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基础

2022-03-24 13:14张瑞芬
党政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先驱李大钊建党

张瑞芬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要地位,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历史贡献。伟大建党精神直接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的伟大建党实践之中,伟大建党实践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基础,伟大建党实践与伟大建党精神之间存在内在的生成关系。伟大建党实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时期的特定革命实践,具体包括思想启蒙、探求真理、发动民众、建立组织等内容,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结、层层推进的系统的动态实践运动。这一实践运动过程,按照自身的实践逻辑对伟大建党精神发挥了催生、滋养、检验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伟大建党精神也反作用于伟大建党实践,能动地推动伟大建党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2)02-0048-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要地位,明确指出了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历史贡献。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基础,进而深刻揭示伟大建党实践与伟大建党精神之间内在的生成关系,是深化研究、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伟大建党精神源自伟大建党实践

毛泽东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2〕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也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头脑中所固有的,而是在党的革命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为了表述和研究的方便,我们将党在创建时期的革命实践概括为“伟大建党实践”。对于伟大建党实践,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把握。

第一,从时间跨度看,伟大建党实践是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时期的特定革命实践。之所以要专门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有的同志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提出来的,相应地,伟大建党精神就是党百年革命实践的精神结晶,它的实践基础自然就是党成立百年来的全部革命实践。从精神与实践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时期形成的精神,其实践基础只能是创建中国共产党时期的革命实践,而且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建党实践必然具有主体和时空的统一性、一致性。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从史实和理论上清晰界定伟大建党实践的具体时间跨度。我们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主要是指从党的先驱们发起新文化运动到中共二大召开这段历史时期。为什么把新文化运动界定为伟大建党实践的起点呢?这主要是因为党的先驱们领导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开始致力于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唤醒民众的思想觉悟,在打开思想解放的闸门中为马克思主义能够传入中国打开了通道,为其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也就是说,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党的先驱们开始着手为建党做思想文化上的准备。为什么把中共二大的召开界定为伟大建党实践任务完成的结点呢?从一个政党创建的完整性和成熟度角度看,党的纲领和章程的提出是这一政党完成创建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的一大虽然从组织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但并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党的纲领和章程,而是在时隔一年后召开的党的二大上正式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制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至此,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伟业才全部完成。也就是说,作为伟大建党精神产生基础的“伟大建党实践”,是指1915年开始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到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一时间段,由李大钊、陈独秀等党的先驱们领导发动的革命实践。

第二,从具体内容看,伟大建党实践是党的先驱们围绕着党的创建这一特定历史任务开展的重大革命活动。一是思想启蒙:组织发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和愚民政策,使中国民众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更不知有世界,处于昏睡状态。面对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大劫难,党的先驱们认识到,唯有唤醒民众,才能解救民族于危亡。于是,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组织发动启蒙救亡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努力唤醒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和阶级意识,破除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根基,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优化了思想文化环境和社会条件。二是探求真理: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党的先驱们对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方乱局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洞察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率先研究介绍、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组建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组织,搜集采购马克思主义文献、编译刊印马列著作,积极开展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激烈论战,在“破”与“立”的互动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阵地,最终经过辨析确信了马克思主义为救国救民之真理,引领大批进步青年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三是发动民众:深入社会底层,领导发动工人运动,把科学理论变成民众的革命行动。党的先驱们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和认识国家命运的工具,在学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后,就以此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群众斗争的实践中去,创办夜校、工会,宣传革命思想、践行革命理论、壮大革命力量,实现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結合,使科学理论变成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变革中国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党的先驱们自身的思想情感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成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和阶级基础。四是建立组织:领导创建全国性政党,制定党的革命纲领,指明革命发展方向。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党的先驱们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日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党的先驱们分别在上海、北京两地率先筹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推动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党的先驱们开始积极酝酿组建统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起草党的宣言、党章草案,推动召开党的一大、二大会议,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初步阐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以及革命的前途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完成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创建任务。以上四个层面的实践,构成了“伟大建党实践”的整体内容,在时间关系上前后相继,在对党的创建的功能作用上由虚到实、层层深入,在相互关系上前因后果,因而党的创建是各方面实践成果的集大成和组织形式上的进一步固化。

