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2-03-24 07:02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讲授政治课传统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李 晶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和提炼的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善良的优秀民族品质的精神写照,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最具特色的高度概括,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内涵博大精深,发展源远流长,其中饱含社会发展哲理,具有丰富的宇宙辩证思想。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合理地运用到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政治课自身的政治引领性和价值性,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人文素养与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正确“三观”,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规律,将其浓缩于高中政治课教材当中,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和智慧性,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高度的抽象性。高中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之一就是需要对其进行深刻理解,并转化为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无穷智慧,承载的典籍异常丰富,先秦诸子百家的各种学说、几千年来积累留传的文学艺术作品、神话故事等,高中政治课教师应充分借助传统文化资源,将教学内容抽象化的原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内容,化枯燥为生动,化单一为多样,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剔除封建糟粕。不可否认,由于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中遗留了许多不好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等封建糟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中国传统文化时,必须仔细甄别,严格剔除,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全”“求大同”等美好品德,与高中教材中的政治理论相结合,使其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行为当中,发挥好高中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1.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哲学寓意,富含人文思想。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客观的必然性。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这充分说明把中华传统文化引入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文”中的“人”是指做人,“文”是指做人的道理。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而政治教师又是高中德育的中坚力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高中政治课中丰富的人文知识,使之与政治课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强化政治课的政治引领性与价值性的同时,找到二者的结合点,融汇贯通,通过了解中国先贤的思想智慧,从中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觉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理应站在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顺应时代的要求,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法

借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华传统故事,有的形象生动,有的幽默风趣,比起传统的简单式说教,课堂上借用故事更能将内容深入浅出,使课堂轻松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如借“虞孚卖漆”的故事讲解“企业要诚信经营”。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越国有个叫虞孚的人,他从自己的漆树上得到了数百桶漆,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他把漆树叶也煮成了汁,连同漆一起带到吴国去卖。吴国有位商人看到他的漆成色十分纯正,就全部买下,约定第二天提货。当天夜里,虞孚把漆树叶的汁全部掺进漆里。第二天,商人看到装漆的封条动过,便起了疑心,决定过20天再提货。20天后,掺了漆树叶的漆全部变质,结果一桶也没有成交,虞孚就此在吴国沦为乞丐。虞孚卖漆掺假,不守信用,结果不仅亏本,还丢掉了信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取得成功。通过故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掌握知识。

巧用成语,将知识化难为易。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将知识化难为易,并使学生在教学中时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语言的魅力。比如运用“量体裁衣”的故事讲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故事,讲解“矛盾的基本属性”;运用“田忌赛马”的故事,讲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运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故事,讲授“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运用“刻舟求剑”的故事,讲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讲授“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可以为人类造福”;运用“杀鸡取卵”的故事讲授“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等。引用成语故事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些成语故事,更能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哲学的深刻内涵,将知识化难为易的同时,也领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引用俗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俗语贴近生活和实际,政治课上恰当地引用俗语,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运用俗语“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若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讲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引用俗语“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和“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讲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用俗语“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讲授“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系统优化方法要注重整体性”,告诉学生切记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俗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俗易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选用诗句,让课堂充满活力。古诗词,音韵优美,意境悠远,内容深刻,是我国文学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如果运用恰当,可以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来解释“量变引起质变”;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来解释“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用“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来解释“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容北国草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形容江南春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形容秋江晚景,以此来说明“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或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等。这样做不仅可以将诗句的含义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而且达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又让课堂充满了活力,可谓一箭三雕。

借用寓言,培养学生思维广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具有运动性和发展变化性。哲学又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要有思维的广度,能够全面而不是片面地看待问题,从而克服形而上学思想,提高认识和观察事物的视野。在进行这项内容的教学过程当中,可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运用“盲人摸象”这一著名寓言,先让学生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在点评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全面性来看待事物和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同理,运用寓言“刻舟求剑”来讲授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诫学生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问题、观察事物。

总之,将中国传统文化恰当地运用到高中政治课堂中,能够大大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教学内容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从而获得智慧教育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讲授政治课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