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亚洲居住文化
——以东北亚和华南民居为例

2022-03-24 13:33黄上君
居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骑楼朝鲜族东北亚

黄上君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1 地理分区概述

亚洲包含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若细致划分,则可多划分出“东北亚”,具体包含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东部和中国东北。洲际概念和定义起源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从文化、历史、语言、血缘、意识形态等方面来看,亚洲的划分是草率的、不具体的。五大洲的概念,实际上是古代欧洲人在解析地缘时的一种虚拟模型,而在东方人看来,亚洲地域辽阔,文化、民族多样,很难将其笼统归纳到一个体系内,特别是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亚洲的诸多文明是以多点生长的发展模式为主。所以本篇文章讨论的“亚洲”指的是以东亚、东南亚、东北亚为主体的地理区域,并以东北亚和东南亚及华南地区进行对比叙述。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提出了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农业、水利、建筑、医疗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儒家文化圈覆盖下的东亚、东南亚、东北亚各地区各民族,在世界观上具有相似性,在文化上则是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的。

亚洲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气候带,气候多样,温度、湿度、日照和降水等自然条件差异大,所以各地区的建筑形式及建筑文化难免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内核仍然是共通的,即通过一定的建筑艺术手法和构造方式,使建筑具有抵御自然恶劣因素的能力,十分注重对采光、通风、热工和对雨水的处理等,从最初的受限制于自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慢慢变得复杂繁茂,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使建筑融入自然。

2 东北亚地区的居住文化及其特点

民居是社会、自然、人文、审美以及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可以系统、全面地反映出每个时代背景下民众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居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历史的见证。一个国家的建筑是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在时代的变迁中各种文化思想对撞。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文明思想的变化,所以,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建筑表现了这个国家民族对于自然的改造能力和改造思想。

东北亚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从西部向东北部递增,是地球同纬度下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里天气严寒,空气较为干燥,虽纬度较高,但农业较为发达,在历史上曾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分界线所在地之一,同时也产生渔猎文明。

东北亚民居最具特点的传统民居是朝鲜族和满族的民居。

2.1 朝鲜族民居特点

朝鲜族主要居住在朝鲜半岛,中国的延边地区也是朝鲜族的一大聚集区。移居到延边地区的第一代朝鲜族人大部分是朝鲜咸镜北道的灾民,因此,初期他们的住宅形式大部分是咸镜北道的形式,但通过上百年的发展,逐渐受气候和不同民族的影响,住宅形式有所改变。根据岩槻善之的分类,将朝鲜及其民居特点分为五类,分别是北鲜型、西鲜型、中鲜型、南鲜型、京城型,延边地区属于北鲜型。因隐私安全和保温防寒需要,朝鲜族民居大多采用院落式布局,主要房间有卧室、厨房、鼎止间等人居空间,还有牛舍、仓库等辅助用房。需要注意的是,牛等牲畜作为家庭的主要财产,常与鼎止间穿套相连,一方面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牛作为恒温动物,其平均体温大概在38.5℃到39.5℃之间,略高于人体体温,所以将牛与人设置在同一或相邻空间内,有利于室内温度的保持和上升。朝鲜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大多采用穿套式,室内设置火炕,其目的是通过减少平面与空间的变化,以减少走廊等辅助空间,使建筑尽可能地减少热量散失,达到防寒保温的作用。

朝鲜族民居的特色是鼎止间和缘侧(即退抹楼)的设置。鼎止间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客厅,是朝鲜族人民生活、生产、娱乐、家庭交流的场所,外界天气寒冷,他们更愿意在鼎止间制作生活器具、饮食、聊天、跳舞等,生活形式十分丰富。缘侧是主人卧室对外的小阳台,主要供男主人或男长辈进行对外交流时使用,而女人的出行常常走后门,甚至足不出户,这体现了封建时代亚洲地区男尊女卑的思想。

2.2 满族民居特点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渔猎生活。满族的民居充分体现了民俗对于地理环境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冬天“地窨子”,夏季“马架子”体现了经济文化落后时期满族简陋的居住条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与汉族为代表的各民族间的交往和学习,满族人逐渐形成自己的居住习俗,并以“口袋房,万字炕”的居室特点沿袭至近现代。

满族民居的门分内外两重体系,外面的门是独扇的木板门,外门一般不居中设置,里面的门是两扇木板门,用门缝的错位尽量抵御寒气对室内的侵袭。满有“三怪”,其中有一怪表现在居所上就是“窗户纸糊在外”。这是因为冬季屋内和屋外的温差接近50℃。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的门窗就会在它上面直接凝华成冰珠。冰珠融化后便会垂直流下。若窗户纸糊在室内,流下来的水便会使窗户纸受到浸泡而脱落。把窗户纸糊在室外一方面可以防止水的浸泡;另一方面由于室外温度低,水结成了冰后相当于给窗户纸套上一层固体膜,窗户纸反而越冻越结实。糊窗所用的窗纸称为“豁山”,起初用破衣败絮为原料经日晒而成,后多用坚韧的“高丽纸”,纸上淋油,这样不仅更使窗纸防风坚固,还增强了日光的反射,提升了室内的亮度。

