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琪先生(1939–2022)

2022-03-24 03:43
应用声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物医学复旦大学二等奖

王威琪先生,江苏海门人,1939年5月3日出生于上海,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1961–1981年,历任复旦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1982–1988年,历任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年被聘为复旦大学首席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并担任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部主任,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及名誉理事、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医疗器械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及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副会长等,以及《中国医疗器械杂志》编委会主任、《生物医学工程进展》编委会主任以及《仪器仪表学报》《声学学报》《应用声学》《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等10余种学术刊物的副主编或编委,是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4所国立大学客座教授,是世界医学生物超声联合会(WFUMB)会刊《Ultrasound in Med.& Biol.》的荣誉编委。

王威琪先生是我国定量超声血流检测奠基人,为我国医学超声技术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1975年,王威琪先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电磁和超声血流检测方法研究,成功试制了我国第一台“电磁血液流量计”;1976年,研制了B型相控超声诊断仪,并在多家医院获得临床应用;1982年,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独立的双超声束多普勒效应测量血流速度,克服了超声多普勒效应中的“夹角影响”,提高了血流测量的准确性;王威琪先生研制了医用超声多普勒实时频谱分析仪(1991年)和血流伪彩色实时声谱分析仪(1993年),将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引入围产医学,采用新参数对医用多普勒原理提出新解释,研制了国内首套超声血流速度校刻系统监测产品质量;王威琪先生提出了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无损伤检测技术和应用方法(2000年),发展了冠状动脉超声信息的特征分析和临床应用(2004年),至今相关成果还在应用和进一步发展。近年来,王威琪先生带领研究团队在骨超声诊疗、智慧医学超声成像等领域开拓了多项成果,系统性研究并突破了骨骼超声诊疗“禁区”,形成了骨超声诊疗一体化理论、仪器与应用的系列创新成果,如骨骼系统超声诊断的新方法、仪器及应用(2016年)、超声评价骨骼的理论及方法(2018年)及骨超声诊疗仪(2019年)等。

王威琪先生高度重视我国医学超声发展和人才培养。1978年开始招收医学超声方向研究生,培养专门人才。针对当时国内医学超声人才匮乏的局面,1988年起,王威琪先生连续多年在复旦大学开设声学原理学习班(课程每周一次,学制一年,考试合格,给予学分),为上海市各大三甲医院(包括市六、长海、新华、仁济、妇产、儿科等)相关科室培养超声医学专门人才。王威琪先生用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为学习班命名,称其为“黄浦声校”,这一创举开拓了“理、工、医交叉,理工思维培养医学超声人才的先河”。如今,“黄浦声校”的学员遍布祖国大地,已成长为各大医院超声科主任和医学骨干。2018年,为缅怀去世的中国超声诊断奠基人周永昌教授(1922–2017),为鼓励超声人不断开拓医学超声与超声医学事业,王威琪先生个人捐款,特别设立“昌琪奖”,截止目前已表彰在超声医学与医学超声领域做出杰出贡献26人。半个世纪以来,王威琪先生桃李遍天下,为我国医学超声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王威琪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发表论文350余篇,著作(合编)7本,有11项代表性发明专利,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科技发明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其他省部级奖项10余项。1988年,世界医学生物超声联合会授予王威琪先生Pioneer奖,复旦大学老校长苏步青闻讯亲笔题贺“波联国际,泽被人间”。2009年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授予王威琪先生“突出贡献奖”。2019年,王威琪先生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看准方向,抓住机遇,百折不挠,形成特色,虚怀若谷,不断向前”。王威琪先生一生热爱祖国、胸怀人民、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敬业奉献、为人师表,几十年如一日为医学超声事业无私奉献,培育了大批专门人才,为我国超声学科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威琪先生千古!

猜你喜欢
生物医学复旦大学二等奖
刍议“生物医学作为文化”的研究进路——兼论《作为文化的生物医学》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国外生物医学文献获取的技术工具:述评与启示
专题·融媒瞭望哨
LED光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