第三,从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看,伟大建党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直接实践源泉,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实践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形成的高度理论化的精神现象,它从根本上必然是建立在伟大建党实践基础上的,同时它的形成也必然经历从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探索,到形成对建党活动的初步感性认识经验,再到形成对建党活动的系统深刻的理论认识。具体地说,伟大建党实践对于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催生伟大建党精神。党的先驱们的伟大革命实践,不仅使他们逐步放弃原来旧民主主义的追求和思想观念,代之以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而且使他们深深感到建立先进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紧迫性,从而催生出与之相应的崭新的精神状态,伟大的建党精神萌发而出。二是滋养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实践是一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不断自觉的发展过程,作为实践主体的革命先驱们在这个实践大熔炉里不断得到锤炼成长,他们的理想、信仰、信念、意志等精神因素也在这实践的土壤里得到丰厚滋养,不断提高升华。三是检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新生事物是在曲折中前进、在试错中发展的。伟大建党实践和伟大建党精神也不是直线发展前进的,恰恰相反,伟大建党实践是在曲折中探索发展,伟大建党精神也随之得到检验和完善。伟大建党实践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催生、滋养、检验和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我们将以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构成为线索作深入具体的分析。

二、伟大建党实践孕育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容。它具体地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矢志不移坚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这一精神,正是源自党的先驱们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以及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

在思想解放运动中坚持不懈追寻科学真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迎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应对这一变局,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苦苦求索,但均以失败告终。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陷入最黑暗最迷茫的时期。中国该怎么办?中国向何处?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鉴于辛亥革命的失败,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先驱们深刻认识到,改造中国的出路首先应在于对国人尤其是对中国青年的国民性的改造。于是,他们高举“民主”“科学”大旗,领导发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力度冲击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呼吁青年,要做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时代新青年,要与奴性、保守、消极、封闭和空想彻底决裂。这声音,振聋发聩、催人猛醒,促使知识青年从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开始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和主人翁的雄姿,向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进军、向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奋进。那么,科学真理、伟大理想是什么?在哪里?当时的中国,是急需科学理论指导的时代,但也是实用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理论斑驳杂存,使人目不暇接、难辨真伪从而又显得科学理论极为稀缺的时代。在这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思想局面下,党的先驱们经过反复比较、推求,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找到了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

在洞察世界革命潮流中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3〕。李大钊首先敏锐地感到俄国十月革命对于中国和世界将会有不同凡响的影响,从中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光明前景,成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4〕,“是自由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ism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5〕,预言“由今而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6〕特别是他撰写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确定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的新榜样,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者向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以后,也逐步认识到,“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阶级所把持”,“要用他来造成多数幸福,简直是妄想”〔7〕,他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8〕。这表明,陈独秀也逐步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了。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一种先进的理论,要发挥改造世界改造现实的实际作用,必须与具体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而不是对教条生搬硬套。这是一个彻底的真理追求者应有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正是李大钊,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最早敏锐地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在《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9〕这实际上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在同错误思潮的论战中捍卫马克思主义。一种科学真理、一个伟大理想,要成为改造社会的客观物质力量,还必须被更多的先进分子和广大民众所认同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必须在积极的思想斗争中、在“破”和“立”的统一中达到这一目标。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坚持真理的坚定姿态,重点围绕中国要不要奉行马克思主义、要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与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开展了三次大论战。在论战和批判中,他们不仅廓清了笼罩在马克思主义身上的各种迷雾,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10〕,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11〕,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同样适用中国。特别是,三次大论战有力促进了大批进步青年学会辨清真假社会主义学说,并坚定走上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毛泽东正是在李大钊、陈独秀的深刻影响下,最终抛弃了无政府主义而确立了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且一旦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党的先驱们领导发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在比较、选择、斗争中坚持不懈地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等重大革命实践活动,深刻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品格。陈望道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还浑然不觉,而且认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12〕这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生动写照。

三、伟大建党实践孕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理想,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党的先驱们,面对近代以来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人民疾苦,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使命担当,上下求索、不懈奋斗,领导创建伟大政党,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品格。

