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心理康复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3-25 07:30李锦棉农玉贤褚丽霞黄艳霞
大众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森田疗法焦虑症维度

李锦棉 农玉贤 褚丽霞 黄艳霞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心理康复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锦棉农玉贤褚丽霞黄艳霞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住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森田病区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放松训练、改良森田疗法实施等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两组的疗程均为6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及SF-36健康调查问卷以评定疗效。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干预前后组内HAM-A-total score评分明显下降(t=11.04;=0.0009<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t=179.300;<0.0001]。观察组干预前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除生理机能[t=0.5796;=0.5639>0.05]外,其余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7个维度均显现出显著的改善作用(<0.05)。结论:焦虑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干预,能比较快速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焦虑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效果

引言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的焦虑或以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往往伴有头昏、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1]。病人的紧张程度与现实处境不符,且其焦虑情绪亦非来自于实际威胁或危险[2]。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形式。广泛性焦虑患者反复到医院就诊,却查不到阳性结果,患者主观感受与客观的检查结果不相称。患者多数宁愿相信自己而不愿意相信客观的检查结果,病程较长,症状多持续存在。与广泛性焦虑障碍不同的是,惊恐障碍的焦虑具有发作性特点,因此其焦虑症状更加严重,使患者更加恐惧,手足无措。焦虑症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遵循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并重的原则,根据患者情况对焦虑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改良森田疗法实施等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消除患者焦虑症状,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焦虑程度明显降低,临床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住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森田病区的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诊断均符合ICD-10 焦虑障碍诊断标准[3]。

排除标准:(1)排除躯体疾病或先天性或遗传性精神类疾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重要脏器:肺病、肝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4)肿瘤患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5)有药物过敏史或多种食物过敏史者;(6)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对本研究观测指标有影响者;(7)不符合纳入标准,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共纳入80例符合条件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放松训练、改良森田疗法实施等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38.26±2.18)岁;病程3~11个月,平均(5.17±2.12)个月。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7.25±3.26)岁;病程4~10个月,平均(6.16±2.3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0.05),提示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采取放松训练、改良森田疗法实施等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1.2.1对照组

首先对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焦虑症患者往往有非常真实、具体的主诉,但因焦虑情绪的存在,有时有夸张的成分,以引起更大的关注。当患者主诉躯体不适时,应认真地对其进行身体评估和合理解释,虽然有时找不到器质性证据解释其症状的存在[4],但对患者而言,躯体症状是真实的。因此在收集资料时要详细、具体、除仔细聆听患者对其精神、情绪的主观描述外,还需观察患者外显的症状及周围的环境,并判断患者目前的焦虑程度和症状对其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通过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心理应激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评估患者的认知反应,如患者有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错误感知、错误评价等;评估患者情感反应,如有无担心害怕、紧张不安、恐惧、惶惶不可终日,严重时有频死感等情感表现;评估患者的行为反应;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惊恐万状、四处呼救等表现;此外还要评估患者有无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等。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5]、SF-36量表[6]各维度评分等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

其次给予心理支持,焦虑症患者通常处于坐立不安、焦虑烦躁的情绪中,入院时会因为陌生感增强其焦虑心理,因此要给予患者热情诚恳的接待,主动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探视制度等,消除患者的紧张感,缓解其焦虑情绪。鼓励患者倾诉和宣泄其焦虑感受,当患者主诉躯体不适时应倾听并接纳其感受和体验,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的感受。并以亲切和热心的态度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以获得患者好感、信任,从而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同时,焦虑症患者通常比较多疑,护理人员要注意把握自身言语得体、恰当,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坐立不安等不适症状时,给予患者安慰和解释,必要时陪伴在患者身边,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觉。惊恐发作时应接纳患者的异常行为,不加嘲弄、批评、指责,耐心地协助患者,使其感到自己是被接受、关心的。患者发病时的躯体感觉和情感体验给予合理的解释,让其意识到这类感觉和体验是良性的,对健康不会造成严重损害,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

