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穿印媒对我“一带一路”攻击的套路

2022-03-24 19:25杨怡爽
环球时报 2022-03-24
关键词:攻势陷阱言论

杨怡爽

许多针对“一带一路”的言论,例如“债务陷阱”“经济胁迫”等,都是肇始于印度或经印度发酵放大的。由于印度善于在国际媒体上动员大量人力发动舆论攻势,此类言论对“一带一路”的国际舆论环境产生很坏影响。到目前为止,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舆论攻击,已经形成一套娴熟的“立体攻势”模式。

这套攻势可以拆解为三步:第一步,由知名“专家”“学者”和“智库”在学术界炮制各类概念和理论。第二步,通过媒体扩散影响力。媒体通过对各种事实和数据的拼贴、歪曲、断章取义乃至直接捏造,将上述“理论”“概念”转化为更加耸人听闻、吸引眼球和能够被大众接受的“故事”。第三步,祯过对这些“故事”的不断传播、散发,将已经成熟的叙事模式分发到各个自媒体平另和社交网络之中,完成这套叙事的自'我生产和自我扩散。就这样,从“理论”“故事”再到“大众认知”,印度的舆论攻势完成对“一带一路”的合围。

当然,面对这样的言论,印度国内也不乏反对之声。《印度教徒报》曾经对“一带一路”有较为客观中立的报道,《卷轴报》曾在2021年推出长篇系列报道,批评印度将中国在南亚的投资政治化,将中国与南亚国家建立的合作视作印度的损失,这是零和思维的产物,实际上是要求其邻国为印度未能担负起来的责任付出代价。2021年10月,德里中国研究所也出台报告称,印度不应当因为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担忧而错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次区域合作发展倡议带来的机遇。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对“一带一路”进行攻击的原因同样也是分层的。表层理由是担忧“一带一路”的相关项目影响到印度的安全利益,它的推进会改变印度周边环境中的权力结构,削弱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地位。实际上,新德里担心的是,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挤占印度未来的发展空间,包括市场需求、供应链和制定规则的主导权,导致印度丧失“后来居上”的能力。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提供一套“一带一路”的替代性方案。印度确实也在这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努力,近年也加快与邻国的次区域合作,加强和中亚国家的关系。但是,限于目前的国力,印度无法单独凭借自身实力构建一个足与“一带一路”竞争的合作框架。因此,目前对于它最经济的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对“一带一路"的舆论攻势,先行完成对中国的干扰和拖累。

而且,“一带一路”背后是中国道路的成功,印度对此并不乐见,它尤其担忧中国的成功会被视作对自身的否定。因此,印度一些人选择要么说服世界和本国民众“印度模式”也可以成功,要么去抹黑中国。

我们不应轻视印度这些言论产生的后果。以“债务陷阱”论为例。在印度抛出“债务陷阱”论之后,美西方的部分学者、智库立即接过接力棒,对“债务陷阱”论进行再一轮的“理论完善”和“概念扩展”,还进一步推出所谓“债务陷阱外交”。其次,在正常的投资或者合作中,一些项目因为各种因素进行调整乃至中止是很常见的,但是部分国家想要中止或放弃与中方合作的项目,即便原因实际是国内政治变动或者经济环境变化,却会将“对债务陷阱的担忧”作为“光明正大”的借口。与此同时,美西方也不分青红皂白,将所有项目中的调整都视作“债务陷阱导致的后果”大肆宣传。最后,部分国家由于自身原因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其政府官员、学者对此心知肚明,却不愿意主动对外界宣扬的“债务陷阱”论作出澄清,反而期望外部压力可以让中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他们进一步放宽条件,施以更多援助。

因此,我们应对印度对“一带一路”舆论攻击的第一步,就是正视其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不能仅仅只满足于手握事实、“以理服人”,我们还需要对这种舆论攻势的目的、动机、手段和影响进行拆解,追溯其源头,理解其扩散和宣传的机制。只有这样,在拆穿谎言的过程中,我们才不至于陷入被动。▲(作者是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副教授)

猜你喜欢
攻势陷阱言论
他们的言论
三穗县委离退局到帮扶村开展精神扶贫“春季攻势”大回访并开展政策宣讲
陷阱
康比特:押宝田径,发动里约“攻势”
言论
陷阱2
陷阱1
甜蜜的陷阱
自由总是相对的,言论不是随意的等
言论集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