把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自觉作为早期革命实践的根本价值追求。辛亥革命的救国之路,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社会进步。旧的路走不通,就要寻找新的出路。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先驱们领导发起的新文化运动,鲜明昭示了革命先驱们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初心情怀。正如李大钊对“德先生”的解释那样,“Democracy的意义,就是人类生活上一切福利的机会均等”,“侮辱个性、束缚个性的事,也断断非现在Democracy的时代所许的。”〔13〕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的民主观、人民观,还带有旧民主主义性质的话;那么,经过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他们就具有了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人民立场,并自觉地将其贯彻到党的创建思想和创建工作中。李大钊指出,中国要建立的政党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14〕,是为“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15〕而奋斗,要导引“倒卧着几千百万倒悬待解的农民”〔16〕转入光明的道路。在五四运动大潮的深刻影响下,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青年,也从之前致力于学理的研究转向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具体的行动,关注的焦点也转向民族的命运和大众的利益和幸福。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呐喊:“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17〕贵族、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是“所赖以维持自己的特殊利益,剥削多数平民的公共利益者”,明确提出实行社会改造的“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18〕。

在革命纲领和革命实践中彰显和锻造党的初心使命。党从一成立即明确自己的性质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党的目标,是要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和“劳农专政的政治”,逐步“铲除私有财产制度”,实现“共产主义”。〔19〕党的第一个党纲明确指出:“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0〕。我们可以看到党与生俱来的担当精神和为民情怀。中共二大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即长远目标:“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21〕这些都表明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为无产阶级谋取根本利益作为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领导中国工农运动中,党的先驱们深入到工厂、农村,组织动员工人、农民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创造自己的幸福而斗争,党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初心使命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贯彻和锻造。

四、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而且有强大的封建势力。这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面对强敌,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勇担使命,必然要经过超常的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的牺牲。也正是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先驱们在伟大建党实践中锻造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品格。

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在早期革命实践活动中身先士卒,率先表现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品格。如毛泽东所深情指出的:“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22〕。而“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的,就包括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在早期伟大建党实践中牺牲的先驱们。这种牺牲和斗争,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伟大精神的生动表现,也是对这一精神的孕育和锻造。因为,这种牺牲和斗争精神不断激励着后来人高举起他们的旗帜继续前进。党的创建时期,北京作为北洋政府统治中心,反动力量最集中最强大,斗争环境最残酷最危险。正因如此,北京成为锻造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大熔炉。五四运动中,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等卖国官员,火烧赵家楼。结果,32名学生代表被捕。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亲自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他因此被捕,践行了“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的革命生死观。李大钊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又一表率。他的表姑曾问道:“你们老搞这事,也不怕吗?人家那样厉害,兵权在手。”李大钊答道:“他们好比是一堵墙,我们捣来捣去,总会把这堵墙给捣垮的”;又说:“怕什么!早晚我们是要胜利的。我们的主义,就像庄稼人的种子一样,到处都撒遍了,他们是破坏不了的”。〔23〕在他被捕后,面对敌人的绞刑,他从容赴死,表现出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顽强坚守、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树立起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标杆。临刑前,他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将红遍世界,真正做到了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24〕

工人阶级一心向党、听党指挥,在同反动势力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意志。中国工人阶级作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直接的阶级基础,他们所受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最深重,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得也就最坚决,丝毫不惧牺牲、始终坚定地跟着党走。中国工人阶级的这种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不竭源泉,它集中而生动地体现到其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集中而生动地贯穿到党的先驱们的建党实践中,而且在革命实践中得到不断升华和发展。党成立后不久,中国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达到了一个大高潮。在这个运动中,无数工人阶级的优秀分子前赴后继地牺牲了。他们用鲜血浇灌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格。在党的领导下,北京长辛店工人举行罢工斗争,他们以“争不到自由,争不到人权不罢手,死也不能屈服”的誓言和决心,面对军警镇压威胁,勇敢斗争、绝不退让,史文彬等共产党人和工人骨干共11人被军警当局逮捕,葛树贵等6人被打死,28人身負重伤,32人被捕。〔25〕在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施洋等人也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驱者、党员、工人,在伟大建党实践中展现出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这种精神昭示和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更加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勇往直前、前赴后继。