1.2.2观察组

观察组是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放松训练、改良森田疗法实施等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1)放松训练:运用生物反馈疗法指导患者放松训练,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反馈训练肌肉放松指导焦虑症患者学会放松心理,治疗过程包括前静息评估、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冥想训练、音乐治疗、后静息评估,采用强化印象手段,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每次治疗30 min,每周治疗 7次,每次结束时与病人一起总结评价。具体实施如下:在温馨安静的环境下,选择一个舒服的坐姿,戴上生物反馈治疗仪的传感器,指导患者注意倾听仪器声音,注意训练部位的肌肉系统,逐步建立起肌感,根据声音慢慢调整呼吸,根据患者发出的信号,及时给予鼓励,让患者反复体会这种身体各部分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治疗结束让患者谈做治疗的感受.以强化效果,分享治疗过程中成功的经验,用正性强化的理念,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使身体逐渐放松,从而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2)改良森田疗法实施:通过改良森田疗法作业治疗分散其对焦虑本身的注意力,如轻作业期内容:手工艺、绘画、书法、读书会、瑜伽、打扫卫生、广播操等,培养患者生活主动性,打破情绪本位,使注意力转向作业。重作业期内容:思维拓展训练、自信训练、个人才艺表演、太极拳、农疗院作业、与他人合作的集体游戏等训练项目,培养作业的持久力和忍耐力,反复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社会适应训练期主要指导患者回归社会环境,恢复社会角色。期间模拟社会与生活功能训练,外出购物,指导制定今后生活计划,治疗感悟分享汇报等,培养患者的社交技能,为回归社会做准备。指导其养成“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生活方式,结合森田疗法“不问症状,重视行动”“生活中指导,生活中改变”的特点,转移患者注意力,减少对焦虑因素的过分关注。

(3)健康教育:焦虑症患者的健康宣教重点是与患者共同分析其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出患者问题所在,如对现实认识存在偏差、对现实问题应对不良等,有目的地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焦虑症的知识,认识个体特点与疾病的关系,掌握有效的应对方式,从容面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应激事件;不回避患者的不适体验,并向患者讲解不适症状产生的原因,与其一起分析症状的产生有无特定的相关因数,以及缓解的有效方法,减轻其心理负担。帮助患者识别和接受负性情绪和相关行为,鼓励患者敢于面对疾病,提供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鼓励和督促实施。反复强调患者的能力和优势,观察其呈现的正向特质并加以肯定,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肯定,逐步改变对自己的负向评价。另外还应该注意家庭成员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指导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给予患者适度的关心与关注,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

1.3 评价指标及工具

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total score)[5]由Hamilton 于 1959 年编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用于客观性评定焦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对照焦虑症状变化。HAMA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填写并进行评分。SF-36量表[6](用于记录生活质量)和患者的睡眠日记。

1.4 资料收集方法

干预前及干预后 6周,由两名经过统一培训的专职人员使用标准引导语指导家属现场填写问卷。对于无法完成者,由专职人员协助其完成。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并由专职人员检查问卷填写情况,如有遗漏,当场协助补齐。两次调查均发放问卷 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同组内(组内差值符合正态分布)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使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并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组内及组间HAM-A-total score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组内HAM-A-total score评分比较,经检验配对差值符合正态分布,经配对检验双侧检验,提示这两组患者在改善焦虑状态方面均有一定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79.300;<0.0001](见表1和图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及组间HAM-A-total score评分比较(±)

HAM-A-total score评分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t(组内)P(组内)t(治疗后组间)P(治疗后组间) 观察组(n=40)25.15±3.1211.37±6.7111.040.0009*179.300P<0.0001▲ 对照组(n=40)24.39±4.1616.16±6.606.0120.0153*

注:*<0.05说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两组干预前后及组间HAM-A-total score评分柱状图

2.2 干预前后组内SF-36量表各个维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前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其配对差值符合正态分布,结果显示除生理机能(>0.05)外,其余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7个维度均显现出显著的改善作用,其统计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干预前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

表2 观察组干预前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

观察组(n=40)tP 问卷维度干预前干预后 生理机能(PF)61.56±12.3863.35±15.110.57960.5639 生理职能(RP)32.34±23.9146.81±33.482.2240.029* 躯体疼痛(BP)62.77±18.1974.45±16.133.0390.0032* 一般健康状况(GH)46.12±15.1666.17±15.155.922<0.0001* 活力(VT)66.11±15.1275.56±16.782.6460.0098* 社会功能(SF)70.12±25.2399.19±23.685.302<0.0001* 情感职能(RE)55.36±45.15124.12±36.677.477<0.0001* 精神健康(MH)65.13±25.6979.15±16.612.8980.0049*

