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建设与跨校修读学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
——以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专业“传播学概论”课程为例

2022-03-24 05:02姚冬玉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跨校传播学概论

姚冬玉

(辽宁科技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

辽宁省教育厅于2014年5月下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的通知》[1],正式启动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辽宁省高校之间课程共享、学分互认,有效地解决了高校课程资源不足的矛盾,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更大满足,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2]。跨校修读、学分互认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新途径,这将会是未来教育模式探索的主题[3]。

2018年,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专业选用沈阳师范大学“传播学概论”在线课程作为跨校修读的首轮尝试。建课方沈阳师范大学课程团队负责提供课程资源,通过登录“辽宁省金课平台”可查看相关课程资源。自2018年到2021年期间,“传播学概论”参加省跨校修读学分的同时,也通过辽宁科技学院泛雅平台针对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丰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建设与跨校修读学分相结合的模式,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得到不断优化。

1 课程基本情况

“传播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共48学时,开设在第5学期。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原理与方法,初步具备运用传播学基本知识、原理分析传播现象、媒介事件的能力,自主运用传播策略、传播技巧的能力,进行大众媒介受众调查和效果分析的能力。通过传播案例的解读和传播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传播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和传播实践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开展有效的广告传播和其他社会传播打下基础。

2 “传播学概论”课程跨校修读教学模式

2.1 前期准备工作

“传播学概论”用课方辽宁科技学院和建课方沈阳师范大学所在城市地理位置邻近,且双方在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和教材选用等方面较为一致。用课方教学团队与建课方教学团队通过线上会议就课程的实施、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交流,用课方按照《教学执行计划表》模板进行教学设计。沈阳师范大学作为课程建设方,主要负责网络视频授课、网络互动答疑及网络作业等。辽宁科技学院作为课程使用方,主要负责线下课堂面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过程考核、期末考试等工作。

2.2 课程教学环节

本课程基于沈阳师范大学“传播学概论”课程资源,采用SPOC和BOPPP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焕发课堂生机活力,充分体现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特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4]。

建课方的教学资源共包括十一章内容。每章有学习目标、学习指南、知识内容、常见问题和知识结构等。每节有课程视频、练习、测验、案例、资源下载、扩展学习资源。使用方教师将上述教学资源融入BOPPPS模型6个阶段:

导入:通过学习通选人、抢答等方式提问,检查学生对前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明确本次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流程;先测: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及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参与式学习:根据先测反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分析,充分运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及超星教学平台各种线上活动,如讨论、问卷、投票、分组实践等;后测: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随堂测试,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佳,可根据平台统计数据快速了解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总结: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布置线上或线下作业,尽量与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2.3 课程考核评价

平时的线上学习任务包含课程视频、随堂测试、章节测验、话题讨论等;线下学习任务主要为纸质作业、阶段考核、读书笔记等,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期末考试出题任务由双方教师商定出题内容共同完成,并报双方教务处备案。教师依据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情况、过程考核结果以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给定最终考核成绩,进行学分认定。使用方教务处严肃考试纪律,保证考试质量。双方教师在省级平台上完成成绩录入工作,双方教务处完成成绩认定工作。

3 辽宁科技学院泛雅平台“传播学概论”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专业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广告行业需求,全面服务于“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东北振兴”,培养具有广告传播基础功底牢固、文化艺术素养底蕴深厚、数据应用技术水平扎实、设计创意思维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此,“传播学概论”课程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上进行了创新尝试,遵循既保证传播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共性,也能体现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这一原则,在网络课程建设上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3.1 广告传播优质案例资源库共建

广告传播是社会传播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广告业的繁荣发展,国内优质广告传播案例层出不穷。一方面,广告专业学生应通过各种媒体广泛接触广告传播案例,并利用传播学的知识、原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与应用。例如“梅花网”公众号上的案例“雷凌携手网易哒哒打造潮酷人生态度”,其传播目标、传播主题、传播形式的确定都值得广告学专业学生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在“传播学概论”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广告传播优质案例资源库,将可圈可点的广告传播案例上传其中,并鼓励学生也将他们认可的广告进行上传,师生共建广告传播案例资源库。每隔一段时间,师生共同对案例库中新增案例展开交流、发表看法,既开拓了专业视野,又锻炼了辩证思维能力,这两方面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

