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样式与路径: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论析*

2022-03-24 20:47余厚洪
档案与建设 2022年8期
关键词:样式助力传统

余厚洪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传统文化的衍生,首先依托广袤的乡村。乡村档案中凝聚着乡土社会积淀下来的深厚传统,为乡村振兴夯实了文化根基。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在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时,档案事业应该贡献怎样的新力量、实现怎样的新发展成为档案学界热议的新课题。学者们主要从档案工作助力乡村振兴[2]、乡村振兴背景下档案资源建设[3]和档案开发利用[4]等主题展开探索,但综观已有研究成果,在逻辑分析、资源挖掘、路径探寻等方面尚有拓展空间。据此,本文力求探寻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实践样式与优化路径,为相关工作开展和学术探索提供参考借鉴。

1 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

乡村档案,是指乡村在形成、发展、变迁过程中产生并留存下来的包括村史村志、村居舆图、姓氏来历、古建图纸、家族谱牒、乡约族规、契据账簿、票证书信、传记画像、碑刻匾联、传说故事、诗词游记、科仪程式、曲谱歌本、药方经文、绝活技艺等在内的,以文字、图表、音像等原生文献或实物为介质,具有乡土记忆属性和多元文化价值的各种历史记录。乡村档案作为乡村历代累积而成的传统文化汇集,可为乡村振兴提供知识资源、地方经验和价值引领。

1.1 理论逻辑

乡村档案涵盖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传承下来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信仰仪俗、制度规约、行为习惯等,具有历史意蕴、乡土情怀、区域特色、民族风味,与传统文化互为影响、辩证统一。[5]乡村档案与生俱来的文化品格,使其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来源、可靠依凭。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其实质便在于传续历史与文化。

1.2 价值逻辑

传统文化维系着历史脉络,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继承有价值的、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精华。乡村档案开发利用的核心主旨在于找寻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连接点。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好乡村档案“求真”“求美”“求善”等价值[6],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价值引领。

1.3 实践逻辑

乡村档案蕴含着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乡村档案能为乡民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最终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7]由乡村档案建构的多彩世界,为乡民提供了合理观念与共同准则并存的记忆空间。通过乡村档案开发利用,可让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视野,使其在与时代共鸣中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档案与生俱来而又不断发展的历史品格和乡土特色,赋予了乡村档案浓郁的传统文化属性。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是档案历史品格与现实需求的交互,其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为支点同现代社会生活相联结。

2 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开发样式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乡村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丰富多彩的开发样式来展现乡村档案中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着实可圈可点。

2.1 乡村档案开发案例举隅

不同乡村有着各自的档案“基础”及现实需求,会在乡村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选择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不同样式。笔者选取浙江省丽水市5个代表性村庄,简述其乡村档案开发现状及成效。

龙泉市安仁镇张畈村:两宋间周氏家族出了5位进士,当地深入挖掘“五贤”文化,形成相关编研成果,极好地展现了“千年进士村”古色古香之路,成为遐迩闻名的“研学村”。该村档案开发样式属于“编研传承”。

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月山春晚博物馆展示的老物件和老照片,讲述着全国乡村春晚发源地“月山春晚”原生态模样。借助“文化盛宴”,将农文旅相结合,以项目化促发展,实现强村富民。该村档案开发样式属于“展演活化”。

遂昌县新路湾镇蕉川村:其紧扣“千年粮仓常乐蕉川”的主题,结合农耕、古建等声像档案,从简单“触网”发展为整体“上云”,致力于满足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为更多外地居民提供“第二生活空间”,着力构筑乡愁与未来交融并进的“田园牧歌景观”。该村档案开发样式属于“数字导引”。

龙泉市竹垟畲族乡盖竹村:其充分利用畲族文化档案,发起“两进两回”引进乡贤回归项目,打造“小畲哥”“小畲妹”等品牌文化创意产品,赢得了顾客青睐。该村档案开发样式属于“文创浸润”。

云和县紧水滩镇石浦村:其以插花娘娘、石浦花海为主题摄制微电影《又见花开》,反映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花海景观,既增添了村庄文化底蕴,又服务了村庄旅游经济。通过微电影摄制与宣传,在传统文化魅力焕发生机之时,有效推动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该村档案开发样式属于“影视叙事”。

