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小语种专业发展路径与改革方法
——以“电子商务德语”课程发展为例

2022-03-25 00:14吴悦旗
科技资讯 2022年16期
关键词:语种德语电子商务

吴悦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德语系 广东广州 510545)

1 研究背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四新”建设,聚焦新文科建设,提升哲学社会科学高等教育质量、创新文科人才培养机制。新文科建设要求各专业领域尝试重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强调高校应主动适应和引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

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下,跨境电商成为当仁不让的当红新产业。社会对既熟练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又具备国际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以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为主的小语种人才稀缺。因此,将电子商务与单纯的小语种专业外语语言学、文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领域相互结合,是符合新文科建设要求并具有迫切紧迫意义的。

2 小语种电商的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逐步推进和“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逐渐渗透,跨境电商日益成为创新创业的热点行业。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产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传统外贸遭到严重冲击,但跨境电商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显示出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影响。

跨境电商作为网上丝绸之路,成为引领中小企业走出国门、使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关键渠道,语言则作为必要交流工具,是推进这一行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障。跨境电商的销售对象是网络另一端的国外消费者,欲达到良好的售卖效果,卖家须通过网络平台为其提供语言服务,英语已经成为目前跨境电商行业的最重要语言,但英语并非万能沟通媒介。京东数据研究院于2019年4月22日发布《2019“一带一路”跨境电商消费趋势报告》,该报告中指出,通过电商平台,中国商品已销往100 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韩国(官方用语:韩国语)、意大利(官方用语:意大利语)、新加坡(官方用语:英语及汉语等4 种语言)、奥地利(官方用语:德语)成为线上销售额最高的“一带一路”进口国[1]。

由于诸多小语种专业仍处于严重的断档期,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已出现巨大的用人缺口。在小语种人才用工质量要求方面,跨境电商人才的层次结构可分为三类:初级、中级、高级。其中,中级人才即复合型人才最为紧缺。目前,能够使用外语与境外客户流利沟通的小语种复合应用人才在市场上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所以该类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将会拥有相对高的竞争力,能更好地就业,就业的质量也会相对较高。电商平台小语种站点的商家认为:若要做好某一国家的市场,首要任务就是语言本土化。目前,比较抢手的小语种人才有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这类岗位人才主要来源于小语种专业学生。

3 新文科建设下德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据了解,目前全国含有德语的高校约为120 所。其德语专业课程均分为基础阶段,即“基础德语”(针对一二年级德语专业学生)与高级阶段,即“高级德语”(针对三四年级德语专业学生)。

面向低年级学生,设置“基础德语(1)~(4)”及“德语视听说(1)~(4)”等基础课程,选用教材多为《当代大学德语》系列丛书(包括学生用书、听说训练等)或《走遍德国》系列丛书等,此类系列丛书均为纯语言知识教材,在系统地讲解德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课文及练习内容渗透国情文化知识。结束四学期的语言教学后,学生将参加“全国专业四级德语水平测试”,以检测学生的语法知识、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等[2]。

面向高年级学生,设置“高级德语(1)~(3)”“德汉口译”“德语文学”“新闻德语”“跨文化交际”“商务德语”等课程。除”高级德语”之外,其余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用途属性,但大部分为具有16周课时、2学分的理论课程。

3.2 专业课程设置须改良

目前,广东省内设有小语种专业的部分高校已开设了“经贸法语”“经贸德语”“经贸西班牙语”等课程,个别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德语”课程。

笔者所在高校的“电子商务德语”课程的前身为“商务德语交际”(前命名为“经贸德语”)。自2011 年以来,笔者学校德语系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教学目的,针对该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商务德语交际”课程。该课程首次将单纯语言教学与商务专门用语结合,旨在加强德语专业学生在商务交际中的语言使用能力。但在课程设置中存在以下问题。

3.2.1 “教学大纲”中不包含社会实践部分

根据大纲,该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每周2课时),均为理论课程。理论部分的学习无法满足学生在电子商务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储备,教学与实际应用断层,难以培养实用型人才。

3.2.2 教学方法与行业发展的融合度不高

教学学方法是课程教授的关键,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乎教学效率的提高,当前部分高校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目的不明确的现象,面对时代的进步和事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课程的教学现状,加之行业发展迅速,高校缺乏和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导致教学方法不能有效适应当前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现实情况下,该课程授课地点仅为固定课室,既不便操作当今“商务交际”必备设备——电脑,也不能“走出校门”,体验实际商务工作;授课方式与传统纯语言教学一致,由这门课的专业教师讲授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练习以读、写、译为主;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仅通过卷面的试题,无法检验学生实际操作的情况[3]。

3.2.3 教材选择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更新

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出现《电子商务德语》或《跨境电商德语》等教材,现有教材未能将新技术、新产业融入于传统外语教学中,无法匹配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难以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符合跨境电商背景的德语复合型人才。实际教学活动中,课程教材在提高教学效率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小语种和专业性较强的新课程教学中,因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特殊性,高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对教材的修订和编写具有一定的难度,缺乏专业团队研究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现状的教学课程教材。电子商务德语课程还是针对电商行业设置的新型专业,且在起步探索阶段,教材对此行业的全面掌握和动态趋势把控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教材综合选择上也缺乏方向性,部分选择的教材与此专业没有太大联系,还存在选择的教材覆盖面较窄,不能切实发挥专业的教学作用。

