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安全感国际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可视化分析

2022-03-24 12:16马贵梅
关键词:不安全感图谱聚类

马 冰,杨 蓉,马贵梅

(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国际和国内竞争的不断加剧,使企业不得不采取结构调整、技术变革、并购等措施来谋求自身竞争优势,这必然使企业处于动荡的环境之中,往往还会伴随着裁员等人员调整措施。零工经济的兴起,也使得员工在获得工作灵活性的同时,以工作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作为代价。与此同时,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企业经营更是如履薄冰,员工对于自身工作持续性的担忧也日益倍增。在此背景下,工作不安全感成为一个越来越让学者和公众关注的话题[1]。工作不安全感被定义为个体对其工作连续性与不确定程度的一种感知[2]。近年来,大量学者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工作不安全感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学者们相继通过文献述评以及元分析等形式对国内外工作不安全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3-5],但局限于庞杂的文献数量,依靠作者主观建构的研究框架难以系统和全面地梳理现有文献,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

与传统的基于作者主观论述的文献综述相比,CiteSpace纳入分析的文献将更为全面,同时能够直观地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对知识图谱进行解读,能够实现两大功能:①对该领域研究现状进行解释;②对该领域未来研究前景作以预见[6]。因此,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具有全面、直观和客观的特点。鉴于当前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综述文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笔者运用CiteSpaceV.5.5.R2科学知识图谱软件,结合传统的文献阅读方式,系统梳理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的研究文献,总结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关注工作不安全感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文献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推动国内相关研究的发展。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笔者对工作不安全感领域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统计,并结合文献回顾的方法,首先对工作不安全感领域文章发表趋势、国家和研究机构分布、高发文量作者及其合作网络、高共被引文献进行了基础统计分析,呈现了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的基本研究情况;之后,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研究了工作不安全感国际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的过程;接着,通过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展现了工作不安全感国际领域研究的主流细分领域;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文献阅读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1.2 数据来源

所纳入分析的文献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首先,通过翻译软件以及查阅以往工作不安全感方面的综述,确定检索关键词为“job insecurity”。之后,以“job insecurity”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其进行检索,子数据库分别选择SCI-Expanded和SSCI,文献类型设置为“article or review”,语言设置为“English”,文献检索的时间区间设置为“2001—2020年”,检索获取到1 859篇文献。数据的最后更新时间为2021年1月12日。将去重之后的1 841篇文献作为原始数据一起导入CiteSpace软件,设置时间参数为“2001—2020年”,时间分区设置为“1”。

2 研究结果

2.1 发文量整体趋势

如图1所示,2001—2020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目前工作不安全领域研究热度不断上升,这也与目前全球化市场竞争相一致。在过去的几十年,由于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员工对于未来自身工作可持续性感到不安,工作不安全感成为学术界和公众日益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自2008年起,受经济危机影响,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现象变得尤为突出,该领域发文数量也进入高速增长期。

图1 工作不安全感领域发表文献时间分布(2001—2020年)

2.2 主要研究国家和机构分布

发文国家和机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美国在工作不安全感领域发文量达392篇,节点中心度较大,可知美国在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研究中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研究实力较强。其次是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发文量以134篇排在第六位,节点中心度较小,且发文量排在前十位的研究机构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可知我国在整个工作不安全感研究领域的研究网络中处于较次要的位置,学术影响力较小,且与其他国家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关系较不密切。工作不安全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工作相关压力源之一,其带来的影响在全球各个国家都越来越显著,因此,未来我国学者应当更为关注工作不安全感研究领域,增进与其他国家或机构的研究合作,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贡献度与学术影响力。

表1 国家/研究机构发文量

2.3 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

2.3.1 高发文量作者

第一作者发文量如表2所示,发文量超过10篇的4位学者分别为CUYPER、PROBST、JIANG和MILNER,其中CUYPER作为第一作者发文量高达17篇,是工作不安全感领域重要学者之一。共17位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发文量在5篇以上(含5篇),占发文总数的7.33%,共有76位学者发文量在3篇以上(含3篇),总计发文量为324,占发文总数的17.60%。可知在工作不安全感领域,作者集中度较高,核心作者群贡献度较大。通过对高发文量作者的文献进行回顾,发现目前核心作者群主要关注以下焦点问题:①如何缓和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即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的负面影响在何种情况下会被削弱?②如何理解工作不安全感与其消极结果的关系?③工作不安全感不同维度是否存在差异化影响?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工作不安全感存在某些积极影响,员工可能出于工作保留的动机而产生积极行为[7]。