五、伟大建党实践孕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品格。党的先驱们,在伟大建党实践中,不仅在对敌斗争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而且面对严酷的斗争环境,在推动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中,十分重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锤炼了共产党人忠诚于党、不负人民的赤胆忠心。

以铁的纪律建立“组织之精密,实力之强大”的党组织,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奠定组织根基。精密的组织建设是确保党员“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重要组织条件。1920年初“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后,李大钊就将“计划组织中国共产党事”提上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日程。他认为,没有一个强固精密的党组织,中国革新的事业是不可能完成的。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列宁领导建立了组织精密的、实力强大的布尔什维克政党。他哀叹民国以来政党的涣散、自私和无望,既无政党之精神,亦无团体的组织,指望由他们做出些改革事业为人民谋福利,只和盼望日头由西边出来一样。〔26〕他强调共产党必须“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27〕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党的先驱们在具体的建党工作中,把铁的纪律放在重要位置。如党的二大制定首部党章,对于党员纪律的规定十分严格,规定无故连续四个星期不为党服务,三个月不交纳党费的,要开除出党;言论和行动有违背党的章程和各执行决议案,无故两次不参加大会,泄露党的机密的党员等都必须开除。党章确立后,党内对于各项条文的遵守和执行情况也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以“主义的结合”“必须抱定目的和宗旨”〔28〕,强化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归根结底要建立在对党的宗旨、信仰、理论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上。也就是说,党员结合成党组织必须是主义的结合。为了防止党的涣散,使党员做到政治上的坚定和对党忠诚,李大钊反复告诫党的同志,共产党人的结合是“主义的结合”,党内同志对革命事业“必须抱定目的和宗旨”。在实际的建党工作中,特别是在指导和推动天津、直隶、山西、绥远、热河、察哈尔、奉天、吉林、黑龙江、陕北、甘肃及河南等地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李大钊首先要求党员必须对党忠诚,必须绝对服从组织领导,一定要防止同志只听党中个人指挥,不接受党的组织指导的现象。随着党组织的逐步发展,李大钊和北京党组织对党员的政治要求也越来越明确,要求党员要认清“我们的团体是全被压迫的民族的先驱,我们的革命是为全人类的,所以我们的牺牲是值得的”,“要明白我们的党纲是科学的,很自然的,很合乎人道的,因此我们的党是光明正大的”。〔29〕为了对党员进行更全面和系统的党性教育,共产党北京支部执行委员会成立党的教育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学习党的指示决议。为确保党的成员对党的忠诚是建立在坚持真理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一时的盲目冲动,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申请入党的人,不得具有非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在入党前,他们必须断绝同反对我党纲领之任何党派的关系;在公开时机未成熟前,党的主张以至党员身份都应该保守秘密。正是因为建党前后,党的先驱们高度重视并率先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才会奏出一曲无数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为着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牺牲的悲壮凯歌。

一百年前,我们党在伟大建党实践中孕育催生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直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并在不同时期的奋斗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处在历史的交汇点,也必将高举伟大建党精神的旗帜,在新的征程上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探索实践、不懈艰苦奋斗,阔步走向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毛泽东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0.

〔3〕毛澤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4〕 〔5〕 〔6〕〔13〕〔15〕李大钊全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59,363,367,407-408,155.

〔7〕〔8〕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32,9-10.

〔9〕〔10〕〔14〕〔26〕〔27〕李大钊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1,23,350,349,350.

〔11〕〔28〕李大钊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17,219.

〔12〕习近平讲故事: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1-02.

〔16〕〔29〕李大钊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8-169,46.

〔17〕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J〕.湘江评论,1919年第1号.

〔18〕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一)〔J〕.湘江评论,1919年第2号.

〔19〕〔20〕 〔2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3,1,133.

〔22〕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8.

〔23〕王洁.李大钊北京十年:事件篇〔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334-335.

〔24〕李大钊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39.

〔25〕刘晓宝.北京的红色觉醒〔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20:198-199.

【责任编辑:欧 露】

党政研究 2022.2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话语演进研究”(21YJC710050);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一般研究项目“‘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创新路径研究”(YB202161)

〔作者简介〕

杨彬彬,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732。

猜你喜欢
先驱李大钊建党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展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1)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2)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苏兆征的遗嘱
小画家
My Home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