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2022-03-25 00:14刘桂兰
科技资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宜昌市宜昌智慧

刘桂兰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随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 年1 月,住建部组织专家综合评审,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宜昌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2013 年8 月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经过9 年的实践,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一定建设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探讨解决。

1 智慧城市

1.1 智慧城市的定义

依托科技的进步,城市日新月异,不仅变得更加宜居生态,而且变得越来越智慧化、智能化,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国内外机构、专家、学者不断探索实践,从不同的视角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科学统筹、合理配置,让本无生命力和自主意识的城市系统具有类似于人的感知、计算、调节能力,实现城市中不同的功能模块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并协调运作,从而提高运行效率,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品质的新型城市。简而言之,智慧城市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创新概念深入融合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使市民获得便利的惠民服务、高效的在线政府、精准的城市质量、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的城市发展模式。

1.2 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是城市治理的一种新形态和创新型方式。具体来说,智慧城市具有如下特征。

1.2.1 全面感知

智慧城市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基础,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实时监测动态采集海量数据[1],并进行数据清洗、分析及特征处理,从而实现对城市各个运行环节的全面准确感知,为智慧城市建设科学决策提供详实充分的数据支撑。

1.2.2 泛在互联

随着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终端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城市中所覆盖的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可以随时、随地、随需的互联互通,“交流”互动[2]。

1.2.3 深度融合

智慧城市的本质是融合,包括数据标准、服务应用、系统架构等各层面的融合,以信息融合为基础的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交融协作,从而达成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1.2.4 智慧应用

依托于最新信息通信技术与广泛的网络应用,全面地改善城市运行状况,提高管理效率与服务效率,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2 宜昌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2.1 宜昌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势

宜昌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旅游名城,是楚国诗人屈原、古代美女王昭君故里。清洁能源富集,水能资源丰富,是清洁能源之都。凭借三峡航运打造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有港口级国家物流枢纽,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宜昌是湖北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文明典范城[3]。

2.2 宜昌智慧城市建设成绩

2013 年8 月宜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担当作为,成功入选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4 年1 月宜昌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建设“智慧宜昌”的决定》,推出多项政策和专项建设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为智慧城市建设夯实基础。2021 年12 月,宜昌市荣获“2021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奖”。

目前经历以智慧政务系统为特征的1.0时代,以智慧社会治理系统为特征的2.0时代,宜昌正在奋力谱写以宜昌城市大脑数字底座为标志、以智慧民生系统为特征的3.0时代。宜昌大数据“三园两中心”产业布局,三峡东岳庙大数据中心建成,城市大脑数字底座上线,推进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3 宜昌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尽管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给市民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但是仍然受制各种因素的制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3.1 “信息孤岛”,未真正数据开放共享

信息孤岛会导致严重的数据割据现象,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全网共享与资源有效整合利用。

首先,缺少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宜昌市在建设囊括户籍、就业、医保、住房以及税务等信息的城市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过程中,各部门基于单位的业务需求,完成应用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的独立构建,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其次,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各部门的数据端口不兼容,数据不能融合,政府、企业、居民等方面的资源整合难度大。最后,数据开放程度不够。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根据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4],编制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但是公开的数据大多是政务领域,很难满足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所涉及的多方面、多样化的公共数据需求。

3.2 建设主体单一,社会各界参与度低

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满足人民需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生活提供便利为根本出发点,最终惠及广大市民。在建设的过程中,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集思广益,广泛征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建议和意见,让他们不仅是智慧项目的终端用户,更是政府主导下共建共享共治的主体。现实情况是:沟通渠道不畅通,缺乏与客观需求的有效衔接,缺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力宣传及深入讲解,未及时征求意见,只顾“低头赶路”无视市场规律盲目推进。

3.3 顶层设计缺失,未长远系统规划建设

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统一部署,利用长效机制进行科学、系统、长远的指导和规划,并结合运行实际不断调整和方案优化。“顶层设计缺失,先建设后规划”是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普遍现象。受条块化机制体制的制约,各部门“自扫门前雪”,在各自领域从不同立场角度推进该系统的智慧城市建设[5],最后导致与城市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

3.4 认识不深入,信息安全保障不足

智慧城市建设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为支撑[6]。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者更多是把智慧城市建设当成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重视智能设备设施的采购,而忽视了整个智慧化安全保障及协调有效工作。对智慧城市认识不够深入,安全意识欠缺,未能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隐患层出不穷。

3.5 专业人才紧缺,供需矛盾凸显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掌握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人才不断进行需求分析、开发设计、项目管理、设备维护和技术推广[7]。目前,宜昌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依赖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后就立马上岗,多数人缺乏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4 宜昌智慧城市建设应对问题的策略

4.1 着力打破“信息孤岛”

秉承“开放、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宜昌市统筹建设物联感知、通信网络、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部署通用功能平台,促进基础资源共享使用,着力打破“信息孤岛”。