3.2 “讲好中国故事”课程思政有机融入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本课程通过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播相融合。学生在客观认识社会信息系统及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媒介观,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新时代青年。在网络课程资源库中,围绕知识点设置“什么是中国故事”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两大课程思政模块,前者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涵;后者包含我国当代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传播实践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作为今后“中国故事”传播的“发声筒”,青年一代学会利用有效的传播渠道,讲好中国特色、传播好中国声音责无旁贷。

3.3 社会传播热点事件话题讨论

当前新媒体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微信公众号、微博热搜、抖音、快手等平台传递的社会热点事件往往能快速引发舆情,带来社会轰动效应。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此类传播事件,并实践运用所学的传播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学以致用。如给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刷屏后又因违规被删”这一网络传播事件始末,让学生思考“自媒体的文章发布主要受到哪些把关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讨论话题,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在下面进行回复。这种讨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灵活,且讨论区的答复同学之间可以看到,有利于互相启发。有时出现两种相对的观点,学生之间可以展开论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应随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打分,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3.4 广告传播实践作业师生共评

教师围绕广告传播案例和社会热点事件话题布置传播实践作业,学生完成后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先进行生生互评,再进行教师评分,最后完成师生共评。学生比教师更了解学生的想法,甚至可能做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评价。如课程讲到传播信息要本着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故意捏造和散布虚假的信息,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虚假广告信息的危害性,并恰当列举案例。学生们选取的案例五花八门,分析的视角也各有特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结合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背景,体现年轻人的心理、情感;教师的评价会比较全面、客观、理性一些。教师通过搜集生生互评信息填补知识盲区、了解学生心理、改进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互评、共评信息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观点。可以说,师生共评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优势形成了一种有效的作业评价互补。

4 实施跨校修读学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四年来跨校修读学分课程“传播学概论”的运行实践,可以看到跨校修读教学模式有诸多优势,但建课方与使用方教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双方多次交流、探讨,本文尝试着提出应对措施。

4.1 实施跨校修读学分存在的问题

(1)缺少互动兴趣低下

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独自面对电脑、手机上的学习视频,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表情交流与语言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茫然、没有动力,线上教学的这种“单向灌输”的弊端该如何避免很值得思考。

(2)在线学习自觉性差

有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缺乏自觉性。学生一边播放学习视频一边做其他的事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话题讨论内容趋同

讨论区本应是充分展现学生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地方,但是目前来看,它并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学生答案之间内容趋同,这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并没有认真地进行思考,而是人云亦云,缺乏创新性。其次,先在讨论区提交了观点的学生由于没有参考,往往回答得不够全面,而后提交的学生可以参考前面同学的回答内容。如此一来,学生们主动性变差,提交都尽量往后拖延,而导致影响了整体交作业的时间。

(4)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学生在观看学习视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网络卡顿的情况;教师开展选人、抢答等线上活动时,有时会出现延时的现象,这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效果。

4.2 应对措施

(1)增加线下导学环节。教师可在课前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里发布最新的社会传播热点事件或话题、广告传播案例资料,并提出问题,以此为切入点,给学生一个导入缓冲。社会热点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导学环节是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的一种有益尝试。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培养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因而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可定期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料库”模块发布相关的资料,如《人民日报》平台整理发布的“大学生最佳作息时间表”等一系列文章。另外,也可在“讨论区”发布相关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观念。

(3)布置差异性任务或增加作业时效性。为避免讨论区内容的同一性,教师每次可同时发布几个讨论话题,学生组成4~5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应的讨论话题。各组在组长带头下围绕各自话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思考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在时间节点方面,教师应严格要求,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作业。

(4)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技术完善是跨校修读学分平台更快、更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比较常见的是高校选用第三方平台,这就容易造成使用方与开发方的脱节,可以考虑让建课方与用课方高校同时参与到教学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5 结语

辽宁省实施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工作遵循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精品课程建设[5]。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专业“传播学概论”课程依托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项目,充分利用沈阳师范大学“传播学概论”在线课程资源,并从本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积极丰富、拓展网络课程资源,采用SPOC和BOPPPS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知识掌握更牢固,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未来“传播学概论”教学团队继续将网络课程建设与跨校修读学分深度融合,探索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实现优质化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化,更好地实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跨校传播学概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论《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跨校修读模式
跨校体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与机制的研究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基于项目学习共同体的跨校美术教师协同发展实践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