2.2 乡村档案开发样式分析

“编研传承”属于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智慧层次。其以文化传承理念为导向,以资料编纂、图册绘制、报告呈送等形式,对乡村档案资源进行系统汇编、有序整合、精心提炼。需要指出的是,编研过程不仅要秉持科学、理性态度,做到史识、史德兼备,慎思明辨,推陈出新,还要将编研选题的文化价值与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乡村档案文化价值静态开发与乡村档案文化建设动态发展的齐头并进。

“展演活化”属于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灵动层次。为了彰显乡村档案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其以生动形象、有趣有味的形式,让乡村档案资源的隐性价值于展演中得以显性呈现。该样式借助乡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以打造乡村纪念馆、记忆馆、专题馆等文化传承基地为载体,以室内展览与室外场所联动为表现方式,生动展现乡村发展进程。尤其是将展览、表演、仪式相结合,更能引人入胜,有效达成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的无缝对接。

“数字导引”属于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技术层次。其主要借助立体影像、三维虚拟技术等,对乡村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加工、数据库建设,并利用各种新媒体渠道,实时推送乡村振兴最新动态、典型案例等。在数字式开发利用过程中,除了彰显本土特色、增强互动体验之外,还需形成以社会公众为开发主体、以乡土叙事为开发重点、以活化呈现为开发成果的模式,从而充分激发受众参与体验,并自觉转化成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

“文创浸润”属于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意模式。其对乡村档案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提炼、转化,让文化元素自然植入实物产品,在形成产业链之时反哺文化再发展。虽说对乡村档案中传统文化的创新改造是对乡村文化的再塑与修缮[8],但在“包装”“营销”过程中,需致力于体现文化内涵与特质,并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濡染与浸润。

“影视叙事”属于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艺术呈现。其通过寻找素材充分挖掘其影视艺术价值,借助市场化运作,在实现传播知识、提供娱乐、陶冶情操等目标的同时,为乡村带来“钱景”与“前景”。影视叙事不仅宣传了乡村特色文化与传统习俗,强化了受众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意识,而且激发了广大受众对体验乡村文化旅游的向往,为乡村文旅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上述五种乡村档案开发样式,并非截然分开、独立行进,而是彼此交融、相互转换。从实践现状看,有些乡村档案开发利用仍存在浅层化、粗放化问题。编研传承开发样式要以提升公众认可度为导向,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紧密结合;展演活化开发样式要以突出信息人文性为导向,注重乡土记忆场域再现;数字导引开发样式要以强化资源关联度为导向,注重档案资源整合及数据平台架构;文创浸润开发样式要以增强产品感染力为导向,注重观赏体验相促进、休闲消遣相融合;影视叙事开发样式要以提供问题思索性为导向,做深做细,做精做特,达成光圈效应。无论选择何种具体样式,都应充分有效地挖掘乡村档案中的传统文化,从而为乡村振兴赋能、立根、铸魂。

3 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强调经济效应而淡化基层治理,强化商业开发而忽视文化基础,落入同质困局而缺乏品牌特色,疲于任务应付而缺失动力支撑,管理设施滞后而形成发展掣肘等问题。如何深入挖掘乡村档案中传统文化的多元价值,仍需思考和探索。

3.1 面向基层治理

档案工作应围绕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创新档案工作体制机制。[9]乡村档案工作向协同基层治理转型,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客观需求,更是档案治理理念的落地应用,要充分利用好乡村档案对乡村治理工作的支持功能。

在畲汉交错杂居的乡村,传统乡规民约,作为内生于传统乡土社会的文化资源和道德规范[10],由广大村民世代相承、严格遵从,维系了乡土社会的传承性和有序性,深刻影响了村民自治体系建设。谱牒中的家训、族规等又能给人以导引、形塑,以其无形的感召力、凝聚力促成“畲汉一家亲,共奔幸福路”的美好局面。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对诸如此类档案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可成为乡村基层治理的宝贵资源。

基于此,应切实加强档案服务理念,主动向基层倾斜下沉,找准乡村档案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结合点,积极探索乡村档案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

3.2 立足文化基础

依托文化助推乡村振兴,首先要充分调研乡村档案拥有的传统文化基础。要将乡村档案作为追根溯源寻找文化支点的重要依据,注重分析其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档案部门一方面应安排调查研究,建立文化遗产项目档案;另一方面,应打破行业界隔,主动对接关系乡村振兴的职能部门,有意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纳入乡村振兴规划或具体行动方案。与此同时,要注重对乡村档案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精准化抢救,对于“活化石”类的传统技艺,采用口述访谈、摄像录音等方式予以抢救式留存归档;对于古建古迹、名人轶事、民风民俗等,也应精准施策,确保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