4.1.1 搭建统一的数据云平台,提高部门合作

随着大数据蓬勃发展,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政府数据平台进行统一集中的数据采集以及海量的数据存储管理,已经成为时代所趋。宜昌各部门在市政府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的统一指导下,在由阿里云技术支撑成功打造的宜昌城市大脑数字底座上构建业务系统。数据云平台,以大数据、网络、云计算为基础,基于各部门业务性质所需,不是所有部门业务的简单汇聚叠加,而是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之间资源的有效整合。宜昌市数据云平台包括基础信息平台、本土特色资源推广平台、电子政务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在内的统一信息支撑体系,提供优质、准确、实时的计算、备份、存储等服务。

4.1.2 建立规范的数据标准,加强数据融合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引擎。借助可视化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筛选、归类、挖掘等综合分析,还原和探索数据隐藏价值,从而提高治理水平。科学决策和资源调拨都是通过对基础数据、实时数据、公共数据的规范化分析管理及大规模、深层次应用获得。由此,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统一数据采集输入的标准,建立科学化的政府公共信息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对采集、共享、交换、存储数据等环节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标准来规范信息共享业务流程,提高共享数据的完整性、质量和效率。

4.1.3 推动数据资源共享,保障信息安全

规范而有序地加大数据对社会开放共享的力度,让数据跨部门通达流畅,让城市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从而打破以往业务部门的利益壁垒。为确保数据开放共享,宜昌市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以数据开放共享助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助推大数据发展创新应用的需要。深入推进政府数据依法共享,增强共享政府数据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提升共享政府数据的能力和水平。

4.2 多方积极参与治理

4.2.1 转变政府角色,提高行政效率

智慧城市创建,不是单纯依靠政府的宏观微观调控就能够实现,人人都不是袖手旁观者,需要综合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响应。政府需要转换传统的全能型角色,适当放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摒弃传统的行政命令、“大包大揽”的做法,注重角色上的转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以服务的理念和治理的思维来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从而提高执政水平和行政效率。

4.2.2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力量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兴网络媒体[8],对智慧城市“为什么建、建什么、建后怎么用”等方面的内容面向市民进行广泛宣传。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专题讲座、有奖知识问答、技能竞赛等方式,向社会征集建议和意见,强化舆论引导,更好地对城市进行治理。

4.2.3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市民参与热情

通过参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市民可以获得经济、物质或者内在精神奖励,也可以在尽快获取相关信息,提升设备感知度和幸福指数,产生体会乐趣,增强技术知识水平,获取新技能、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整体服务效率和“智慧”程度。同时,市民可以在共同设计、共同生产和共同评估的过程中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并在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提高参与热情。

4.3 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

4.3.1 因地制宜,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中,宜昌结合国家政策及现有制度情况,因地制宜发布了《宜昌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宜昌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宜昌城市大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积极探索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有效提升服务效能和办事效率。着重加强对云计算中心、备份中心、电子政务专网、“数字公路”“数字公交”、网络安防、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规划、开发和利用。

4.3.2 持续规划,动态调整

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不是“穿新鞋走老路”,需要不断探索实践。顶层设计需要着眼全局,着手长远,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规划需要持续进行,加强大数据从“采集到应用”全过程标准规范建设,要将智慧城市建设看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短期项目的实施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目标的实现。随着城市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建设的不断深入,规划需要不断修改和补充完善。

4.3.3 优化顶层设计,统筹智慧建设

宜昌市从城市建设的需求出发,精准目标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握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对城市的构成要素“由上而下”进行统筹考虑顶层设计,勾勒出城市建设长远规划的宏伟蓝图。顶层设计源于现实经验积累,需科学定位、动态跟踪,提升对实践操作的认知度,转化为多维度、全方位的理论成果。

4.4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意识

4.4.1 增强信息安全建设意识

信息安全依赖技术手段上的更新与突破,需要充分运用防火墙、VPN、加密解密、身份认证、ACL、安全审计等技术,修复原有系统漏洞,警惕泄露行为,加强隐私保护、防盗功能和完善技术途径,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工作人员的失职,可以用法律法规进行行为约束,进行制度性监督管控。对平台的漏洞,需要运用多种安全技术将网络平台纳入监管范围,切实践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4.4.2 提高公职人员大数据意识

大数据是数据存储+分布式调度+数据分析的结合,为城市决策、流程优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为智能云平台配置满足需求的各种硬件设施设备,还需要政府公职人员能够驾驭信息技术,具备数据安全局威胁的辨别能力,具有大数据思维意识,增强在数据安全防护上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认识,从而确保大数据平台的顺利运行。

4.5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4.5.1 构建产学研结合机制,营造育人发展环境

产学研结合,有助于实现科研成果分享和人才交流,整合高校、社会资源,推动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宜昌可以聘请“楚天技能名师”为指导,依托当地智慧城市研究机构,鼓励高校中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研发型高端人才,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为其提供能够进修学习的机会,促进人才的进一步发展。

4.5.2 筑巢引凤,重视人才招聘引进

人才的招聘引进,可以有效解决人力资源配备不足的问题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宏伟蓝图无法付诸实施的问题,可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宜昌市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对信息通信产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的扶持力和人才培养引进,同时依托其自身优势,利用三峡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得天独厚的人才教育基地吸收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引进不仅局限于本地,可以筑巢引凤,完善招聘的人才结构,提升急需紧缺人才的薪资待遇,从而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壮大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宜昌市宜昌智慧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湖北宜昌卷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