注:*为<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干预前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其配对差值符合正态分布,结果显示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8个维度均无明显效果(>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干预前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

表3 对照组干预前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

对照组(n=40)tP 问卷维度干预前干预后 生理机能(PF)55.56±15.6156.35±11.150.06920.9450 生理职能(RP)38.34±35.2349.81±39.841.36400.1765 躯体疼痛(BP)56.63±18.9157.45±16.310.20770.8360 一般健康状况(GH)53.21±19.5355.67±15.510.62380.5345 活力(VT)66.98±15.2165.56±16.660.39680.6926 社会功能(SF)70.37±34.6579.98±11.261.67200.0985 情感职能(RE)80.56±45.1386.21±19.980.72400.4712 精神健康(MH)67.19±26.6765.17±36.270.28380.7773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广泛性和持续性焦虑,伴随神经质和其他症状(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在普通人群中很常见,并导致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滥用[7]。而苯二氮卓类药物会诱发镇静作用,并有很高的滥用药物的可能性[8],且临床效果并不显著,需辅助更优质的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案,故更优质的心理护理方案显得极其重要。在整个患病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对整个病程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9],在焦虑症患者护理工作中,本研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通过落实放松训练、改良森田疗法实施等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获取患者信任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在6周的积极治疗期间,本研究观察组从不同的分析数据集的HAM-A-total score评分均有明显和相似的下降(<0.05),焦虑障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治疗效果被评估为中度或非常好,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焦虑改善效果更为显著(<0.05),这与Bradford等[10]研究的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功能的结果相似。观察组患者在积极治疗期间SF-36得分(心理健康得分和身体健康得分)均明显升高(<0.05),这与Stephens等[11]在初级护理环境中实施的心理干预与抑郁焦虑症状的显著改善的相关结果一致。然而,在对照组中治疗期间SF-36得分则未显现出显著效果(>0.05)。

4 结束语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焦虑症患者中,通过前瞻性研究在区内率先探索运用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显著提高焦虑症患者住院期间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其能为护理工作者提高焦虑症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1] Bandelow B, Reitt M, Röver C, et al. Efficacy of treatments for anxiety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J]. International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2015, 30(4): 183-192.

[2] 徐叶萍,邹玉红,陈晓梅. 综合护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0): 1304-1308.

[3] 肖春玲,陈彦方,王昕,等. 七轴诊断在围绝经期抑郁障碍评估中的应用[J]. 上海精神医学,2008,(4): 219-222.

[4] 陈俊名,徐皓,赵盛男,等. 解读躯体症状——重新认识躯体症状障碍[J]. 医学与哲学(B),2018,39(9): 63-65.

[5] Maier W, Buller R, Philipp M, et al.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sensitivity to change in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s[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988, 14(1): 61-68.

[6] Lins L, Carvalho F M. SF-36 total score as a single measure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coping review[J]. SAGE Open Medicine, 2016, 4: 2050312116671725.

[7] Marc-Antoine C. The history of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as a diagnostic category[J]. Dialogu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17, 19(2): 107-116.

[8] 常思远. 瑞芬太尼在ICU短小操作中的镇痛研究[D]. 郑州: 郑州大学,2017.

[9] 陈莎莎,罗廷. 焦虑症患者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与特点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2): 126.

[10] 王群慧,杨菊花,陈少芳. 延续护理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心理应激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 60-62.

[11] Bradford A,Cully J,Rhoades H, et al. Early response to psychotherapy and long-term change in worry symptoms in older adults wi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11, 19(4): 347-356.

[12] Stephens S, Ford E, Paudyal P, et al.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postnatal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 a Meta-analysis[J]. 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 2016, 14(5): 463-472.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on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Anxiety Patient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on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admitted to Morita ward,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anni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randomly and paralle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such as relaxation training and improved Morita therapy.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of both groups was 6 weeks.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and SF-36 health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6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HAM-A-total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t=11.04;=0.0009<0.05), and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179.300;<0.000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even dimensions of SF-36 scale, including physical pain and general health statu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except physiological function [t=0.5796;=0.5639>0.05]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can quickly alleviate the anxiety symptom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nxiety disorder; psychologic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effect

R473

A

1008-1151(2022)01-0093-04

2021-11-21

李锦棉(1980-),女,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森田疗法焦虑症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知识图谱在森田疗法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第十二届学术大会在济南召开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光的维度
门诊森田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躯体变形障碍3例报告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