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高年级数学特色作业设计的思考

2022-03-25 02:48曹斌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业设计双减

曹斌

摘 要:社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体验,并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素质能力发展。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存在学生课后作业量大以及花费大量的课后时间来完成作业的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任务繁重和学习压力大,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当前的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教师要合理控制学生的课后作业量,关注作业的有效性、实用性、实践性,让学生能够有充裕的课后时间成长自我的同时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9-0004-04

Reflections on the Design of Mathematical Characteristic Homework in Senior Primary Schools Under "Double Subtraction"

CAO Bin (Guanqi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Youxi County, Sanm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level requires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and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and ability. In the current primary education, there is a problem that students have a lot of homework after school and spend a lot of time to complete their homework, which not only makes students feel heavy learning tasks and learning pressure, but also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ind and body. Ther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provides constructive guidance for the current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reasonably control the amount of students' homework after class,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practic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homework, so that students can have sufficient after-school time to grow themselves and achieve progress in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Double subtraction; Upp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omework design

著眼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学生学习的内容难度系数更大,所以为了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也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发展,加强数学学科的作业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况且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能够利用作业进行知识温习和知识运用,进一步达到提高数学水平的目的。教师要把握好“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满足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不仅要保证作业效果,而且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还不能让作业给学生增加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同时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1.“双减”驱动教师转变作业设计的角度

“双减”即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并不是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要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后用最少的时间完成较高质量的作业内容。教师要正确掌握“双减”的理念,能够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设计作业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而做到“因材施教”,并且教师还要注重在作业量减少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数学素养的提升。以下提出三点教师在面对“双减”时数学作业的设计角度,要让学生的作业减量,但学生作业的质量加倍。

(1)明确作业目标,提高作业效率化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能够明确作业的目标,不然作业的针对性不高会降低作业的效率,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设计作业,对于数学学科而言,作业就是要能够满足数学知识间的数学逻辑发展需要,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单元时,教师设计的作业就要能够针对学生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设未知量为X,结合题意建立数量关系的能力,并且能够训练学生解方程的能力。教师要确保作业能够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更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作业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作业内容。

(2)精华作业内容,避免作业大量化

许多数学教师都认同一个观点:“数学成绩的提高必须有大量的题量积累”,所以数学教师宁愿让学生做许多种题型也不愿意让学生把同一道题做数遍。“题海”战术并不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好方法,况且“双减”明确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因此,教师要善于将一题多变,通过发散思维而达到举一反三,将知识点浓缩在一道题中,让学生能够做“精华题”、拓展“多思维”。有“减”就有“加”,作业内容上做“减法”,就要在作业质量上做“加法”。例如,在学生的数学题中通常都会有一题多解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道数学题,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深入的拓展,也有效避免“题海”战术带来的作业大量化。教师还可以在每一个单元学习之后综合单元内容设计探究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建立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模以回顾学习过的内容,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探究性作业设计代替大量的练习题训练,并带来相同甚至是多于原先的学习效益。

笔者认为在作业的内容设计上,不仅仅是加大课内作业的难度。从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得学生校外作业负担减轻这一角度来看,应当加强对于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增加课外内容的作业设置;而从作业形式方面来看,应该加强学生对于难题拔高作业的练习,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听课效率,拔高作业练习对于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解题思路培养同样十分重要。

(3)善用作业评价,促进作业有效化

作业只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利用作业评价能够精准地找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作业评价进行作业的二次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作业补救措施,让学生的作业有效化。比如在学习关于梯形面积计算的问题中,学生很容易出错的是忘记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就可以加入学生的易错知识点训练,提高作业的有效化,避免学生的作业没有针对性。作业的批改并不是简单地批改学生的答案和解题过程打下正确的钩或者错误的叉,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错误答案中找出学生存在的知识缺漏。教师还可以在批改作业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也可以是一个开心的表情,让学生在收到作业的时候情感上能够得到自信,由此让学生能够更高要求自己的作业质量。教师还可以采用传统的集中批改与面对面批改相结合的作业批改方式,有点也有面,且帮助学生解决各自的问题,体现了教师作业批改手段的灵活性。作业评价机制的改进,应当充分考虑当前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对学生使用充分的鼓励政策。对于学生课业的评价不应该一笔带过,对于学生在写作业过程中的优点应当进行表扬,使得教师在每一次对课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课业的完成积极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传道授业解惑者。时代正在催生新的教学背景与教学方法。为了能够跟进时代的教育发展步伐,数学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要能深入“双减”的核心内涵反省当下的教学现状。素质教育不再是“数量教学”,教师要警惕扩大作业量,而要将对“量”的重视转向对作业的目的、内容、评价三方面的设计,让学生不再从心底里惧怕作业、惧怕学习,能够感受到作业量的有效减少,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和效率 ,使作业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双减”驱动数学作业注重学生的本位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遵从课程标准的指导,数学作业应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因此学生的数学作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既不能够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让学生感到作业完成是具备压力的,进而违背“双减”政策的理念;还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不再“谈作业而色变”。

(1)以特色生活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出对数学的兴趣,他们才能真正愿意去接受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通常只关注作业对于知识点的巩固作用,而忽略掉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学习体验感,将作业形式设计得单一枯燥。由于小学生的心理成熟度还不高,学生需要由心而发对外界产生兴趣才能够主动地去行动,这样的作业形式无疑是在学生的“雷区”。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甚至是讨厌,在课后做作业的时候都需要家长的督促。对于学生而言,家长的监督无异于一种隐形的学习压力,而做枯燥的数学作业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精神压力,双重压力在顶的学生往往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由此更厌恶起数学学习。所以注重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很重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摆脱“被动”的学习压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对数学敞开心扉。

