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我们的火箭飞上天了!

2022-03-24 05:27河北省直机关第五幼儿园张哲付希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助推器毛线神舟

河北省直机关第五幼儿园 张哲 付希

2021 年6 月17 日,我国 神舟十 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通过调查、交流,我发现很多孩子或多或少知道这一历史时刻,而且兴趣浓厚。因此,我带孩子们一起重温了火箭发射成功的激动场景。之后,孩子们争先恐后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仅仅观看火箭发射的视频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我鼓励孩子们拿起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火箭和神舟飞船,用乐高积木或雪花片积木拼搭火箭和神舟飞船。然而,孩子们对火箭怎么飞到天上去更感兴趣。他们热烈地交谈着:

“如果随便往上扔一个东西,它肯定往下落,可火箭怎么不落下来呢?”

“火箭这么重,还飞得那么高、那么远,是靠什么飞上去的呢?”

“火箭下面不是有助推器吗?助推器帮它往上飞的吧。”

“我们的胳膊有力气,可以推东西,可是助推器又不是胳膊,哪来的力气?”

“对,这个力气哪来的?”

这个时候该我出现了。于是,我说:“给你们变个魔术吧。”我找出一个彩色气球,往里面充上气、捏紧。然后,我问孩子们:“我把手松开会发生什么?”

玥玥说:“我知道,它会四处乱窜!以前我在家吹气球时没捏好口,气球就乱跑,然后就瘪了。”我反问孩子们:“玥玥说的对不对?气球会不会乱窜呢?”

孩子们觉得,我们试试看不就行了吗?

一、孩子们的第一次尝试

两个孩子一个气球,老师负责充气,一个人拧好气球口,另一个人去一边等着接气球;然后再互换。经过尝试,孩子们发现问题更多了。

“老师,气球确实会乱窜,我们都不知道它到底要飞到哪。”

“它飞得太快了,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我想接都不知道去哪里接。”

“火箭能往上飞也是这个原理吗?那我有点儿明白了。可是火箭也没有乱飞啊,它是顺着一个方向飞的啊。”

该我发问了:“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气球顺着同一个方向飞,像火箭一样呢?”

二、孩子们的头脑风暴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这句话又引发了孩子们的热议。

“我们把它放在窄窄长长的箱子里,然后我拿着箱子,你在另一头松开气球。”

“哪里有又窄又长的箱子呢?”

“我想到了张老师放到区域材料里的毛线,咱们把气球粘到毛线上,然后松手试试?”

孩子们又热火朝天地尝试起来。他们两人为一组,老师负责充气,一个孩子捏着气球口,一个孩子用透明胶把毛线和气球粘起来。最后,他们得出结论:

“这次气球还是乱飞,窜上窜下。”

“但最后气球还在线上,我一拉它就回来了。”

“但还是不对,火箭可不是乱飞的呀。”

“为什么乱飞呢?线的另一头如果也找一个人拽着,是不是就好了?”

三、孩子们的第三次尝试

经历了又一次失败,孩子们调整了探究方式。他们四人为一组,一个孩子拽着毛线的一头,一个孩子捏着气球,一个孩子粘透明胶,一个孩子拽着毛线的另一头,老师负责充气。“忙活”过后,孩子们又发感慨了:

“两头都抓紧了,气球又粘了上去,怎么可能会动呢?气球自己在那儿突突突的!”

……

看到孩子们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主动说:“看看用这个吸管行不行?这下有什么新想法了吗?”孩子们因此想尝试把绳子穿进吸管,再把吸管粘到气球上。

四、孩子们的第四次尝试

孩子们不厌其烦地开始了第四次探究之旅。他们四人为一组,两个孩子分别负责绳子的两头,一个孩子负责捏着气球口,一个孩子负责把绳子穿进吸管,再把吸管粘到气球上。孩子们不断尝试着。

“我们组成功了!欧耶,气球像火箭一样直直飞出去了。”

“我们没有成功,都怨正正,我还没抻好绳子,他就撒手了。”

“我们倒是抻好绳子了,本来一开始飞得好好的,后来忽然飞跑了。大壮就用了一条窄胶带,粘得太不结实了。”

有很多组都成功了,说明我们想的办法、用的材料是可行的。但是为什么有的组没有成功呢?原来,同伴间的配合和相互提醒非常重要。

杜威曾经说过:“儿童有调查和研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教师要做活动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这些兴趣点往往就藏在他们的童言童语里。作为老师,一定要把自己放在问题的引导者、材料的支持者、孩子的合作者的位置。比如,孩子们想不出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火箭升空原理的时候,老师用个“气球魔术”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过来;不要怕孩子们在探索进程中遇到困难与阻碍,不妨给他们思维碰撞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我想这才是真正内化于心的蜕变。

猜你喜欢
助推器毛线神舟
暖心的毛线球
毛线绕呀绕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助推器残骸被成功回收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美国SLS重型运载火箭助推器测试
你懂毛线的快乐
毛线大改造
导读案,英语启发式阅读教学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