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赋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2022-03-25 23:56吴香林杨厅罗环敏
科技资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校企数字

吴香林 杨厅 罗环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逻辑主线。该文针对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实情明确了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为文化产业培养数据人才的定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引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构建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专业群。借助行校企合力打造文化产业技术技能平台,应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建立新闻+生态圈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以实现群内资源优势互补,切实提升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质量。

:文化产业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新闻+生态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2(b)-0000-00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Empower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Take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as an Example

: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ve always been the logical main lines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position of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to train data talents for the cultural industry based on the facts of the University. It takes student employment as the orientation,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Build a professional group with big data technology as the core,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digital radio and televis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technical skills platform b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cha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mod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s + ecosystem,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group, and the practical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 Culture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News + ecosphere

2020年11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特别指出以“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 ”为专门章节,部署移动互联网、超高清、VR/AR/MR、大数据、数字广电、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明确培育、壮大“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的具体路径,体现了对产业发展活跃态势的把握,引导激发产业创新潜力,形成更多新增长点、增长极,增强发展新动能。

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呈现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有利于培育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的学校紧跟数字文化产业的市场经济需求和产业链的岗位能力需求,在2020年申报了大数据技术专业,2021年开始招生,成立了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既是谋篇启新的起步之年,又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高职院校冲刺“双高”,力争“双一流”建设的质量跨越之年。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全面纳入学校重点规划,对接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以内容合作为基础,以产品技术赋能为抓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融合,服务于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专业群须主动适应数字文化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向以融媒、文旅、广电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于大数据技术专业自身建设力量单薄,因此联动学校的主体专业,整合校内其他专业优势,引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加快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建设的必然出路。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吸引了办学35年之久的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进入大数据技术专业群,该专业群的建设基于“老专业带新专业、企业走进校园、工程师走进教室”的理念,大胆尝试新闻+生态圈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旨在提升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对文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动市场經济的数字化转型。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成立时间短,基础薄弱,尤其是师资和实训资源紧缺。但是笔者所在学校是四川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文化产业普通高校,因此在文化产业领域有历史的底蕴。高职院校学生重视技能,师资探索内陪外引,实训室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经过分析调查,找准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的结合点,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重点培养文化产业大数据采集与清洗、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平台运维、智能电视技术系统运维、移动应用软件开发、UI设计、应用软件测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一线紧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主要培养文化产业的网络维护、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开发人才,为了融入学校的智慧旅游、智慧文化商业和智慧融媒等新型互联网+文化产业,大数据技术将以文化产业链、事业链中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为土壤,数据处理与分析为主干,数据可视化及AI应用为产出这一发展脉络按如图的方式协同学校专业群服务于新一代文化产业群。数字广电技术与智慧融媒体结合智慧广电,将势如破竹。大数据技术专业结合5G、人工智能、云计算将促使智慧融媒产业的快速迭代发展,在文化商业领域,大数据技术已经应用于智能营销、文商智能服务以及智能管理等。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可对旅游大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建模、分析,服务于智慧旅游建设。因此,在学校办学定位基于数字文化产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遵循数字化产品内在规律。围绕数据源是基础,分析是关键,融合是核心,服务是目标的思路,以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中间关键层,与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组成专业群,对接数字文化全产业链,培养新一代数字文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服务于四川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依托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内办学质量稳固的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引入一家大数据企业成都易达数安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针对宣传领域提供最专业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新闻+增值业务运营商,是全国唯一在融媒体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和网络综合治理平台方面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与该企业深度合作,探索搭建“两库一平台”的融媒一体化运维基地和融媒指数大数据基地。融媒一体化运维基地主要侧重基于知识库和专家库,为四川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运维服务能力,后期可扩展到台站和应急广播领域。融媒指数大数据基地主要为四川省及全国发布县级融媒的大数据指数。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围绕并联高校和区县融媒市场进行各类新闻+小程序应用开发和运营,专业群内资源互补,所培养的学生为全省的新闻+产业提供服务。