教师要能够深入教材内容出发设计具有特色的数学生活作业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作业,不仅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实际进行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圆”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相关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回家完成生活测量的数学问题。以家中的光碟为例,让学生测量光碟的半径、计算光碟的直径,再运用周长公式“c=πd”计算光碟的周长。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圆的特点和相关的数学公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联系现实解决看似困難的数学问题,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总而言之,当前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仍旧缺乏兴趣,在小学生看来,数学课就是解一些非常枯燥的题,每天在这样照本宣科的课堂上进行学习,通常使得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于课堂,对所学习的内容感觉到十分枯燥乏味,也无法真正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仅仅把学习数学当成无聊的任务,由此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学生无法真正接受数学熏陶。针对这种问题,一线数学教师所提出的对策就是在解题过程中让学生变换思维,以不同的视角来认识数学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独特的学习方式了解到数学独特的内涵和趣味性。所以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把握,并且在解题的同时强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题目的基本模式进行创新,促进题目的形式多样,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或者模拟文本内容进行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团队精神,在解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以特色分层作业适应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是不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适合自身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下学习成长。如果让后进生和优秀生做同样难度的作业,很明显会加重后进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阻碍后进生的学习发展;同时,如果让先进生一直做与后进生相同难度的作业,他们的数学能力水平也不会得到相应提升,会出现在原地踏步的现象。因此,分层作业十分重要。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下成长,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设计出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适合难度的作业。

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当前的教学设计问题,首先是教师并没有顾及当前小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理解吸收的能力尚且不足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并没有适当地进行难度的调整,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学生之间作业的难易接受程度也不同;其次在于传统数学教学是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并没有使得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并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从而在课堂中想要得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是十分困难的。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对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我们的授课方式应当进行转变,对于授课的内容也需要进行创新。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分数”时,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存在难度,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小数乘分数通常以两种方法来解决,第一种是写成小数乘小数,第二种是写成分数乘分数。对于数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其能够熟练地将小数和分数进行转化,那么教师就更注重其在分数乘分数或者小数乘小数的作业设计中提高其计算能力。对于数学能力差的学生,在将小数乘分数写成同种数类型相乘的第一步都存在困难,那么教师在针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分数、小数之间类型相互转化的培养,当这类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学会转化后,教师再进一步培养其计算能力。

总而言之,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角色,对于我们数学作业布置进行优化和升华,充分了解数学作业需要充当的角色且需要改进的方方面面,让数学作业为数学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在这一阶段对数学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消化,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进行铺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学习并不是时间花得越多,收获到的学习效果就越好,教师要重视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学生的本位出发能够更加准确地发挥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可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作业,能够在心里不抵触作业进而从主观能动性上主动去完成作业。作业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学生不会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得不到合适的能力训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到对应的作业要求。

3.“双减”驱动数学作业更重视课程标准

(1)特色数学作业形式满足课标“三个基本要求”

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仍然坚持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够提高知识水平的发展,多做题就会巩固所学的内容,但是作业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人的大脑对重复的事物会感觉枯燥,做一百道同样类型的数学题不如将同一道数学题的变式做一遍,教师要能够懂得数学课程教育所要求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师不能用数量来衡量作业的效果,要能够站在作业设计有效性的角度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作业,不然作业设计得不仅并没有达到减负的作用,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基础性”要求学生的数学作业能够体现基础内容的巩固,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完成这一部分的内容,能够高效快速地回顾课堂教学的内容。“普遍性”要求作业不能只针对重点或者难点内容而设计,要能够覆盖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发展性”要求作业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作业要能够满足这三个基本要求才会高效,学生才能够远离“题海”战术,学习负担才能有效减轻。

(2)特色数学实践作业培养“两个发展能力”

“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师要能够严格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量,不能过多地侵占学生的课后时间,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要减少书面作业量,赋予数学作业活力,适当布置数学实践类的作业,以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统计”之后,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加深数学统计知识的理解并如何利用统计方法呢?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开放性的数学统计作业,让学生统计小区停车场中不同颜色轿车的数量。首先学生在统计前会思考统计的作用是一种数据的直观处理方式,学生要自主设计一个统计表,在实践过程中记录不同颜色的轿车数量,当统计表已经完成后,学生还要根据统计表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这个综合数学实践作业,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统计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统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统计的基本技能。

那么实践类作业又怎样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或者推理能力呢?例如,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几何教学中有一项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即图形的三视图,这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难度很大。教师可以从实践出真知的角度,让学生回家观察图形绘制三视图,可以是正方体的药盒或者圆筒状的茶叶盒,学生从正视、侧视、俯视三个角度观察。这种数学实践作业从实际的观察出发,更能够直观地帮助学生提高几何的空间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間推理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减负提质”是教师设计数学作业的第一要义,学生在有效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仍然能够通过作业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双减”政策驱动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更加具有时代的特色,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作业设计的理念,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走“新”,更要走“心”。既能够减少作业的量又能保证作业的质,并且作业的设计要能够遵循学生的个体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更要能够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也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调整作业设计的思路,不断完善作业设计的策略,让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更加科学高效,真正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春凤.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特色作业设计点滴谈[J].学苑教育,2020(08).

[2]常仁伟.浅析巧用生活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技巧[J].求知导刊,2020(19).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