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传统节日,和爱情有关?

2022-03-24 18:48文雨
旅游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牵牛乞巧穿针

文雨

上巳节:野外春沐定终身

农历三月初三又叫“上巳节”,在古代是一个重大而又传统的节日。按照夏朝的历法也就是农历算,这一日一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直到秦汉时期才统定为每年的三月三日。

如果说二月初二龙抬头形容的是“冬醒”,那么,三月三就是“春归”的含意。众所周知,春季是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特别是在四季分明的北方,这时节,人们可以脱去臃肿的冬装,丽人们还刻意换上轻纱薄绸,成群结队到郊外踏青、去河边嬉水沐浴,美其名为“春沐”。这不但是一种春天的游戏,也是寓意春水免疫,洗污除垢,古人名曰:祓禊。

很多青年男女抓住这个机会,在野外相会,表达爱意。 根据《周礼》记载,在上巳节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没有特殊理由的,必须要去参加这场大型相亲活动。颇有当今社会爸妈逼着儿女相亲的感觉。而且为了鼓励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上巳节这一天如果想要私奔,是不会遭到禁止的。

为了让青年男女相亲能够更加有效,在上巳节这天的集体大型相亲活动现场,又新增了一个保留节目:青年男女可以在河边共浴。唐代大诗人杜甫那首著名的诗歌《丽人行》,开篇前四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描写的就是长安美女结队“春沐”的场景。

要知道,封建社会礼制兴盛,平日里女孩都是裹得严严实实的深藏闺阁之中,想要看见个女的都不容易,何况看女的洗澡。但是上巳节这一天不仅能看见女的,还能河边共浴嬉戏,这样的氛围下自然提高了相亲的效率。

可惜的是,宋代以后因为程朱理学的兴起,礼教渐严,男女私会不被容许,这个节日也日趋没落,最终被人们遗忘。不过幸好壮、瑶、黎、苗等少数民族仍然保持了三月三这一节日风俗,举行隆重的欢庆活动。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已经成功地申遗,每到这天,少男少女走到田间“赶歌坡”,山歌传情,绣球示爱,寻找和约定自己的意中人。

七夕节:爱情不是唯一的主题

农历七月七,夏秋时节,气候暖润,草木飘香,这一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七夕节之所以被当成“中国的情人节”,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一天,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青年男女在人间约会。

这段神话可追溯到《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里的牵牛、织女还只是天上的星座。到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此后经历代文人“加工”,又演变成了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悲剧。所以说,七夕被当做爱情节日来过有点牵强,因为明明就是“有情人终被拆散”,一年才能见一面,“此恨绵绵无绝期”。

所幸古人对于七夕的理解并未仅仅停留在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上。因为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于是女孩们在农历七月七这天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拜祭,乞求天上的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嫁得一个如意郎君。因此这天又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在这一天,“穿针”是一项颇为重要的仪式。南北朝时,南方七夕乞巧仪式不仅要祭拜牵牛织女二星、月下穿针,还要在庭中摆放瓜果。到了唐代,宫中甚至还要在七夕这天设专门的“乞巧楼”,嫔妃、女子在月光下,以五色线穿九孔针乞巧。宋代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每逢七夕市面上出现了“乞巧市”,出现了热闹非凡的乞巧庙会,专门销售各種乞巧用品。一般人家的门口,还要搭一个“乞巧棚”。明清时期,乞巧活动进一步丰富,除了沿袭前代习俗外,还增添了丢巧针等活动。

这么来看,七夕的缘起虽和爱情有关,但是不是情人节,而是“女儿节”。

猜你喜欢
牵牛乞巧穿针
八月来临话七夕
《乞巧》
乞巧七夕
观星地理之牵牛岗
我学会了穿针
走过茑萝牵牛的花丛
穿针的母亲
垂吊牵牛的栽培技术
牵牛花
陈氏正骨手法结合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