同。

(三)坚持正史教育守正,需要强化价值认同。高校思政课要将知识教育上升到价值观教育,将正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青年学生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理性认知和处理历史与现代、个人与国家、守正与创新、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价值认同。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P1)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深刻理解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而且需要传承深埋于中华民族最深层、最根本的红色文化基因。

猜你喜欢
正史维度历史
正史和野史哪个更接近真实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最有思想的句子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新历史
光的维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