表2 第一作者发文量

2.3.2 作者合作网络

在CiteSpace软件中将节点类型设置为author,将2001—2020年间每一年的前50篇文献纳入分析,生成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节点面积越大,表明该核心作者共现频次越多,节点间的连线越粗,表明作者间合作关系越密切。

图2 作者合作网络

由图2可知,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共有263个节点,50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4 7,可知工作不安全感领域学者之间合作较为紧密。其中与其他学者合作较多的学者有WITTE与CUYPER,从共现的频次来看,WITTE以79次排名第一,CUYPER以51次排名第二,VANDER、PROBST、SVERKE、JIANG、KINNUNEN5位学者共现频次均在15以上。总体来看,工作不安全感研究领域学者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尤其是以WITTE、CUYPER为中心的核心作者群合作密切。

2.4 高共被引文献分析

将关键节点设置为reference,数据的抽取对象设置为Top50,得到该领域共被引知识图谱。因为共被引图谱节点大小反映了该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影响力[8],一般认为前十篇文献可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因此,如表3所示,笔者对知识图谱中的节点大小进行排序,在此选取了共被引频次排在前10位的文献进行分析。

表3 工作不安全感研究共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

由表3可知,学者们对于工作不安全感结果研究的关注度较高。其中,包括文献[5]、文献[12]等在内的6篇文献主要关注了工作不安全感的结果研究。从这些文献发表的时间顺序可以大致窥探到工作不安全感结果研究的演化过程:①从最初关注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健康的影响到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如文献[10]和文献[12]的文章分别基于欧洲16个国家的员工和美国员工验证了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健康的影响。此外,早期的元分析研究,如文献[4]和文献[15]也关注了工作不安全感对于员工健康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早期有关工作不安全感元分析对员工行为影响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学者们开始聚焦于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如文献[13]关注了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绩效、离职意愿和旷工行为的影响。如今,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依然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②逐渐关注工作不安全感的时间效应。工作不安全感领域早期的研究主要使用横截面数据,忽略了工作不安全感的时间效应,如文献[10]探讨了不同国家背景下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健康的影响,但采取横截面数据就忽视了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健康的滞后效应。为弥补横截面数据的不足,学者们逐渐采取更为严谨的纵向研究设计,如文献[9]将以往30年内的有关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健康和幸福感影响的纵向研究文献进行了元分析,文章的共被引频次也体现了学者们对该文的价值认同。近年来,也有不少文献认为工作不安全感的持续时间不同,其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如文献[16]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绩效的影响也会发生动态变化,该文从动态的视角探讨了时间因素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绩效关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种动态视角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工作不安全感产生影响具体过程。③从探究变量的前因后果到探究其内在的作用机理。前十篇高共被引文献体现了学者们对于综述类文献的关注,这类文献主要包括对工作不安全感的前因及结果研究,如文献[11]和文献[5]分别是关于工作不安全感前因和结果的文献综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关注工作不安全感影响机制的打开,文献[3]综述了工作不安全感产生影响的4种机制,即压力、社会交换、工作保留动机和主动应对,学者们也不断从新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工作不安全感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

2.5 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识别及演化

关键词是对文献所研究内容的概述,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分析能够窥探该领域在某个时期阶段内的研究热点,从而对其研究热点的演进过程进行解析。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关键词共197个,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所示。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其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0位的关键词如表4所示。关键词频次排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的研究热点。