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以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的融媒一体化运维基地辐射带动全校其他专业群的发展,联合四川大学和成都易达数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县级融媒体研究院,建立县级融媒体的长期研究机构,不断赋能学科建设和县级融媒体的高质量发展。联合四川省的标杆县级融媒体中心古蔺县、仁寿县和学校的融媒学院打造融媒文创产品创新基地,围绕四川县级融媒特点,进行各类融媒产品的创新孵化和模式输出。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引入融媒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非遗与巴蜀文化学院、数字艺术学院、文博学院、演艺学院打造高新内容创新基地,共同围绕VR/AR/MR,全景直播、超高清视频等高清表现形式,为县级融媒提供各类内容创新服务。

3

3.1 整合校内专业资源,服务于学校主体专业群

基于新闻+生态圈的大背景,我校在专业整合过程中,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其中以省级重点专业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为引领,主要面向文化产业链中宣传部门、县级融媒体中心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维护与管理岗的技术人员,大数据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数字文化产业大数据采集、清洗与应用开发,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数字文化产业个性化的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面向数字化产业的智能化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数字文化产业的安全的运维及管理,群内各专业的精准定位,遵循从数据发现、数据融合、数据产品、数据服务4个维度形成一个闭环,专业之间各有侧重,又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共同培养数字文化产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3.2 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的课程体系

经深入调研行业、政府、四川省广电大数据运营中心和知名的文化产品制造、传播企业,比如:四川大数据中心、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四川人工智能研究院、成都易达大数据中心、华迪·三创谷、仁寿及古蔺融媒体中心等,把握大数据与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明确高职学生就业的大众化工作岗位职责。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在建设中,也做了积极的探索,背靠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对接文化产业大数据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大数据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秉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校企共同研制课程标准,共同建设课程资源。以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互通县域融媒大数据建设优质课程线上资源。基于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细化每个专业课程建设路径,围绕产业建强专业,课岗对接、课证融通、赛训结合、产教融合,达成人岗匹配、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 "双向沟通"形式,落地“四对接”实现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引领智能化时代教與学的变革。

依据产业需求,反哺课程体系,按照“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能力课程”模块思路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底层共享将专业群基础平台课每个专业开设相同的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程序设计基础、Linux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应用技术等课程;中层分立为体现每个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课则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顶层互选即根据学生所学及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拓展课进行学习,专业拓展课主要是以专业群中相近专业的核心和延伸课程为主;结合课程标准建设和项目式教学要求,开发一批内容新、版式新、形态新、阅读体验好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探中学。

校级平台课和专业群平台课进行群内共享,培养学生公共能力和职业基本能力,为后续专业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基础技能;专业核心岗位课融入创新创业和思政要素,培养学生领域专项能力和工程能力;拓展岗位课程专业群互通互选,培养学生多岗位迁移能力,拓展学生综合能力和集成能力;岗位方向综合实践项目实战课程,深度培养学生精通一个专门领域工程技术,广度培养学生掌握交叉领域专业知识,融合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另外还有X证书、学历提升、技能竞赛、技能认证课程等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权,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达成群内学生所学的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通、教学资源相融的目的,产生1+1>2的专业群效应。