在抢救性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乡村档案资源的多重价值,建设一批有素材、有故事、有韵味的文化项目,进而让有传统文化基础的乡村建成诸如“七星陈宅”“长寿仙仁”“云中大漈”等农文旅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着眼于文化基础做文章,采取“小步慢走、先试先行”方式,然后通过联动发力,形成强力态势,可以更好地让人们回味文化、理解文化,进而实现深层次的文化共享。

3.3 塑造经典品牌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文化品牌开发是乡村档案开发利用的有效方式,强化品牌意识、塑造经典品牌是乡村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走向。乡村档案中的传统文化能否真正助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其由内而外的魅力,开发乡村档案资源旨在进一步彰显其中的传统文化。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应该注重从乡村文化价值出发来挖掘特色与呈显亮点,切忌跟风模仿,要进一步强化当地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唯一性,以“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等方式,做亮品牌。红色档案资源作为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和灵魂来助力乡村振兴时,需要优化组合文化产业发展各要素,进一步完善红色文化产业链。例如浙江丽水的红色乡村,可考虑推动浙西南革命精神与畲家山歌、缙云婺剧、提线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着力打造“挺进师在浙西南”等红色文化名片,努力把革命老区打造成为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

塑造经典品牌,要秉承传统文化特色,清晰了解相关档案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及其起源、发展过程;要发挥现代社会价值,紧密贴合时代前沿,在强化传统文化理念的时代价值中助力乡村振兴。

3.4 挖掘内生动力

乡村档案凝聚了“历代村民的丰富情感与历史阅历”[11],不仅能强化身份认同,而且有利于增强秩序维系。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要以“乡民”为主体围绕触及乡民心灵深处的档案资源加以编研,使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真正成为新的“文化书写”,营造沉浸式的文化场域,将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例如,面对乡村匾额档案中的“传统乡贤文化”,可深入发掘其间的“忠义廉洁”“仁孝达道”“家国天下”等思想、意识、情怀,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时鼓舞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本是“意图之宣言”,自带“有待开展的使命”[12]。要坚持继承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在丰富乡村文化活动载体的同时,大力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档案开发利用,设计包装文化节目。为了生动呈现传统文化,还要力求恢复、再现有助于诠释传统文化的实体场景、动态仪程等,既促进文化发展,又促进产业发展。需要做好乡民的档案文化传承培训,让乡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代言人,以“自己人”视角搭建乡村档案与历史传统之间的文化链接,全面提升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进而形成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叙述框架,并在此框架内开展鲜活的档案意义阐释。

3.5 强化数字赋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推进,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所需的数字赋能层级也应不断提升。只有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数字化改革,才能让数字技术更好地赋予乡村“以民为本”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激发村民推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发展并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热情。

科技创新将令乡村档案中的传统文化在乡村文旅产品形式、发展渠道方面迎来巨大改变。乡村中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档案,如同一个个文化符号,通过数字关联技术,可将原本零散的文化符号串珠成链,加之可视化技术的运用,能让档案文化中蕴含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更为深入人心。除了加强乡村数字档案库建设,建立网络展馆、架设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展馆也可以引导发挥村民自媒体的数据源作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立体多元地展示乡村档案魅力,而且能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和对其内在关系的有效把握。

乡村振兴,既要注重风貌颜值,又要注重气质韵味,既要强调景观展现,又要内蕴文化涵养。尤其是在数字化改革中,更需要注重提炼乡村档案中的传统文化精髓,致力于形成乡村独有的传统文化标识,进而提升乡村的知名度、美誉度。在乡村档案开发利用之时,还应依托新媒体搭建线上推广平台,提供全民讨论、辨识、论证空间,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的诠释力和实践力。

4 结 语

乡村档案与传统文化共生并存。乡村档案凭借传统文化的内蕴,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文本”。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并无固定样式或通用模式,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恰如其分地连接,需要充分尊重和了解乡村档案中的传统文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因材施策。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除了夯实乡村档案工作基石,更当紧的是发掘乡村档案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既铸牢传统文化之根基,又塑造乡村振兴之神韵。通过对乡村档案的梳理、挖掘,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解码、赋能,让传统文化朝地标化、品牌化迈进,进而让乡村成为融合文化与产业且自带IP属性的“磁场”。

猜你喜欢
样式助力传统
助力成功七件事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