表4 文献高频关键词分布

工作不安全感、健康、工作、压力、就业、心理健康、后果、绩效、失业、满意度是近20年来研究中的10个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超200次,可知工作不安全感的前因及结果研究依然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其中工作不安全感是该领域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工作、就业、失业体现了工作不安全感的来源,健康、心理健康、后果和满意度体现了工作不安全感产生的影响。压力是工作不安全感研究的主要切入点。排名前30的关键词中,健康、满意度、心理健康、抑郁反映了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个体方面的影响;绩效、态度、倦怠、组织承诺、行为反映了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工作不安全感领域近期研究的热点的演化规律,识别研究前沿热点,笔者通过CiteSpace软件得到关键词的突现图谱,如图4所示。关键词突现反应了在较短时间内所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利用关键词突现的词频变化可以判断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从而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图4 关键词突现图谱

基于对国际工作不安全感领域文献的可视化分析,结合关键词突现图谱以及对现有文献的阅读,可以将国际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研究划分为2007年之前、2008—2016年、2017年至今3个阶段,各阶段的研究重点也有所不同。第一阶段(2007年之前)处于研究的早期,文献数量较少,由图4可知,该时期与健康相关的关键词如死亡率、因病缺勤等受到学者们的重点关注,研究主要从压力视角出发,将工作不安全感视为影响员工健康的风险因素,关注工作不安全感对个体的影响。第二阶段(2008—2016年)是研究的发展期,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现象变得尤为突出,该领域发文数量也进入高速增长期。该阶段的文献从关注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个体的影响延伸到关注工作不安全感对个体生活及组织相关变量的影响(如员工心理契约)。同时,研究更为关注工作不安全感产生的不同情境,如在全球化、经济危机、工作条件恶化等不同背景下进行研究。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是工作不安全感研究领域的持续增长期。该阶段文献数量持续增加,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具体的作用机制与细分维度的差异。2017年SHOSS发表在Journal of Management上的文章文献[3]成为该阶段的一个重要划分点,该文提出了工作不安全感产生的两种不同机制(选择机制和感知机制)和两种焦点(工作岗位受到威胁和员工自身受到威胁),以及员工对工作不安全感的不同反应机制(压力机制、社会交换机制、工作保留动机和主动应对)。现阶段,基于工作保留动机和主动应对视角探讨工作不安全感积极影响是学者所关注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7]。

2.6 基于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的工作不安全感

文献共被引分析能够帮助锚定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的研究前沿。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生成文献共被引图谱,包括371个节点,616条连线,从关键词提取聚类标签,最终生成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如图5所示。包括6个初始聚类,聚类0主题为数量性(quantitative),聚类1主题为临时雇佣(contingent employment),聚类2主题为工作压力(job strain),聚类3技术改变(technological change),聚类4主题为健康状况(health status),聚类5主题为经济衰退(economic recession)。

图5 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

吴晓波等[18]指出,从施引文献关键词中提取的聚类标签并不能完全代表该聚类的特点,仍需要对聚类内的文献进行详细的解读。因此,笔者通过CiteSpace软件“list citing papers to the cluster”功能,获取了每一个聚类的前沿文献。结合文献阅读,对每一个聚类的内容进行系统性阐述。

聚类0的研究主题是数量性,该聚类主要涵盖两个方面:①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当前研究较多使用数据收集采样的方法进行研究;②关注数量型工作不安全感。HELLGREN等[19]将工作不安全感划分为质量型与数量型两种类型。以往实证研究和元分析更多从整体视角出发,将工作不安全感视为单维变量,来研究其对员工及组织的影响。其概念内涵与数量型工作不安全感相一致,这就表明当前研究更关注于数量型工作不安全感。

聚类1的研究主题是临时就业(contingent employment),主要关注不同合同类型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及其影响。灵活的雇佣关系使员工能够将工作和私人生活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也使员工面临更大的失业风险,基于这一观点,以往研究关注了临时雇佣与工作不安全感的关系。研究认为与正式员工相比,临时员工群体会经历更多的不安全感,但是受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却更低[20]。其主要原因是临时员工与组织之间更可能形成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更关注与金钱交易和经济交换,而正式员工与组织之间更可能形成关系型心理契约。此外,也有研究关注了雇佣临时工的比例对正式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