3.3 与文化产业大数据相关企业合作,引入产教融合新模式

坚持“产教融合”为主线,遵循“共谋、共建、共享、共管、共赢”原则,共建“互融共生”校企命运共同体。一是融合内容上一新四业五结合:创新,产业、专业、就业、创业,产学研用孵紧密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指导紧密结合、校、企、政、行、众紧密结合、上门教学与基地实战训练紧密结合、实践教学服务与创业就业紧密结合;二是融合路径上六进四出三平台:方案、产业需求、项目、师资、企业文化、就业创业进校园,产出理念、模式、经验、效益,搭建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三平台;三是六大人才培养路径的融合,从实习实训、高端培训、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1模式人才培养、专业共建到产业学院,构成了产教融合的内涵,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目前,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与成都某企业和四川某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深度合作,引入企业的通信设备及网络管理平台,让企业所处理的网络后台数据真实在实训室进行流通,企业的工程师入校驻点,融入教学和实践。通过企业的科研应用项目、业务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为纽带连接企业工程师、教师、学生,教师不仅得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学生也提前感知企业岗位角色,让项目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面增值赋能。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融媒行业,因此筆者所在学校探索建立融媒一体化运维基地,搭建两库一平台,为融媒体的软件测试、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网络技术运维、市场营销等方向提供师资和教学平台,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开展深度融合,共同研发文创新产品。融媒一体化运维基地的广泛应用将拓展到全省融媒产业,以及后续整体打包复制到省外进行推广。

3.4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落地三教改革任务

校企深度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教学,根据项目或任务需求训练学生技能。分批组织大一学生参观企业、了解行业企业的新动态,让懵懂的大一新生对未来的就业和岗位有个初步认知。大二、大三学生可以分批参与到校企合作和产教研究工作项目中去,改变传统教学中仅坐在教室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授课模式,走出去为岗课赛证、学分银行、学分置换、学以致用创造便利条件。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链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校企合作虚拟仿真平台、在线课程资源的条件,有效衔接专业课程教学、综合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为教师技能提升、教法创新、项目化教材编撰提供了实施平台。从企业聘请或柔性引进文化产业和大数据领域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技能大师担任专业群兼职教师,逐步实现“身份互认、角色互通”。专任教师每年进企业至少一个月的企业实践,不仅能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还能让教师熟悉企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及岗位和技术标准。

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基础教学保障。建设智慧教室,探索“理实虚”一体化教学,根据大数据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升级现有教学设备和教学场景,采取“云+端”的服务方式,全面部署信息化教学环境。依据学情和师生反馈,动态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利用学情分析大数据系统,深度挖掘学生个体差异,多元分析能力需求,精准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平台,在线资源库+新闻+AI+5G动态捕捉学生情绪,进而优化调整教学策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双线并进”,以教学模块知识点为单位,提前下发学习任务,跟踪并分析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标记学习的重、难点,动态调整教学方案、改进评价机制,智能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达到自适应学习的效果。

通过学习职业教育文件精神、深入企业调研,植入岗课赛证理念,并引进文化产业方面的新闻+大数据企业,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让新专业融入学校主体专业群,创建新闻+新工科的特色专业。

借助企业力量引入项目带领学生做。校企合作后,企业工程师进学校驻点,派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带学生做真实项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积累项目经验和职场生存技能。

对接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建设以“数、智、网”为核心校内外实训基地。设立智慧数据产业学院,整合行校企资源,支撑学院“双高”建设,并做好全省县级融媒中心的技术服务,做好大数据与智能化支撑的县级融媒转型升级研究服务,做好四川宣传干部培训与人才培养服务,做好县域数字经济探索发展服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生共长,合作过程中多看对方的优势,相互帮助,而不应提出过多苛刻条件,这样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才会长久和深入。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目前还是起步探索阶段,虽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和专业群的产业实训基地,但是学生在参与企业项目的同时,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锻炼学生的项目创新能力、演讲和文档书写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的文产人才。

[1] 肖昕,景一伶.中国文化产业数字化政策及其策略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21,34(3):130-136.

[2] 张耀.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3):237-239.

[3] 赵永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20(1):64-70.

[4] 占春英.产教融合大趋势下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7):31-33.

[5] 饶梦娜.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营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6] 应毅,任凯,顾问.面向数据工程师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7(5):103-105.

[7] 吴勇.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26):13-15.

基金项目:省级一般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WHCY2021B22);校级一般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JYJ2021B15);校级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生态构建及AI平台研究(项目编号:20B003)。

作者简介:吴香林(198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

杨厅(198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校企数字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答数字
数字看G20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成双成对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