3.3 教学团队建设欠完善

教学队伍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水平的高低。在众多新兴领域和新型学科中,更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实践中要严格管理队伍,把好教师入口关,为实现新兴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教学基础。发展跨学科交叉课程、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更需要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以保障教学质量。例如:“电子商务德语”课程对授课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都有较高要求,不但需要具备坚实的德语语言功底,还必须掌握系统的商科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最好具备一定的电商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目前在含有德语专业的各个高校中,德语教师多为语言学或文学领域的硕士或博士,他们尽管掌握了过硬的语言基础知识,但欠缺与企业合理对接的能力和资源,且短时间内难以通过高校体制内人才引进及培养校内教师两个渠道解决该问题[4]。

4 新文科建设下德语专业发展的改革路径

4.1 重建学科课程体系,锚定人才培养目标

4.1.1 树立课程理念

将参照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原则,使该课程实现国际化、现代化和实践化。国际化知识可以补充加强本系业已开设的经贸德语课程内容,现代化手段体现于尽可能地采用校内最先进的教学材料与设备,实践化特色即尝试将校内普通多媒体教室改为模拟实习室并与校外企业密切合作办学。

4.1.2 明确教学目标

高校要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上下功夫,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逐步渗透德语电子商务教学新理念,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课题组将参照David Thomson 设计的教学目标框架建立教学目标。

目标一:学生应掌握大量电子商务专业词汇和通用词汇,前者用于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后者用于毕业前的德语专业八级统考。

目标二: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够意识到德语在中国电子商业中的意义,并具备从事电商的积极态度和精神准备。

目标三:学生拥有用德语描述商品的能力并掌握使商品及时上、下架的基本技能。

4.1.3 组织课程内容

围绕以上目标设置课程大纲。针对目标一,教师在编辑教材、搜集教学材料时,除了梳理理论知识,还须重视设计阅读讨论和习题举一反三,以巩固语法和词汇。针对目标二,课程期间,将安排学生在课程期间走进企业,了解自己未来的用武之地。针对目标三,教师要给学生安排充分的练习时间,将汉语和英语网站平台上的应时商品介绍翻译成小语种,并模拟情景,进行演练[5]。

4.1.4 编写课程教材

本着“外种+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的宗旨,首先是德语,其次是德语中承载的信息,这些信息应针对电子商务德语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具体共性问题,采用最新且具有代表性的实务案例,经过教师团队的系统编辑,并设计模拟实操练习,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教材。该教材经济理论不宜过深,理论联系实际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可作为高校本科、专科学生《电子商务德语》的专业课教材,也可成为电商行业专业人士的查询参考书。

4.2 推动校企合作项目,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推动校企合作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提高对加强校企合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创新谋划建立现代校企合作新模式,将深化校企合作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有效融合,通过和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教学意义和内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课题组所在学院目前已与4家电商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厂校挂钩的关系,一方面邀请企业导师进入校园,进行“经验传授”,加强校内实践教学。适当压缩理论课程学时,增加相应的实践课程学时,并由“企业导师”与“专业导师”共同参与设计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期末评分等过程[6]。另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搭建的基地平台,让学生走入企业,开展“校外实践”,构建“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模式,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安全渠道及有利条件,不断拓展与基地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创造校、企、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除此之外,还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设网络店铺,例如:在“敦煌网”平台,支持以个人身份免费注册。货源可从国内的各批发网站搜索,当“卖家”收到国外买家的订单之后,再于国内网站进行采购。但是这种方式不是长久之计,且平台的准入制度会越发严格,校企合作才是稳定持久发展的坚实后盾。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纳入高校发展规划,研究制订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能力提升培训,组织专题学习和定期邀请教学专家进行授课。从现阶段德语电子商务课程发展的现状来看,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是电子商务德语专业建设工作得以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可从以下3 个方面着手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7]。

4.3.1 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

欲成为该课程的合格授课者,必须放弃单纯语言教学,对“专门通途语言”始终保持热情。高校教师要树立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探索能够提高当前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深刻领会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扎实理论知识、完善教学知识体系,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用新理念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双提升,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为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专业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新文科建设带来的新使命、飞速发展的科技带来的巨变以及教学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新要求,才能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专业教师应该积极通过学历教育、学术交流或企业实践等多种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并学习电商知识。

4.3.2 优化团队人员结构及合作模式

该课程分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两部分,随之产生了课堂老师和企业导师。对校内导师的要求是,欲成为该课程的合格授课者,须具备一定的交叉学科教学及科研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弥补欠缺与企业合理对接的能力和资源;对企业导师的要求是,应为各实习基地的业务骨干,且尽可能要有德语等小语种教育背景。

4.3.3 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数字素养

在电子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时代,教授一门以电子商务为专门用途的课程,专业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数字意识。同时,教师也应有意识地转变自身的角色,逐渐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育者转变为智慧时代的学习者。提高搜集、分享、加工、分析和管理数据的业务能力,以丰富教学素材;学习合理运用网络和技术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式的课堂设置[8]。

5 结语

新文科建设为小语种外语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外语+电子商务”是典型的新文科课程,与传统语言专业相比,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等方面,都还处于不断探索、完善的阶段。将电子商务与单纯的小语种专业外语语言学、文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领域相互结合,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具有迫切的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语种德语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浅谈小语种的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