聚类2的研究主题是工作压力,将工作不安全感视为一种重要的工作压力源。通过对该聚类包含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大量研究基于潜在剥夺理论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工作不安全感蕴含与失业相关的不确定性,将其视为一种阻碍性压力源,可能对员工健康状况产生消极影响。近年来,学者们逐渐关注到压力的两面性,认为适度的工作不安全感也可能产生积极地影响。

聚类3的研究主题是技术改变,常被认为是工作不安全感的一个前因变量。以往研究认为工作不安全感本身是一种主观感知,是由不安全的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决定的。技术改变很可能会改变员工的工作任务需求,导致技能过时,甚至使员工失业。因此,即使是拥有稳定工作的员工,技术的变革也往往会使其缺乏控制感,因此产生工作不安全感。

聚类4的研究主题是健康状况,该聚类主要关注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健康状况的影响。工作不安全感被认为是重要的工作场所压力源,会引起员工的压力症状,这既包括生理压力症状也包括行为压力症状[21]。长期处于压力情境下,可能会对员工的健康状况产生不良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健康状况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这些研究既包括对员工生理健康的影响,也包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聚类5的研究主题为经济衰退,经济衰退被认为是影响员工产生工作不安全感的客观因素。组织变革如重组、合并、收购、缩编等,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裁员,经济衰退无疑加剧了组织变革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从而加剧了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经济衰退也成为研究工作不安全感的一种重要情境。

3 结论

笔者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近20年来国际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回顾,并结合该领域经典文献及前沿文献,提出以下几点可待研究的方向,以期推动工作不安全感研究领域发展。

(1)拓展理论视角。以往文献大多基于社会交换视角、压力源—压力视角、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视角来研究工作不安全感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未来研究需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探索工作不安全感的解决机制,丰富工作不安全感的研究。如压力源的两面性决定了工作不安全感也有可能被评估为具有挑战性,从而产生积极行为。员工也有可能出于保留工作动机而努力工作。未来研究可探究工作不安全感的积极影响,全面打开工作不安全感消极与积极影响产生的内在机制,发现工作不安全感的双刃剑效应。

(2)关注时间因素。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决定了组织成员必将长期经历工作不安全感,员工对工作不安全感的感知以及应对措施的采取都与时间因素有关,比如个体对工作不安全感的评估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从而影响随后的绩效表现。工作不安全感的持续时间可能是影响员工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的一个关键因素,未来研究应当考虑不同工作不安全感持续时间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此外,对于工作不安全感本身来讲,预测威胁出现时间的紧迫性也是影响员工应对行为的关键因素。若预测威胁出现的时间较远,员工有更多的时间从容应对,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反之,当威胁就在眼前,员工可能来不及理性地思考,从而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3)考虑情境因素。情境因素是影响员工不安全感感知及其行为反应的关键因素,也是理论研究能够契合企业现状为企业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应对措施的关键。以往研究对情境因素的考量大多局限于将传统组织中的重组、裁员等情境作为研究的背景。随着时代发展,新型组织的不断涌现,基于传统组织情境的研究已经难以应用于当前新的组织形态中。因此,未来研究要更多地关注新型组织情境,如平台型、自雇佣、灵活用工等等,并结合社会发展应用新的突出情境来研讨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较多将情境因素作为研究背景,在特殊的情境下去探讨工作不安全感与结果变量的关系,未来研究也可将情境直接作为前因或边界条件来展开研究。如机器人的规模应用、合同临近到期等客观情境因素也可作为工作不安全感的前因来展开研究。

(4)关注管理者的工作不安全感及组织工作不安全氛围。当前工作不安全感研究主要关注于普通员工群体,忽略了对管理者工作不安全感的关注。企业所处的不稳定环境以及企业中资质过高的员工对管理者身份地位产生的威胁,使得组织中各个层级的管理者也可能经受不同程度的工作不安全感。管理者作为企业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其工作不安全感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给员工,使整个组织笼罩在工作不安全感氛围下,对组织及员工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未来应当关注对管理者的工作不安全感及组织工作不安全氛围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不安全感图谱聚类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本期导读
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的近邻传播最大最小距离算法
AR-Grams:一种应用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的文本聚类方法
图表
欧洲社会为什么弥散着“不安全感”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爱伦·坡《泄密的心》中的疯狂与理智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