清代东北农村满族家庭室内陈设十分简单,和朝鲜族民居一样依赖火炕。东北气候寒冷,室内日常活动多在火炕上进行,请客人到炕上坐是对客人极大的欢迎,全家人平时吃饭、读书、做针线活也在炕上进行。室内不设桌子、椅子。因室内三面皆炕,南北炕两面皆可围坐,普通家庭的南北两炕就可坐达十余人,各家都有方炕桌,是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上屋南北炕皆摆上下两层双门对开的大衣柜,衣物往往是家庭最重要的财产。炕上还常年备有一个烟盒,盒内备有“关东烟”和烟袋,客人拜访时会给客人装上一袋烟,以示欢迎。子孙椽子是满族家庭屋内必有的设施,有生育子女时挂上摇篮车,未育子女时则备用。

总体来说,东北亚因气候原因,火炕文化在朝鲜族、满族等民居中得到广泛应用,注重室内活动,平面布置简单是它们的设计特点。

3 东南亚和中国华南地区的民居特点

3.1 干栏式建筑特点

东南亚和中国华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为使房子与地面隔离而达到有效的防潮,该地区民居多采用干栏式建筑,在壮傣等民族传统民居中多有体现。干栏式建筑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树居、巢居,这在《韩非子·五蠹》中已有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筑房屋,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木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这样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具有高效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功能。这说明该地民居在抵御自然恶劣因素时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建筑构造和艺术手法,且能做到因地制宜。

3.2 岭南骑楼特点

在东南亚和中国华南地区,除了遍布由古代少数民族自主发展的干栏式建筑之外,在近现代中,该地区还涌现出一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建筑形式——骑楼。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尺、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外廊结构的建筑,即骑楼。广州骑楼有清晰的三段式结构:下段为柱廊店铺和灰空间,中段为店家住宿楼层,上段为檐口山花。在中国,骑楼分布于广西的钦州、北海、防城港、南宁、梧州、百色,广东的广州、东莞、湛江、梅州、高州,海南的海口,福建的厦门等地。它实质上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既起到防雨的作用,又为商业贸易提供了灰空间。骑楼的山花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示意吉祥的瓜果、鱼鳞、吉祥纹,也有巴洛克特点的卷曲花纹和古典主义的壁柱和柱式(见图1),西方的石头建筑来到广东后融入了潮州的木雕技法,展现了大航海时代下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交融,当西方的畜牧和贸易文明碰撞东方的农业文明时,产生的不是套用性建筑,而是体现原真性、实用性和因地制宜的建筑美学和骑楼文化。骑楼建筑既结合岭南和东南亚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东西合璧的成功范例,为研究原真性建筑提供了“活化石”。

图1 广西百色骑楼山花(本人自摄)

4 亚洲居住文化的总结

亚洲传统民居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是一个民族在一定地域内生存成百上千年过程中形成的巩固化的生活习俗、情绪感情、趣味观念等作用下的建筑创作。从东北亚和华南民居的对比可以看出,身处于寒冷地带的亚洲人更注重室内生活和家庭关系,火炕文化组织了民居平面功能布置,而身处炎热地区的亚洲人更注重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大家族的生存空间。民居即百姓住宅,住宅建筑是建筑研究中最基本的单位,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下的住宅是有所不同的。百姓生活方式和民族思维无不在民居中得以体现,现在我们通过古老的民居建筑形式,窥得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其中,民居建筑平面作为百姓生活生产的载体,是人们生存的最基本的体验空间,而民居建筑立面是反映民族固有心理特点和感情的视觉造型体。民族性是民居建筑的精神内核,即使身处异国他乡,或陷入不同的文化圈,民居建筑仍然具有维持和表现自我民族特性的能力,它既是包容的,也是排他的。

亚洲民居在时间的积淀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与西方的改造自然、与天为敌不同,亚洲民居往往更加敬畏自然、尊重规律,时刻关注着自然与环境,试图将人与建筑的生存与世界的运转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统筹合一的局面。虽然自然环境存在恶劣的因素,但亚洲人民却选择了包容和适应,这足以看出亚洲人民的民族性格是内向的、含蓄的、收敛的、大度的、谦卑的,这样的精神品质表现在民居建筑中虽随着气候不同而出现空间形式上的差异,但大体上仍多是院落布局、园林曲径通幽、尺度处理得当、立面用色简约、平面以实用为主、就地取材、家族聚居、坐北朝南和依山傍水的,这样的民居建筑时刻关注着居住者的生活体验,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把控上做得十分到位。这种具有原真性和包容性的建筑思想,有助于建筑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融入和升华,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直至今日,这种民居建筑中深藏的文化与精神,仍值得我们探讨。

猜你喜欢
骑楼朝鲜族东北亚
室外微气候对骑楼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女真从兴起到脱离明朝东北亚封贡体系的策略选择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国家标准委率团参加第十八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KORE A TOWN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面向全世界 服务东北亚
话说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